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譯文名著精選:十日談(套裝共2冊)》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義大利)卜伽丘(Giovanni Boccaccio) 譯者:方平 王科一
卜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熱心研究古籍的人文主義者,通曉希臘文的學者,多產作。著有長篇小說《菲洛柯洛》,史詩《苔塞伊達》、《菲洛特拉托》,牧歌《亞梅托》,長詩《愛情的幻影》、《菲索塔諾的女神》等,其最重要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的觀點及早期人文主義的特點,如提倡復古文化,反對教會的禁慾主義,肯定人有享受現世幸福的權利,歌頌人間的愛情和歡樂等,同時,也表現人文主義思想的狹隘性,把個人幸福、個人利益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東西。這正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意識形態方面帶來的最初的成果。他與但丁、彼特拉克並稱文藝復興初期的“三傑”。
圖書目錄
原序
第一天
故事第一恰潑萊托在臨終時編造了一篇懺悔,把神父騙得深信不疑,雖然他生前無惡不作,死後卻被人當做聖徒,被尊為“聖恰潑萊托”。
故事第二一個叫做亞伯拉罕的猶太人,聽了好友楊諾的話,來到羅馬,目睹教會的腐敗生活,他回到巴黎之後,卻改奉了天主教。
故事第三猶太人麥啟士德講了一個三隻戒指的故事,因而憑著機智,逃出了蘇丹想要陷害他的圈套。
故事第四一個小修士犯了戒律,理應受到重罰;他卻使用巧計,證明院長也犯了這個過失,因此逃過了責罰。
故事第五蒙費拉特侯爵夫人用母雞做酒菜,再配上幾句俏皮話,打消了法蘭西國王對她所起的邪念。
故事第六一個正直的人用一句尖刻得體的話,把修士的虛偽嘲笑得體無完膚。
故事第七貝加密諾講述一個“潑里馬索和克倫尼院長”的故事,借題諷刺了一個貴族近來的吝嗇作風。
故事第八行吟詩人波西厄爾用一句鋒利的話,譏刺了一個守財奴的性格,促使他悔悟過來。
故事第九賽普勒斯島的國王昏庸無能,受了一位太太的諷刺,從此變得英明有為。
故事第十亞爾培多大爺單戀著一個俏麗的寡婦,寡婦想取笑他,結果反而被他用婉轉的言辭取笑了一番,使她感到慚愧。
第二天
故事第一馬台利諾扮作跛子,假裝接觸了聖阿里古的遺體,病狀頓失。他的詭計給人識破,遭了一頓毒打,被押送官府,險些兒給送上絞刑架,最後終於逃了命。
故事第二林那多旅途被劫,冒著風雪,來到居利莫城堡,虧得有位寡婦收留了他;第二天追回失物,安然回鄉。
故事第三三個兄弟,任意揮霍,弄得傾家蕩產。他們的侄兒失意回來,在途中遇到一位年青的院長。這位院長原來是英國的公主,她招他做駙馬,還幫助他的幾個叔父恢復舊業。
故事第四蘭多福經商失敗,淪為海盜,後來給熱那亞人捉去,押上商船;忽然遭到暴風雨的襲擊,商船沉沒,他抓住一個箱子,漂流到科孚,給人救起,又發現箱裡全是珍寶,重回故里,成為巨富。
故事第五馬販安德羅喬來到那不勒斯買馬,一夜之間三次遇險,結果一一逃出險境,還帶了一枚寶石戒指回家。
