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篳路襤褸的客家人,在數百年的遷徙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樹(茶仔樹),該樹從開花到果子長成要十二個月。果熟時,果花同樹,人稱“抱子懷胎”。取其果實榨的油,烹拌煎炒,老少皆宜,尤其對婦女懷孕、坐月子和哺乳期有顯著的食補作用。因此,客家人親切地稱該樹為“護月樹”,果子為“護月果”,榨的油為“護月油”。歷經數百年,事實證明:勤勞淳樸的客家人,用茶仔油作為孕產媽媽的坐月子食用油,成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富有超強能力的客家人群。
護月的由來
護月,舊指月食時救護月亮﹐免被天狗吃掉的民俗活動。當“天狗”吃月時,都會湧出家門,敲響臉盆、竹筒和木桶,山谷中沸騰著驅“狗”護月的吶喊,當月亮抖落身上的陰霾,重歸山野上空時,點燃鞭炮,儼然迎接他們久別的親人。我國素有把父親比作太陽,母親比作月亮的習俗,故習慣把呵護孕產婦坐月子稱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