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福村簡介
譚福村是高橋鎮一條最大的自然村,位於高橋鎮紅寨村委會,村貌也是全鎮最為突出的。譚福村靠山面海,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盛產 荔枝、龍眼等名優水果,尤以龍眼最為盛名。
譚姓來源
出自姒姓 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 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 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今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西大部分地區。
譚姓歷史
譚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五。周朝時,當時有譚國(今山東章丘縣西),相傳是伯益(伯益是嬴氏的始祖)的後代的封地,後來此地為齊國的土地,但譚國居民或貴族的後代有以國名為姓氏,稱為譚氏。黃帝的子孫顓頊為嬴姓,因此譚氏的祖先可追溯到黃帝。
譚福村 又名官寨村、紅寨村,村內有東坡(為紀念蘇東坡)老村之分
相傳宋朝大觀三年(公元1100年),當朝大學士蘇東坡因參與彈劾宰相趙晉龍,被貶謫到黃州、海南等地。蘇東坡所到之處,積極倡議設館授學、改革賦稅、秉公執法,深受民眾愛戴。訊息傳到京城,奸黨更加妒忌。趙晉龍又生一詭計,誣衊蘇東坡營私結黨。於是,蘇東坡貶到海南不久,就被貶到廉州府任學典。公元1100年6月28日,蘇東坡乘舟從海南啟程,到廉州赴任。7月4日申時,蘇東坡抵達官寨(即現在的廉江市高橋鎮紅寨),海上波浪翻滾,濤聲似虎嘯狼嚎,時近時遠。附近村民滿臉愁容,紛紛焚香向天朝拜,祈禱上蒼賜福減災。原來,這裡附近海中有一隻修煉千年得道成妖的龜精,常常興風作浪毒害生靈,方圓幾十里村民拿它沒辦法。其實,蘇東坡有所不知,趙晉龍預料蘇東坡要途徑官寨,心生殺機,就通過妖道螟河姥姥,串通龜精,等蘇東坡出現,將他害死,當蘇東坡出現時,龜精施妖術興風作浪,意欲製造沉船事件,殊不知狂風將岸堤上一個挖蟲的民女的斗笠吹掉,露出靚麗面孔。剎時,龜精獸性大發,它垂涎三尺,竄到岸堤,抱起民女,沖向海底,狂笑道:“蘇東坡,明日才是你的忌日!哈哈——”此時,洶湧的海水淹沒一半臨海村莊的房屋,圍田上的農作物早已給淹沒。
當晚,純樸好客的官寨人備上酒菜款待蘇東坡,蘇東坡與他們暢談到深夜,難以成眠,寫下《蒸豚詩》:“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處已將焦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竹,熟軟真堪玉筋挑,若把氈根來比並,氈根自給吃藤條。”
次日,海面上風平浪靜,漲潮退去,唯有慘遭厄運的村民傷神流淚。蘇東坡與眾惜別,乘舟往廉州。江舟駛到海中間,突然陰風四起,怪叫聲令人毛骨悚然,連續不斷的浪濤翻滾丈余高,浪濤上站著個光頭滑腦面目猙獰手執九環大刀的龜精。龜精嘰嘰呱呱說著什麼,一個浪濤劈過來,蘇東坡、書童及船工摔落海中苦苦掙扎著,龜精見狀哈哈大笑,用刀尖刮著鬍鬚。正在危難之際,管轄東海的海神天后娘娘巡海路過這裡,見龜精暴行,她勃然大怒,玉指一揮,幾朵蓮花將蘇東坡、書童、船工托上岸堤。然後,天后娘娘厲聲責罵龜精,數述它的罪行。惱羞成怒的龜精見天后娘娘壞了它好事,揮舞九環大刀氣勢洶洶撲過來。天后娘娘口中念念有聲,將一個金色的乾坤環擲過去,只見寒光一閃,龜精一聲慘叫,沉落海底。此後,龜精潛縮海底,法術全無,再也沒法為非作歹了。
隨後,天后娘娘和蘇東坡寒暄片刻,她拔下幾根青絲,口中念念有詞。只見她駕起祥雲,玉指揮彈,一陣金光閃閃,海灘涂上生起一望無際的海欖樹(即是紅樹林)。此後,海欖樹世代生長在這裡,任憑風吹浪打,保一方安寧。
再後,人們為紀念蘇東坡曾留宿此地,便將紅寨譚福村對面那片坡地命名為東坡,蘇東坡留宿時曾在那口井邊洗漱的井稱之為東坡井。再者,為了紀念天后娘娘的恩澤,人們在紅樹林毗鄰建起天后宮廟宇,權作緬懷感恩。
譚姓分布
:
譚氏早期主要在山東省境內繁衍發展,後因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離開故土,向各地遷徙。漢代時,譚氏已分布於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時譚氏開始遷入廣東,唐末時遷入江西。五代時,福建泉州人譚峭在嵩山從事辟穀養氣煉丹之術。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種“無親、無疏、無愛、無惡”的“太和”社會。從宋代起,譚姓人物漸多見於史冊,分布地更廣,集中於江南地區、江蘇、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約從清代開始,閩、粵譚氏部分族人遷徙至東南亞,僑民於新加坡等國。
現代譚福村
譚福村之浸死牛塘