故事第六法國人進占西西里島,白莉朵拉夫人帶著孩子倉皇出逃,又遭到劫掠,獨個兒流落荒島,和一對羔羊同住,後來遇救,隱居在倫尼基那。她的孩子長大成人,也來到那裡充當僕役,和主人的女兒私戀,事情敗露,被下在獄裡。後來西西里政變,母子相認,兩個孩子都娶了媳婦,全家團圓。
故事第七埃及的蘇丹遣嫁公主,她乘船到加波國完婚,中途遇到風暴,船隻失事,公主在異鄉漂泊了四年,前後落在九個男子的手裡,後來回到本國,父親竟當她還是處女,依然把她嫁給加波國王。
故事第八安特衛普伯爵無辜被誣,畏罪出亡,把兩個子女丟在英國,分散兩地;十多年後,扮作乞丐回來,看見子女都很富貴,就跟英軍回到法國,充當馬夫,後來冤情大白,重又恢復爵位。
故事第九貝納卜受了惡徒的騙,輸去賭金,叫人殺害他無辜的妻子。她幸而逃脫,女扮男裝,在蘇丹手下做了官。後來她遇見那個惡徒,派人把丈夫從熱那亞帶了來,三面對質。結果真相大白,惡徒受到懲罰,她恢復女裝,載著一船財貨,和丈夫同回家鄉。
故事第十海盜帕加尼奴把法官理查的妻子劫了去,那丈夫打聽到她的下落,便去懇求海盜放她回家。他答應不加留難,可是她偏不肯跟丈夫回去,後來等他一死,就跟海盜做了夫妻。
第三天
故事第一馬塞托假裝啞巴,在女修道院裡當園丁,院裡的修道女爭著要跟他同睡。
故事第二一個馬夫,冒充國王,和王后睡覺;國王發覺了這事,不動聲色,當夜把那馬夫偵查出來,剪去他一把頭髮,不料那馬夫把別人的頭髮也同樣都剪了,因此逃過了懲罰。
故事第三一位少婦愛上了一個後生,卻裝作玉潔冰清,在神父面前懺悔,那神父不知就裡,竟給她做了牽線,她因而如願以償。
故事第四費利斯修士教給普喬兄弟一種修成聖徒的秘法。普喬在苦修的時候,費利斯就乘機去和他的妻子尋歡作樂。
故事第五齊馬把駿馬讓給一個騎士,交換的條件是讓他跟騎士的太太談幾句話。她不發一言,齊馬代她回答了;後來的
事,果真照齊馬所回答的話實現。
故事第六理查愛上菲利佩洛的妻子,知道她本性善妒,假意跟她說,菲利佩洛要和他的妻子在浴室幽會。她冒充理查的妻子來到浴室,去和丈夫同睡,結果發覺她是跟理查睡在一起。
故事第七台達爾多情場失意,離開故鄉,隔了七年,喬裝成一個香客,回來和過去的情婦相見,指責她薄情。情婦的丈夫這時蒙了不白之冤,將處極刑,他把情婦的丈夫搭救出來,同時跟情婦重修舊好。
故事第八院長愛上農民的妻子,用一杯藥酒,使他人事不省,像死去一般。他被禁錮在地窖里,醒來之後,還道自己在煉獄受罪。院長就跟他的老婆私下來往。後來那女的懷孕,才把農民放回人世,做孩子的爸爸。
故事第九芝萊特醫好了國王的痼疾,請求國王把貝特朗伯爵賜給她做丈夫。伯爵娶她,並非自願,婚後不告而走,在他鄉另外愛上一個少女。芝萊特趕到那兒,冒名頂替,和丈夫同睡,養了一對雙生兒。伯爵從此敬愛她,認她為妻。
故事第十阿莉白要出家修行,遇著修道士魯斯蒂科,教她怎樣把魔鬼送進地獄。後來阿莉白被人找回來,嫁給耐巴爾做妻子。
第四天
故事第一唐克萊親王殺死女兒的情人,取出心臟,盛人金杯,送給女兒。公主把毒液傾注在心臟上,和淚飲下而死。
故事第二亞爾貝托神父愚弄一個女人,說是加百列天使愛上了她,自己扮作天使,得便就去和她幽會。女人的親屬前來捉姦,他逃到平民家裡;第二天,被當作野人,牽到聖馬可廣場,又被當眾揭發;院裡的修士把他押回,送人牢中。
故事第三三個後生愛上了三姐妹,一起私奔到克里特島。大姐出於妒忌,毒死她的愛人;二妹要救大姐的性命,順從了公爵的求歡,結果被自己的愛人殺死,他帶著大姐逃亡他鄉;三妹和她的愛人被這血案連累,遭到逮捕,後來他們買通看守,逃到羅得島,終生窮困。
