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審視了新興國家可行的政治制度的發展,對現代政治分析作出了重大而持久的貢獻,現已成為新經典。在新版序言中,弗朗西斯•福山評估了亨廷頓的成就,考察了本書最初的出版背景及其經久不衰的重要性。
此書初版於1968年,是20世紀後期社會科學的經典之一,是一部對學界和決策層思考有關政治發展問題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著作。《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凝注的關於開發中國家的知識廣度和分析洞見是驚人的,並確立了亨廷頓作為他同時代人中最傑出政治學家之一的地位。
——弗朗西斯•福山,本書新版序言
這部開創性的著作審視了發展與穩定的關係,是對現有文獻有趣而生動的補充。
——《美國政治科學評論》
對比較政治學和發展研究感興趣者的必讀之作。
一一丹克沃爾特•羅斯托,《國際事務季刊》
內容簡介
《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凝住的關於開發中國家的知識廣度和分析洞見是驚人的,並確立了亨氏作為他同時代人中最傑出政治學家之一的聲譽。首先,亨廷頓論辯說,政治衰朽至少和政治發展一樣可能發生。新近獨立國家的實際經歷是一種愈演愈烈的社會和政治混亂。其次,他提出,現代性中的好東西常常向交錯的目標運動。特別是在社會動員超越政治機構發展時,新的社會行為者發現他們無法參與政治而產生挫折感。其結果便是亨氏名之為“普力奪主義”(praetorianism)的狀況,也是導致反叛、軍事政變以及軟弱和組織不力政府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不是同一事物的嚴絲合縫的組成部分。後者隨著諸如政黨和法制系統之類組織的設立或衍變為更複雜的形式而具有自身的、另類的邏輯。
作者簡介
塞繆爾·P.享廷頓,2008年去世,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學艾伯特.J.韋瑟黑德三世〔Albert J Weatherhead Ⅲ〕教授,著述頗豐,包括《我們是誰?》及《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目錄
譯者序言
序言
年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政治差距
政治制度:共同體和政治秩序
政治參與:現代化與政治衰朽
城鄉差距:城市突破和綠色起義
政治穩定:公民政體與普力奪政體
第二章 政治現代化:美國與歐洲之比較
現代化的三種類型
權威的合理化
結構的分離
都鐸制度與大眾參與
都鐸政體和現代化中的社會
第三章 傳統政體的政治變遷
權力、制度和政治現代化
傳統政治體制
政策創製:改革對自由
團體同化:多元制對平等
國王的困境:成功對生存
第四章 普力奪社會和政治衰朽
普力奪社會的根源
從寡頭普力奪制度到激進普力奪制度:突破性
軍事政變和作為改革者的軍人
激進普力奪制度:社會勢力和政治技巧
從激進普力奪制度到民眾普力奪制度:否決政
變和軍人的護衛作用
從普力奪體制到公民秩序:軍人作為制度建設者
第五章 革命和政治秩序
通過革命實現現代化
革命發生的制度背景和社會狀況
城市與革命
農民與革命
革命聯盟與民族主義
通過革命實現政治發展
列寧主義與政治發展
第六章 改革與政治變遷
改革的戰略戰術:費邊主義、閃電戰和暴力
改革:替代物還是催化劑?
土地改革的政治
第七章 政黨與政治穩定
現代化與政黨
綠色起義:政黨體制與鄉村動員
組織的必要性
新版譯後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政治差距
各國之間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於它們政府的形式,而在於它們政府的有效程度。有的國家政通人和,具有合法性、組織性、有效性和穩定性,另一些國家在政治上則缺乏這些素質;這兩類國家之間的差異比民主國家和獨裁國家之間的差異更大。共產主義集權國家和西方自由國家一般都可歸入有效能的國家的範疇,而不屬於衰微的政治體制。美國、英國和蘇聯各具不同的政府形式,但這三種體制的政府皆能安邦定國;每個國家自成一個政治共同體,人民對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有舉國一致的共識。每個國家的公民及其領導人對社會公益和他們的政治共同體賴以立足的那些傳統和原則,觀點是相同的。三個國家都具備強大的、能適應的、有內聚力的政治體制:有效的政府機構、組織完善的政黨、民眾對公共事務的高度參與、文官控制軍隊的有效系統、政府在經濟方面的廣泛活動、控制領導人更替和約束政治衝突的一套合理而行之有效的程式。這三家政府享有公民的忠誠,從而有能力去開發資源,徵用民力,創製並貫徹政策。大凡蘇共政治局、英國內閣或美國總統作出某項決定,通過國家機器來付者實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就上述諸點而言,美國、英國和蘇聯的政治體制,較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處於現代化之中的多數——如果不是大多數——國家的現政府,區別是顯著的。這些國家缺乏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