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釋教

《議釋教》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議釋教

問:漢魏以降,像教寖興,或曰足以耗蠹國風,又雲足以輔助王化。今欲禁之勿用,恐乖誘善崇福之方;若許之大行,慮成異數殊俗之弊。裨化之功誠著,傷生之費亦深,利病相形,從其遠者。

臣聞上古之化也,大道惟一,中古之教也,精義無二,葢上率下以一德,則下應上無二心,故儒、墨六家不行於五帝,道、釋二教不及於三王。迨乎德既下衰,道又上失,源離派別,朴散器分,於是乎儒、道、釋之教,鼎立於天下矣。降及近代,釋氏尤甚焉。臣伏睹其教,大抵以禪定為根,以慈忍為本,以報應為枝,以齋戒為葉。夫然,亦可誘掖人心,輔助王化。然臣以為不可者,有以也。臣聞天子者奉天之教令兆人者奉天子之教令,令一則理,二則亂,若參以外教,二三孰甚焉?況國家以武定禍亂,以文理華夏,執此二柄,足以經緯其人矣,而又區區西方之教,與天子抗衡,臣恐乖古先惟一無二之化也。然則根本枝葉,王化備焉,何必使人棄此取彼?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則先王有恭默無為之道在;若欲以慈忍厚人德,則先王有忠恕惻隱之訓在;若欲以報應禁人僻,則先王有懲惡勸善之刑在;若欲以齋戒抑人淫,則先王有防欲閑邪之禮在。雖臻其極則同歸,或能助於王化,然於異名則殊俗,足以貳乎人心。故臣以為不可者,以此也。況僧徒月益,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於金寶之飾,移君親於師資之際,曠夫婦於戒律之間。古人云:“一夫不田,有受其餒者;一婦不織,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蠶而衣,臣竊思之,晉宋齊梁以來,天下凋弊,未必不由此矣,伏惟陛下察焉。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