故事第四西西里王子傑比諾違背祖父的禁令,襲擊突尼西亞的船隻,想劫奪突尼西亞公主,公主被船員殺死,他又殺死那些船員,替公主報仇;回國後被祖父正法。
故事第五莉莎貝達的情人被她的哥哥殺死,她夢見情人形容枯槁,指點自己被埋的地方。她私下發掘出情人的屍體,把他的頭顱埋在花盆內,終日守著花盆哭泣,哥哥又把她的花盆奪去,她哀慟而死。
故事第六安德萊烏拉和她的情人各做了一個惡夢。他們各自把惡夢說完,他忽然死在她懷裡。她因此被公署拘捕。知事想乘機姦污她,她堅決不從,後來進了修道院。
故事第七西蒙娜和巴斯基諾在園中談情,巴斯基諾用一片鼠尾草葉擦牙,突然倒斃。西蒙娜因謀殺嫌疑而被捕;為了向法官表明她也用鼠尾草葉擦牙,結果也當場身死。
故事第八紀洛拉莫愛上了窮人的女兒,但迫於母命,前往巴黎;歸來時她已嫁人。他闖進她家,死在她身邊。他的屍體停放在教堂里,她也一慟而絕,死在他身邊。
故事第九羅西雄殺了他妻子的情人,取出心臟,做成菜餚,給妻子吃。她知道後,從高樓跳下自殺。後來她和情人合葬在一處。
故事第十大夫的太太誤認為情人死了,把他藏在木箱裡,兩個高利貸者把木箱偷去。那情人半夜甦醒過來,被當做竊賊,送到官府。幸虧太太的侍女疏通了法官,使他免受絞刑。那兩個竊賊被罰款示做。
……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跋
後記
最尊貴的太太小姐們,為了給你們消遣解悶,我擔當起這一個艱巨的工作來;承蒙天主的照應,當初我在這部書開頭所許下的諾言,現在總算全部完成了。我認為,天主賜給我幫助,並非由於我自身具有什麼功績,而是全靠你們虔誠的禱告。所以我首先應該向天主謝恩,其次就要感謝你們;從此我就可以放下我這支筆,讓我疲乏的手休息一下了。不過我很知道,我這些故事並非什麼不可侵犯的東西,免不了會遭受別人的非難——我在第四天的開頭也曾提到過這點——因此,在擱筆以前,我想對哪一位太太小姐或是別人可能提出的責問,簡短地答覆一下。
也許有哪位太太小姐會說,這些故事裡涉及男女的事情太多,不是正經的女人所應該說、或應該聽的。我否認這一點,因為只要措辭妥當,天下是沒有什麼事情講不得的,而我自信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得體。
就算你們指責得對吧(因為我不想跟你們爭論,情願讓你們占_上風),那么我還有許多現成的理由可以作答辯。第一,即使書中的敘述有什麼地方近乎猥褻,那么這原是決定於故事的性質,凡是有見識的人,用平心靜氣的眼光看一下,就會承認,我要是不把故事改頭換面一番,那就沒有旁的方法來敘述了。假使文章裡面,偶然有一兩個名稱或字眼有欠文雅,叫你們聽來不堪入耳——因為你們這班自命正經的女人把語言看得比行為更重要,只想在表面上裝得規矩,而骨子裡並不是這樣——那么我這樣回答:一般男男女女整天都在說著“洞眼”啊,“釘子”啊,“臼”啊,“杵”啊,“臘腸”啊,“什錦香腸”啊等等的這一類話,人家可以這么說,那么為什麼偏不容許我這么寫呢。再說,我這支筆照理該和畫家的筆享受同等的權利。畫家可以畫聖麥可斬蛇,聖喬治殺龍,畫裡的人用槍也好,用刀也好,都隨他的便。不但這樣,他還可以把亞當畫成男的,夏娃畫成女的,畫那為了人類得救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有時他讓耶穌腳上釘著一枚釘子,有時又讓他腳上釘著兩枚釘子,為什麼偏要對我加上種種束縛呢?
