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效應

心理學家巴奇(Bargh)和查特朗(Chartrand)識別了他們叫做“變色龍效應”的部分肢體語言。變色龍效應是指人們經常無意識的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際中)的姿勢、怪癖和面部表情心理學現象。

簡介

巴奇和查特朗發現,如果有人模仿了你的手勢或者身體姿勢,你往往會更喜歡他們。

試驗一

人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人么,甚至是陌生人?
測驗所謂的“變色龍效應”。在第一個研究當中,78名試驗參與者會與試驗知情者或者說是“同謀”坐下交談,這些同謀事先已被告知有計畫地使他們的肢體小動作各不相同:有的老是微笑,有的老是抓臉,有的則不斷晃腳。
結果:的確,通過測量參與者抓臉,晃腳以及微笑的的情況,我們發現試驗參與者自然地會模仿試驗同謀(他們剛剛才認識)的肢體語言。抓臉僅僅增加了20%,但晃腳的比例卻驚人地增加了50%。

實驗二

模仿增進好感?
在第二個試驗當中,沙特朗和巴夫想要知道這些晃腳或者抓臉的動作有否實際作用,還僅僅是社互動動的副產品。
試驗設計:這78名參與者會被安排到一間房間與一名陌生人(另一名試驗同謀)談論一張攝影作品。在交談過程中,這名同謀會模仿一部分參與者的肢體動作,其他的則不然。試驗結束以後這些參與者會被詢問對這名同謀的好感程度並對交流的順暢性進行打分,兩項的分數都在1到9分之間。
結果:模仿確有其效。肢體動作被模仿的參與者,對同謀的打分平均是好感度6.62,順暢性6.76,而其他的參與者打的平均分則是好感度5.91,順暢性6.02.你可能會說,差別也不大么,但對於人們幾乎都覺察不到的這種微妙的行為的變化,這種效應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了。

實驗三

對他人觀點接納程度高的人會表現出更多的變色龍效應么?
因為我們都是獨特的個體,有的人會自然地比其他人更容易去模仿。但什麼樣的心理層面的性情會對此有影響?沙特朗與巴夫考察了觀點接納:人們自然地接納他人觀點的程度。
試驗設計:55名學生在完成了觀點接納調查問卷和移情測量之後,坐到試驗同謀的對面,同謀如前例行常規。
結果:與觀點接納得分低的相比,那些分數高的參與者抓臉的比例增加將近30%,晃腳增加將近50%。而人們的移情關懷程度的區別,對此卻沒有影響。這表明,觀點接納的認知成分,而非情感成分對促進模仿起著重要作用。
催眠與變色龍效應
所以這樣看來,變色龍效應遠非是冷血的爬行動物的一種自我保護,而確實是對促進社互動動而表現出的熱情回響。這次試驗表明了我們中的大多數多多少少地都會無意識地進行模仿,而正像大眾雜誌所建議的那樣,這真的還能促進他人對自己產生好感。
而社會模仿與我之前提到的催眠又有著怎樣的聯繫呢?恩,有一種有影響力的催眠理論認為在催眠的狀態下,意識會被削弱,這樣催眠師的暗示就能夠以無意識地方式(對來訪者-譯者)發揮作用。(希爾加德,1965)。
當我們模仿他人的肢體語言到了走火入魔時就會這樣:在某種意義上,當兩個人達到了心有靈犀時,他們的肢體動作就達到完美的和諧,就好像是他們已經被互相被催眠了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