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基本信息
詞目: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拼音:chán yán sān zhì ,cí mǔ bú qīn
解釋:指讒言多,使人惑亂。
典源
《戰國策》卷四〈秦策·秦武王謂甘茂〉~50~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釋義典源譯文
從前曾參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她仍然照樣織布。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仍然織布。又過了一會,又有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便驚恐萬狀,扔掉梭子,翻過垣牆,逃跑了。就連曾參這樣賢德的人,他的母親都對他產生了疑惑和不信任。現在我不如曾參賢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參的母親相信曾參,非議我的將不止三人,我擔心大王恐怕會因為我的原因而扔掉梭子啊!”武王堅定地說:“我不聽信別人的議論,讓我們訂立盟約吧!”於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訂立盟約。
釋義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了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後以“讒言三至,慈母不親”比喻謠言眾多,使人惑亂。
同源典故
三言移曾母 慈母疑 投杼 投杼疑 投梭 曾參殺人 曾家機 曾母投杼 謗言三至 讒言三至[1]
示例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詩:“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憤憤俗閒,不辨偽真。”
《北齊書·文襄帝紀》:“當是不逞之人,曲為無端之說,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宋 孝宗 《復岳飛官封敕》:“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
明 何景明 《上楊邃庵書》:“夫讒言屢至,慈母投杼;浸漬之灌,可解膠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