況且大家也知道,這些故事並不是在教堂里講的;在教堂里,才用得到潔淨的字句,才應該懷著聖潔的思想——儘管在一部教會史里,可以找到不少類似我那些故事裡的事跡。這些故事也不是在哲學學院裡講的,哲學家跟別人一樣,凡事都要講究一個體統,更不是在什麼修士和哲學家聚會的地方講的;這些故事都是在花園裡、在遊樂的地方講的,聽故事的人年紀雖輕,卻都已成人懂事,不會因為聽了這些故事就此誤入歧途;何況當時即使是最有德行的人,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也可以把褲子套在頭上,冠冕堂皇地走到外面去呢。
再說,這些故事也跟天下任何事物一樣,能夠使人受害,也能夠使人得益,這完全要看聽故事的人是抱著怎樣的一種態度。誰不知道,根據欽奇利翁尼和史科萊奧以及許多別的人的說法,酒對於健康的人是無上妙品,可是對於發燒的病人,酒卻是有害無益的東西,我們難道因為發燒的病人喝不得酒,就抹殺酒的價值嗎?誰都知道,火的功用大極了,人類不能一天沒有火;可是火有時也會燒毀房子,村子,以至城市,難道我們因此就怪火不好嗎?講到武器,也是這樣,我們要想安居樂業過日子,就必須用刀用槍來保障;可是刀槍往往也能殺害人,這不是刀槍不好,而只能怪壞人借了刀槍來橫行不法。
卑鄙的小人怎么也不能從好的方面領會一句話里的意思,金玉良言對他們完全沒用;反過來說,有德行的人即使聽了一句並不最正經的話,也不會因之就減損了人格,正像泥土不能玷污太陽的光輝,地上的骯髒不能玷污美麗的青空一樣。
天下還有什麼書、什麼語言、什麼文字比蟶經》更聖潔、更有價值、更受人敬崇呢?可是偏有許多人把《聖經》曲解了,因之害得自己和別人永墮地獄。每一樣東西總有它的好處,如果用之不當,難免發生許多弊病。我所講的故事何嘗不是這樣。如果有誰聽了這些故事,因而起了不好的念頭、做出不好的事來,這也是無從阻止的事;不說故事本身或許有不妥當的地方,就是一篇好好的故事,一經歪曲和牽強附會,也會變成錯盡錯絕了。假使有誰願意從故事裡吸取有益的成分,那么這部作品是不會叫他們失望的。這些故事是為了一定的讀者而寫的,只要讀的時間適當,那么他們會覺得這書不但有益,而且十分得體呢。
誰家小姐喜歡朝晚禱告,誰家奶奶喜歡蒸糕做餅去孝敬她的懺悔神父,請她們自便吧,並沒有誰稀罕她們來讀我的故事;雖然這一班女聖徒有時自己也不免說出些好聽的話、做出些好看的事來。
有些太太小姐也許會說,要是把書里的故事刪去幾篇,那也許會好些吧。說得對。不過我是無能為力的,人家怎么說,我就怎么寫下來。你們應該叫那些講故事的人把故事講得規矩些,那么我寫下來的自然也規矩了。如果有人以為這許多故事不但是我寫的,而且是我編造的(其實並不是這樣),那么儘管這些故事並非篇篇文雅,我也並不以此為羞恥。因為除了天主,世上再沒有哪個大匠能創造出件件都是完美無疵的作品來。拿查利大帝①為例吧,他首先冊封了“派拉亭騎士”,可是也只封了十二個騎士而已,他終究沒法召集那么多騎士可以編成一支軍隊。世上的事物形形色色都有,哪裡能夠強求一律呢?一塊良田,不管怎樣勤於耕種,稻麥里也還是找得出荊棘和莠草來。
再說,我這些故事多半是對你們這班心地單純的姑娘講的,如果我費盡心力、專門去闡述什麼精深淵博的事理,講一套文縐縐死板板的話,那我真是愚不可及了。翻開這本故事集,你們盡可以揀喜歡的看,不中意的你們盡可以跳過去。為了免得讀者上當,每篇故事前面都有一段述要,把內容點明。
又有些人準會認為有幾篇故事太長了。那么我再一次回答他們:哪