該村地處沿海地區,全村人口1500人,水田坡地6000畝,是該鎮最大的一條行政村。近年來,上級對紅寨村(譚福村)的工作十分重視,不斷加大“三農”工作,調整農作物結構,改種良種,重視農民技術培訓。但由於歷年來受到嚴重乾旱的“瓶頸”制約,農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入卻無法增加。今年開展固本強基工程以來,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固本強基工作組進駐該村,先後投資8萬多元,幫助紅坎 自然村解決飲水難、紅寨村安裝自來水工程等項目工程。前段時間,在抗旱過程中,當駐村固本強基工作組在做民情日記時,發現浸死牛塘地處紅寨村上游,只要投資擴建,便可加大儲水量,方便周圍5條村民眾的莊稼用水。工作組抓住民眾反映的這一熱點進行開展工作,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支隊龐宏明奔走廉江和湛江,找水利部門和財政部門以及本局領導,反映情況爭取支持,原廉江市政協主席譚國業,廉江市檢察院副檢察長譚學忠等高橋籍領導也十分熱愛家鄉建設,不但主動捐款擴建浸死牛塘,還爭取多方對紅寨村的支持。高橋鎮黨政領導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也給予大力支持。紅寨村民眾克服“等靠要”思想,自發組織捐款擴建浸死牛塘,眾人拾柴焰高,通過固本強基工作組的組織協調支持,修建擴大浸死牛塘所需的20萬元很快籌集到手。據高橋鎮水管所長透露,浸死牛塘重新擴建後,面積可達30畝,儲水量可足夠灌溉周圍5條自然村2500畝水田坡地農作物
2010年2月3日
1、祖玉琴副局長向高橋鎮紅寨和德耀兩村捐贈慰問金
2、向貧困戶代表發放慰問金
3、祖玉琴副局長在高橋鎮委書記林小寧的陪同下,了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
4、祖玉琴副局長慰問貧困戶並向他們贈送慰問款物
2010年2月3日,深圳市民政局與高橋鎮政府在高橋鎮紅寨村舉行了“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簡稱“雙到”)工作春節慰問活動,向兩個村的貧困居民帶來了節日的祝福。此次深圳市民政局向紅寨和德耀村各捐款10萬元,同時向500戶貧困戶每戶發放200元“利是”,每戶捐贈1床棉被;向低保戶等捐贈1份米、油等慰問品;同時向兩村捐贈奶粉60箱、以及文具一批。據悉,慰問金及慰問品總價值45萬元。
深圳市民政局十分重視 “雙到”工作,自去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確定深圳市民政局幫扶廉江市高橋鎮德耀和紅寨兩個村以來,深圳市民政局積極部署和規劃有關工作。去年12月初,深圳市民政局專門組織了工作組對德耀和紅寨兩個村進行了調研,通過聽取鎮政府和村委會的情況介紹以及實地考察,對兩村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深圳市民政局正在會同高橋鎮政府和兩村委會制訂具體的幫扶工作方案。
親歷長沙保衛戰的廉江抗戰老兵譚學堅
2015年6月6日,湛江民革三位志願者長途跋涉從湛江來到偏僻的小鄉村。一坐下來,老人的思緒已經飄到70年前,開始滔滔不絕地回憶起那段令他一生難忘的歲月和跌宕的人生經歷……
1941年2月,時年18歲風華正茂、稚氣未脫的譚學堅跟村中大叔去合浦應徵憲兵。主考官見他年少機靈,又讀過幾年私塾,略有文化,便欣然破例招錄,編入了憲兵五團二營四連一排一班,配屬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到桂林軍事訓練。
1941年8月,日軍對長沙猛烈進攻。全城被燒,戰事告急,他所在部隊接到命令前往長沙參加第二次長沙大會戰,協助國軍打擊日寇,維持軍紀。“長江河面上的汽船、火船、電船、香油船被敵機轟炸,人死如魚蝦……”譚老回憶起慘烈的長沙大會戰。
1944年6月長沙淪陷,譚老隨部隊退守衡陽,參與著名的“衡陽保衛戰”,一路被日軍追殺退到桂林。11月,桂林失守時,屍體遍地,臭氣熏天,慘不忍睹。之後,他繼續跟隨憲兵五團輾轉全州、興安、柳州、河池、貴陽、安順、百色等地,經歷了槍林炮雨,九死一生。
1945年8月初的一天。 “日本仔投降了!訊息傳來,大家非常興奮。長官用奶粉,糖果慰勞我們。街上有民眾放炮慶祝,我們被這種氣氛感染,雖然執勤維持秩序很辛苦,但很開心。”譚老說。“長官慰勞我,我當時為未能為國家作出很大貢獻而感到慚愧!”
抗戰勝利後,因受炮彈影響致半聾,他被安排退伍返家,一生務農,過著清貧的生活。因特定的歷史原因,1950年鎮壓反革命和文革歷次運動而常遭批鬥並勞改。
譚老說:“幾十年來,從來不敢和別人提起那段經歷,但是我並未淡忘。我趁大腦還有記憶,手還能寫字,我就把這段經歷寫下來,留給後人,不能忘記。”譚老向我們展示他寫在紅紙上的經歷,真是字字工整,入木三分,令在場的每一位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