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時代

讀圖時代

《讀圖時代》是2011年1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亞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關於讀圖時代的文章:

我看“讀圖時代”

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各種各樣的圖鋪天蓋地一般呈現在人們眼前,讀圖已經成為風尚。

首先,進入“讀圖時代”是科技進步的表現,印刷業的發達,文化教育的普及,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數量激增,彩圖更多;電影、電視、錄像、網路中的圖像、視頻等就更多了。這在以前科技落後時期是不可想像的。當然,科技進步並不意味著全是優點,它是雙刃劍。

其次,圖片離不開語言文字。純粹的美術作品還需要加個名字、小序或者簡單介紹,更不用說平面媒體上的圖片,往往起輔助作用。早期電影是無聲電影,但卓別林的《大獨裁者》等影片中仍需要文字的幫助。現代影視就更離不開語言文字了。

第三,圖像的優點是生動形象,信息量大,但是,這些優點擴大後即是它的缺點。圖像淺顯易懂,加上配樂,解說,理解的難度大大降低了。讀者,觀眾只需被動接受就可以了,而面對文字主動思索,進行再造想像的樂趣也消失了。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看了電視後觀眾頭腦中是不是就只有一個哈姆雷特了?林黛玉之美只是陳曉旭之美嗎?劉備摔阿斗究竟怎樣摔的?文字變成了圖像,導演選定了其中的一種方式,而其他的種種可能都被捨棄了,埋沒了。因此,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讀圖上,很容易造成全民閱讀水平的低下。

第四,尤其是電視和網路,現代人為之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的兒童是由電視“抱大”的,我們的青少年沉溺於網路遊戲和聊天中不能自拔。算一算,假如我們每人每天平均坐在電視和網路前2小時,乘以365天再乘以13億得數會是多少?而這些時間,原本是我們用來讀書、和朋友聊天、與家人做遊戲、出去旅遊、鍛鍊身體的時間啊!再者,一個人天天與電視和網路為伴,恐怕會被冷冰凍的機器思維所主宰。這些年因為沉溺於網路中的色情、暴力、謊言所導致的悲劇還少嗎?

第五,儘管有諸多弊端,我並不提倡因噎廢食,完全摒棄“讀圖時代”。那將走入另一個錯誤極端。我會選擇其精要部分,比如用電子郵件傳情達意,看新聞報導,欣賞文化教育頻道,尤其是《百家講壇》欄目,那是我們難得的精神盛宴。

內容簡介

讀圖時代 讀圖時代

《讀圖時代》內容簡介:圖像社會或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已經成為當今一種主導性的、全面覆蓋性的文化景觀,以及全球化時代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理論熱點,近些年在中國學術界引起了較為普遍的關注。本卷有意輯錄新世紀以來圍繞這一學術話題和理論問題所發表的重要論文,其基本內容包括對國外視覺文化理論的譯介、闡釋,對現代、後現代視覺文化景觀的研究與論述,圖像社會的出現對傳統文化(尤其是以文學話語為主導的傳統文化)所形成的衝突、挑戰,以及所引發的理論思考,對視覺文化的人文性質、人文意義和伴隨著視覺文化的興起、興盛所出現的各種問題

作者簡介

彭亞非,湖南嶽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文論與文學理論。主要著作有:《中國正統文學觀念》(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論語〉選評》(香港三聯書店、嶽麓書社2006年版)、《華夏審美風尚史·第二卷·鬱郁乎文》(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先秦審美觀念研究》(語文出版社1996年版)。

作品目錄

導言

圖像學研究

圖像意識的現象學

從形式美學到視覺文化

圖像的閱讀與批評

後形式主義、圖像學與符號學

圖像的審美價值考察

第四重證據:比較圖像學的視覺說服力

圖像與文學

圖像社會與文學的未來

圖像增殖與文學的當前危機

文學與圖像的對立與共生

“讀圖時代”的圖文“戰爭”

藝術何以會終結——關於視覺藝術本質主義的思考

互文與創造

視覺文化研究

影像的大眾生產與意義解讀

視覺文化的創世紀——新媒體藝術及其對影像文化的促動

多媒體視覺藝術的文化特徵

反思“讀圖時代”語境下的視覺設計

貨幣與圖像的意義——論後現代主義視覺藝術的審美觀

囚禁與解放:視覺文化中的身體敘事

圖像符號的意識形態操控

成形社會原因

成喬明在《藝術市場學論綱》中提出讀圖時代成形具有五大社會原因:

1、圖片、影像要遠比文字生動、有趣

2、電子螢幕化的閱讀增強了讀者的視覺和觸覺體驗

3、讀圖節省了人們的閱讀時間

4、明星制的運用加速了文學的圖像化

5、個性化的文學表現催生了多元視覺文學的泛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