一個手邊有著正經事,卻丟開不管,來讀這本集子,那么即使是讀很短的故事,也是件愚蠢的事。自從我開始寫這本書到現在脫稿,前後已經隔了好一段時光,不過我還記得,當初我是把這本書獻給閒暇無事的太太小姐們的,我並非是為別人而寫的。你如果讀書為了消磨時光,那么,只希望達到目的,決不會嫌故事太長的。三言兩句把話說完,這對於大學生是適宜的,他們研究學業,要把光陰用在有益的方面,不能隨便浪費。但是太太小姐們,你們卻不是這樣,除了戀愛,就無所事事。你們既不必趕到雅典、波倫那,或者巴黎去留學,那么不妨跟你們說得瑣碎詳細些一不能把你們和那些高才博學之士一般看待。
我料想你們之中一定又有些人會這么說:這些故事裡戲謔詼諧的成分太多了,似乎不是一個莊嚴自重的人所應該寫的。她們出於這樣一片好意,關心我的名譽,我應該向她們致謝——而且已經致謝了。但是對於她們的指摘,我要這樣回答:我承認我是自重的,而且也一向為人所看重;可是對於那些並不看重我的女性,我乾脆說,我並不莊重;不,我的骨頭是這樣輕,可以在水面上浮起來。你想,近來神父講道、譴責世俗罪惡時,尚且盡說些笑話和戲言,那么我寫這些故事原是為了給婦女解悶,裡面有些笑話什麼的,就更不足為奇了。如果擔心她們會因此笑壞了,那么只消把耶利米的(鑀歌))①、救主的受難②、曼麗·瑪大琳的哀哭等書本打開來,就馬上把她們治好了。
此外,毫無疑問,又有一班人會因為我在有些地方寫出了神父的真面目,就說我含血噴人。對於說這種話的人,我們應該原諒他,因為要說他不是出於正義,而是別有用心,那可叫人難以相信。誰不知道那些神父是好人,他們因為敬愛天主,所以不甘於清貧;每逢蓄水池裡的水滿了,他們就轉動起碾磨來,④卻從不在別人面前誇耀。要不是他們身上全都帶著些羊臊,那真是可人意的伴侶呢。
話雖是這么說,我承認,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我的舌頭說不定也是這樣。我不敢相信我自己的判斷(逢到我自己的事,我總是儘可能避免夾雜自己的主見);可是不多天以前,我的一位芳鄰對我說,她覺得我長著全世界最甜蜜的嘴巴,最美妙的舌尖。說真的,她對我這么說時,這部故事集子快要寫成了。對於那班攻擊我的人,我的答覆到此為止,不再多說了。
每一位太太小姐,讀了這些故事,盡可以自由發表她的意見和感想;我呢,寫到這裡,就要擱筆了。我衷心感謝天主,承蒙天主的幫助和引領,我花了幾年心血,總算了卻一件心愿。
可愛的太太小姐們,但願天主的仁愛和安寧與你們同在;要是你們讀了這些故事,覺得多少有些獲益,那么請別忘了我吧。
序言
曲折前進的歷史,每逢來到一個重大的轉折點——社會生產力和個人的聰明才智得到解放的時期,往往也就是在文學藝術史上有著新的突破和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歐洲十四—十七世紀的“文藝復興”,就是這么一個令人矚目的歷史時期,它在西歐各國形成了文學藝術相繼繁榮的局面,以至掀起了一個接續一個的文藝高潮。
在西歐各國中,義大利得風氣之先,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產生了第一批優秀的人文主義作家,卜伽丘(1313—1375)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在整個歐洲,以封建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在政治、經濟,以至思想領域內,還是占著全面統治的地位。就是義大利,在十四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也不過稀疏地出現在它北部的幾個城市罷了。封建的中世紀向資本主義的近代過渡,這一歷史過程還剛開始起步。正是在這資本主義才只透露曙光的時期,卜伽丘寫下他的代表作《十日談》(約1350—1353)。
