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企業被毫無覺察的通貨膨脹榨乾――在利率高達17%的情況下,超過4年的投資已經毫無價值;
成長需要投資,而利潤只是錯覺;
中小企業必須專注於技術、產品和市場,避免分散精力;
一個投機的時代通常總是會導致經濟發生深刻的結構變革;
未來在能源、環境、食品生產和交通運輸領域,所需的資本投入長期來看非常可觀;
良性增長與惡性增長――人們曾對增長頂禮膜拜,任何增長都被認為是好的。企業不一定要爭做第一,但是企業必須在自己的市場中有足夠的領導地位。
作者簡介
彼得・F・德魯克,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於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濟人的末日》,受到邱吉爾高度讚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後的一系列著作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學家”自居,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 願景。 2002年獲美國總統布希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日辭世。享年95歲。
目錄
導讀
前言
第一部分 經營者日程表
第一章 讓企業規避通貨膨脹
第二章 管理計分卡
第三章 小企業如何避免“成長的煩惱”
第四章 經營者的薪水過高嗎
第五章 論強制性的執行官退休制度
第六章 董事的真正職責
第七章 信息爆炸
第八章 借鑑外國的管理經驗
第二部分 企業績效
第九章 利潤的假象
第十章 十年投機的後果
第十一章 資本生產率的管理
第十二章 六個持久的經濟神話
第十三章 對經營績效的測評
第十四章 為什麼消費者不消費
第十五章 良性增長和惡性增長
第十六章 美國的“再工業化”
第十七章 勞動者收入過高的危害
第三部分 非營利部門
第十八章 管理非營利機構
第十九章 管理知識工作者
第二十章 意義重大的政府機構重組
第二十一章 工會的衰落
第二十二章 醫療保健事業的未來
第二十三章 任閒職的教授
第二十四章 1990年的學校
第四部分工作中的人們
第二十五章 超越19世紀
第二十六章 退休政策
第二十七章 關於68屆學生的報告
第二十八章 有意義的失業數字
第二十九章 嬰兒潮問題
第三十章 冗員規劃
第三十一章 工作成為財產權
第五部分 變化的世界
第三十二章 生產分工的興起
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經濟政策轉變
第三十四章 關於聯合決策的鬥爭
第三十五章 陷入麻煩的日本式集大成者
第三十六章 印度及其適用技術
第三十七章 能否出現一種新的貨幣形式
第三十八章 日本人有多西化
第三十九章 我們需要一個充分投資型預算
第四十章 重新面對艱難的選擇
後記 商業倫理問題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