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0801

讀庫0801

《讀庫0801》是2008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立憲。

內容介紹

目錄

耿諄的家與國 張 鈞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張謇和大生集團的命運 傅國涌

也是讀書種子,也是江湖伶倫 解璽璋

胡同今昔 圖、攝:況 晗

文:陸 元

用鉛筆和推土機賽跑 丁 楊

祥德路二弄 達奇珍

經度之戰 袁 越

割裂的真實 李樹波

子年記憶 影像志

九十四歲的耿諄老人與“花岡”這個日本地名緊密相連。

抗戰期間,耿諄被俘後在這裡做過將近一年的勞工。1945年6月30日深夜,因不堪忍受欺辱虐待,身為大隊長的耿諄率領七百多名中國勞工舉行暴動。在日本軍警的鎮壓下,暴動最終失敗。抗戰勝利後,這一事件的日本肇事者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罪,這是唯一一例被國際法庭判為戰爭犯罪的迫害中國勞工案件,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日本本土發生的唯一一次中國勞工集體暴動。

花岡暴動五十年後,耿諄又與其他十一名花岡暴動倖存者一起,把當年迫害中國勞工的鹿島組告上了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案”。經過長達五年多的訴訟,最後案件以鹿島組與原告的庭外和解告終。因為和解中根本沒有滿足原告提出的“謝罪、建紀念館和賠償”三項要求,耿諄拒絕在和解書上籤字,並拒絕領取鹿島組發放的和解金。

如今,耿諄老人安詳地生活在河南老家。

《耿諄的家與國》一文作者兩度從北京趕赴河南襄城,卻把目光的焦點有意投向了那些有影響事件的背後。對這位老人來說,在“花岡暴動”、“花岡索賠案”這些耀眼事件之外,還有著太漫長的幽暗歲月,它們默默地流淌在那些重大事件的光影里,靜靜地等待有人來涉足。

我們的目光過多地投射在政治人物、文化人物身上,卻很少關注實業界人士。“在讀史的過程中,我漸漸感到,我們以往幾乎完全忽略了實業家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們的情懷、追求。”傅國涌先生有感於此,萌生了一個新的念頭,下工夫去追尋中國實業家的本土傳統。

他想找到現代工商業真正的根,這個根不在輝煌一時的晉商、徽商身上,不在紅頂商人胡雪岩身上,他們只是傳統商人,這個根也不在盛宣懷、唐廷樞等人身上,他們或是官商,或是買辦,這個根在開創出民營企業新天地的張謇及榮氏兄弟身上,在穆藕初、范旭東、盧作孚這些人身上,他們代表了近代的方向,他們留下了許多值得珍視的傳統,哪怕是他們當年失敗的教訓,也為今天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他的這一系列將陸續刊發在《讀庫》上,《張謇和大生集團的命運》是其第一篇。

提起翁偶虹,現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翁先生一生從事編劇生涯,據說,在當下經常上演的劇目中,翁劇超過了三分之一,如《紅燈記》、《大鬧天宮》、《將相和》、《野豬林》等,以及被劇界尊為經典的《鎖麟囊》。

江青曾把翁先生稱之為“舊式文人”。解璽璋先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進《北京晚報》工作,編輯“五色土”副刊,得以與翁偶虹先生結識,便領略了他的“舊式文人”氣派。

翁先生曾寫過一篇《我的自志銘》,交給解璽璋在“五色土”副刊上發表:

也是讀書種子,

也是江湖伶倫,

也曾粉墨塗面,

也曾朱墨為文。

甘做花虱於菊圃,

不厭蠹魚於書林。

書破萬卷,

只青一衿,

路行萬里,

未薄層雲。

寧俯首於花鳥,

不折腰於縉紳。

步漢卿而無珠簾之影,

儀笠翁而無玉堂之心。

看破實未破,

作幾番閒中忙叟;

未歸反有歸,

為一代今之古人!

江西人況晗在南京上完大學,來到北京工作,喜歡上了北京的胡同。他用寬線條鉛筆畫為表現形式,一畫就是十八年。為那些消失的胡同在紙上重新構築了另一重安身之所。在老屋、木窗、石門墩、雜貨店、蜂窩煤和爬山虎的斑駁光影中,關於胡同的碎片在鉛筆線條的堆疊中昔日重現。

一條一條的胡同消失得太快,他用鉛筆和推土機賽跑。

況晗老師在籌劃出版他的一本新書,名曰《胡同今昔》,四處找出版社謀求出版。裡面是他用鉛筆畫下的胡同的昔日情景,以及他最近又跑到曾畫過的原址去拍的照片。為了對比鮮明,他在拍照片的角度上特別注意和畫畫的視角一致。

看到這本書的列印清樣後,我求況晗老師允許在《讀庫》上撮其精要刊發。這一主題占據了《讀庫0801》將近七十頁的篇幅。我還特地嘗試了三折頁的裝訂方式,想更好地展現其作品的風貌,但最終效果仍不讓人滿意。

就在《讀庫0801》付梓之際,我接到況晗老師電話。他說,原來與他接洽的出版社突然打消了出版意向,這本書的命運又成為遙遙無期的未知之數。

《胡同今昔》記錄的是建築的消失,街道的消失,風景的消失,而《祥德路二弄》一文,記錄的則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消失。上海的弄堂生活,細緻入微而又栩栩如生地浮現在達奇珍老師的筆下,更為難得的是,她記錄的是那種生活被消滅的過程。

《經度之戰》是袁越繼刊發在《讀庫0702》上的《LSD簡史》之後的又一力作。

無論是用指南針指南,還是測量天體高度,都能夠測量出航行所在的緯度。而經度就不同了,沒有任何天體能夠用來直觀地顯示經度的差異,於是,古代的航海只能沿著海岸線走,否則等待船員的就是死亡。

兩個幾乎同時被提出來的方法開始了一場爭奪經度的戰爭。這場戰爭過程曲折離奇,戰況驚心動魄,不亞於任何一個優秀小說家編出來的驚險故事。這個故事背後折射出來的關於人類科技發展的經驗教訓,更是值得後人玩味。

“甲子”系列是中央電視台“見證·影像志”欄目製作的專題片,以農曆紀年為時間線索,上溯前五個年度,於每年春節播出,計畫用十二年時間,整合出近六十年的中國民生畫卷。

如今這套專題片已完成了五輯,其中《戌年記憶》的文稿刊於《讀庫0602》,《亥年記憶》刊於《讀庫0701》,《申年記憶》和《酉年記憶》則整理髮表在《讀庫0800》上。今年推出的《子年記憶》刊於本輯,屈指算來,該專題片已經回溯了四分之一世紀的光陰。

本輯藏書票由徐累先生繪製。

作者介紹

張立憲(老六),河北漢子,60年代出生,80年代讀大學,90年代初從中國人大新聞學院畢業以後,一直在新聞出版行業遊走。出版個人專著《記憶碎片》。現代出版社原副總編,《大話西遊寶典》和夢工廠系列叢書總策劃,《讀庫》系列叢書主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