卜伽丘運筆如刀,嫉惡如仇,面對龐然大物的封建教會,無所畏懼,以嬉笑怒罵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它的種種醜惡面目和形形色色的罪惡勾當,激起人們的恥笑、憤怒和憎恨。
不容懷疑地統治了西歐近一千年的天主教會的權威,第一次在文藝領域內遭受到這樣嚴重的挑戰。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呢——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正是以《十日談》的嘹亮的號角聲揭開了序幕的。
義大利近代著名文藝評論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DivineComedy)並列,稱之為“人曲”(HumanComedy)。人間百態、形形色色的人物,都進入了作者的創作視野;一百個故事塑造了國王、貴族、僧侶、后妃、閨秀、梳羊毛女工、高利貸者、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各各具有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從中世紀以來,歐洲文學還是第一次用現實主義的筆法,在作品中展示了這么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
一三四八年,歐洲中世紀,一場可怕的瘟疫爆發了。繁華的佛羅倫斯喪鐘亂鳴,屍體縱橫,十室九空,人心惶惶,到處呈現著觸目驚心的恐怖景象,世界末日仿佛已經來到了……卜伽丘在他的巨著《十日談》里,一開頭就以藝術家的大手筆,通過許多給人以真實感的細節,描繪出這樣一幅陰暗的畫面。
在這場浩劫中,有十個青年男女僥倖活了下來,他們相約一起逃出城外,來到小山上的一個別墅。只見周圍儘是草木青蔥,生意盎然;別墅修建得非常漂亮,有草坪花壇,清泉流水,室內各處收拾得潔淨雅致。十個青年男女就在這賞心悅目的園林里住了下來,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輪著講一個故事作為消遣,住了十多天,講了一百個故事。這一楔子在藝術總體結構上形成為容納全書這許多故事的一個框架。 馬克思曾經指出:“廢除作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實現人民的現實的幸福。”卜伽丘筆下的那些充滿著對人生的熱愛,一心追求塵世歡樂的故事,就是拋棄了天國的夢幻,宣揚幸福在人間。《十日談》這部傑作,可說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早春天氣,衝破寒意而傲然開放的一朵奇葩。
展讀《十日談》,開頭接連的幾個故事,集中火力,都是對當時炙手可熱的天主教會的諷刺和揭露。例如第一天故事第二,通過猶太商人的留神察訪,毫無忌諱地揭露了羅馬教皇的宮廷里觸目驚心的腐敗黑暗的情景:
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貪色”的罪惡,甚至違反人道,耽溺男風,連一點兒顧忌、羞恥之心都不存了;竟至於妓女和孌童當道,有什麼事要向教廷請求,反而要走他們的門路……
那位嚴肅正派的猶太人得出的結論只能是:羅馬哪兒是什麼“神聖的京城”,乃是藏垢納污之所!
這一大段對羅馬天主教的揭露、聲討,可說在主題思想上為整個作品定下了基調。“神聖的”封建教會在卜伽丘的犀利的筆鋒下,原形畢露!
天主教會和蒙昧主義是相依為命的。只有使人們陷於渾渾噩噩,喪失辨別、思考的能力,把教會所編造的謊話句句都當作真理般信仰、盲從,它才能以至高無上的神的名義騎在人民頭上任意作威作福。全書第一個故事“歹徒升天”所顯示的反蒙昧主義精神,因此顯得格外難能可貴。
一個生前無惡不作的壞蛋,死後按照基督教義,理應下地獄去了吧,卻被教會看中了,奉為聖者,為他的落葬舉行隆重的儀式,沿途唱著聖歌,轟動全城。他的聖名越傳越廣,男女老少對於他的敬仰與日俱增,逢到患難,都趕到教堂向他的神像祈求。據說,“天主假著他的手,顯示了好多奇蹟”。卜伽丘在這裡撩起了幕布的一角,讓人們看到,所謂“奇蹟”、所謂“聖徒”那一套,其實徹頭徹尾是一個大騙局,是一場荒謬可笑的鬧劇。
歐洲人民反封建制度的鬥爭,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總是首先把矛頭針對天主教會,而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統治,又往往表現為反禁慾主義。這是因為禁慾主義組成了天主教教義的核心思想。
為了給陷於極端貧困的勞動人民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鎖,使他們喪失鬥爭的意志,永遠甘心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天主教會利用一切宣傳手段,要人們相信,人世是罪惡的深淵,是苦海;為了未來的天國幸福,就必須忍飢挨餓,禁慾苦修,摒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享受。
總之,天主教會拿天國的愛代替對生活的熱愛,拿神愛代替性愛,拿神性否定人性——這就是把貧困、苦難神聖化了的禁慾主義。
受蒙蔽、受欺騙的廣大人民把人世看作苦海,甘心摒棄一切物質的、精神的享受,騎在人民頭上的特權階級(僧侶)更可以為所欲為,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了——要知道,宣揚禁慾的背後,就是不可告人的縱慾。
“愚夫修行”(第三天故事第四)的諷刺性特別尖銳潑辣:禁慾和縱慾,只是一板之隔;在房門外,那丈夫聽信了教士的指點,徹夜苦修;在房門內,那教士趁機勾引他的妻子。那個精神上中毒太深的愚夫,一心要修成正果、進入天堂,卻不知道他這愚行正好引狼人室,他妻子的臥床正好成了壞人的天堂。
有的故事更是揭露了令人髮指的教會黑幕:修道院院長為了要姦淫教民的妻子,把丈夫禁錮在教堂的地窖里,卻讓他以為自己已經故世,成了亡靈,正在暗無天日的地獄裡受罪;後來那女的懷孕了,只得又把丈夫放回“人世”,去充當孩子的爸爸,還說多虧院長替他向天主禱告。他的“復活”,村人們以為是奇蹟降臨了,竟大大地提高了院長的聖譽。(第三天故事第八)
面對強大的封建教會,卜伽丘旗幟鮮明地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宗教桎梏”;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鄙棄教會的禁慾主義和虛無縹緲的天國幸福。作者對教會的批判火力,正來自對於“人勝”和人文主義的信念,來自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愛。
“痴女修道”是一篇幽默和諷刺的佳作(第三天故事第十),使人不禁失笑的同時,讓人感晤到:食色性也,這原始的人性無所不在,不可窒滅,也無從躲避,哪怕你逃到深山僻野,渺無人煙的荒漠中,一心侍奉天主,刻苦修行,也無濟於事;一旦一個渾身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少女以她豐滿的肉體一絲不掛地呈現在那可憐的修道士的眼前,他頭暈目眩了,抵擋不住了,天國的崇拜和信仰,頓時冰消雪融了——日夜修煉的“神性”,只能向“人陛”屈服了事;他一向把心如死灰看作修煉的最高境界,此時卻慾火焚心,淪為一頭垂涎欲滴的餓狼了。
作者在書中寫下不少感人至深、難以忘懷的忠貞純潔的愛情故事,“郡主之戀”(第四天故事第一)就是其中之一。郡主綺思夢達衝破世俗偏見,和一位人品出眾的侍從傾心相戀。他們的私戀敗露後,父王痛斥她不該和低三下四之輩結成私隋;郡主卻毫無愧色地宣布自己將始終如一地熱愛他,而且打破了向來的封建門第觀念,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對於人的評價標準:
“我們人類向來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那發揮天才大德的才當得起一個‘貴’;否則就只能算是‘賤’。”“只要你不存偏見,那么你準會承認:最高貴的是他,而你那班朝貴都只是些鄙夫而已。”
“郡主之戀”無疑是《十日談》中最富於社會意義的故事之一。
全書一百個故事,思想境界不能說都達到了同一水準,其間有一些高低參差之分,還不免攙雜少數比較粗野的世俗笑謔,並無多少思想意義可言,這是要請讀者諸君閱覽時予以有批判地鑑別的。本書由方平和王科一合作譯出。“原序”和“跋”,第一天到第四天,第九天,方平譯;第六天除故事第十外,第八天除故事第八、第九、第十外,方平譯;第七天,第十天,王科一譯;第五天除故事第四外,王科一譯。譯者對原作的理解、迻譯,淺陋和不確當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能得到不吝指正。
方平
二○○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