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男,主任醫師。任職:臨安市人民醫院,骨二科。其父為譚學華,是揭露日寇在湖南常德進行鼠疫細菌戰的民族英雄。
擎起一面正義大旗 臨安醫生譚家麟三赴日本
值此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紀念活動。人們在告誡自己,告誡後代,告誡所有愛好和平的人:不能忘記那悲痛的過去;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是一句名言,有些人將這句話說說聽聽後,可能漸漸地淡去,而他卻拿來雕成理念,懸在心空,於是就用自己百折不撓的執著,跋涉在艱辛的踐行中……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臨安市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農工黨員譚家麟。
手持一柄家傳利劍
2005年8月15日晚,中央和地方各家電視台,紀念的節目豐富多彩,高潮此起彼落。在中央台、東方台等多家節目裡,出現了東京街頭的遊行隊伍,那是“常德、浙江侵華日軍細菌戰訴訟案”原告聲援團組織的示威活動。細心且知情者發覺,在憤怒的遊行隊伍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個臨安人,一個身材魁梧、年逾七旬的老人。呵,他就是譚家麟。只見他胸掛抗議牌,手揮三角旗,走在隊伍前列,帶頭高呼口號。他不是細菌戰的受害者,可他是唯一的見證人;他沒有刻骨的家仇,可他有切膚的國恨;他家境並不寬裕,可他卻自籌經費,三次漂洋赴日,聲援正義。他帶著鐵山般的證據,終於使這場歷時4年零6個月,被稱作“跨世紀之訴”的跨國官司,在27次開庭後的一審判決中,迫使被告第一次承認了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實施了細菌戰。
譚家麟持有的日軍細菌戰的鐵證,來源於其父親譚學華。抗戰期間,已是醫學博士的譚學華,在美國人辦的湖南常德廣德醫院任副院長。1941年11月4日清晨,一架日寇飛機侵入常德市上空。低飛盤旋三周,投下谷麥、棉絮等離去。高度警惕的譚院長,利用簡陋的設備,在當天下午,第一個發現了鼠疫桿菌,並立即進行培養,及時向政府當局提出四點防治措施。幾天后,他又親自接診了第一例鼠疫患者,死後進行了屍體解剖,並寫成論文刊出,留下了鐵證。當時他敏銳地預見到,必定有一天,要將實施慘絕人寰細菌戰的日本侵略者的可惡罪行訴諸法庭。為此,他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下,保存了可靠的第一手證據。就是這些證據,日本作家松村高夫在《戰爭與惡疫—731部隊罪行考》一書中稱:“這是一個驚人的準確判斷。”1945年美國調查團結論:“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擁有的日本使用細菌武器的最有力的證據。”
日寇在中國實施了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受害最深的是常德和浙江寧波、義烏、衢州、江山等地,僅常德因此死亡的多達7643人。當時譚家麟是隨父生活在醫院的六、七歲少年,親眼目睹因敵機轟炸或鼠疫所致的大批死傷百姓,被抬攤在廣德醫院門診廳及後面的大草坪上,呼天哭地的慘狀至今歷歷在目。同時,父親的諄諄教誨,也如烙印深深地打記在他的腦海里: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不能忘記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細菌戰的受害者得到公正的賠償,還歷史一個真實。這就是譚家麟赴日聲援的動因和動力。他說:我一定要去日本聲援,這不是我個人的事,這是為了討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尊嚴,為死難的同胞伸冤。
正義滿胸渡東洋
譚家麟第一次赴日,是2002年8月23日至9月2日,他懷揣著充分的證據,隨同細菌戰訴訟案常德聲援團,出使東京參加“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者民間對日訴訟案索賠案”一審判決。8月27日,是180名中國細菌戰受害原告盼望了五年的日子,東京地方法院要在這一天宣布一審開庭的結果。上午,譚家麟隨聲援團身佩“要和平不要戰爭”、“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國受害者謝罪賠償”的白色綬帶,高舉著父親的遺像,在法院前進行示威演講活動。下午1時40分,法庭第一次承認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實施了細菌戰,但長達44頁的判決書,竟從七個方面否定了原告的訴訟要求,索賠案敗訴。於是東京街頭出現了大遊行隊伍,人們拉著橫幅,舉著標語,高呼著“維護和平,聲援正義,還我公道”、“歷史不容篡改,血債必須償還”的口號,許多日本的正義人士也加入了遊行隊伍。
8月28日,在日本國會眾議院會館裡舉行了質詢答辯會,當原告和聲援團要求日本公布二戰戰犯寫的《井本日記》時,日本政府外務省、防衛廳和後生省的官員則以此資料涉及著作權和隱私權,未經同意不能公開為由拒絕公布。譚家麟義憤填膺地說:日本一直標榜自己是文明國家、法治國家,但從這判決來看卻毫無道理,你們口口聲聲要維護戰犯的隱私權和著作權,卻隻字不提生存權,三千多萬無辜的中國百姓的死,該由誰負責,你們還奢談什麼隱私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殺了人不賠償的,除非是野獸。會議室里,譚家麟和弟弟譚家耀兄弟倆帶頭高唱《保衛黃河》:“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
在日本聲援的一個多星期里,譚家麟每天只休息二、三個小時,整理材料、接受採訪、聯絡友人、四處演講,他把嗓子也喊啞了,身體瘦了26斤。
七月十九日,日本東京高等法院宣判,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訴訟案二審敗訴。原告和律師團在宣判後前往法庭舉行示威,表示不服判決,並將向日本最高法院提起抗訴。
立下遺書再渡洋
2004年3月中旬,譚家麟第二次赴日聲援。臨行前,他利用工作之餘,騎腳踏車走訪浙江林學院、臨安中學、錦城第二中學等學校,徵得萬名學生簽名的橫幅;臨行前,他接受了杭州電視台的採訪,當記者問及下次還會不會去?他答:會,一定會!只要還活著;只要家裡還湊得起錢。臨行前,他考慮自己是聲援團的重要證人和主要演講者,已經引起了日本右翼的極大躁動,日本媒體的鏡頭也對他特別關注。家人對他受到關注感到不安,更何況高血壓隨時威脅著七旬高齡的他。為此,他留下了一封遺書,作了最壞的打算。譚家麟說:這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我將義無反顧、死而無悔。那心境,全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3月18日是活動的第一天,天下著小雨,譚家麟穿著雨披,和“戰友”站立在東京裁決所門前,拉起從臨安帶去的萬人簽名橫幅,高呼口號,不停地向過往行人演講正義,強烈要求法庭作出公正判決。3月19日,同行的公費聲援團去登富士山了(僅他一人自費參加赴日聲援活動),他和湖南團秘書長和原告團王選團長等五人,趕去眾議院拜訪10位日本議員,向他們宣傳細菌戰受害者的慘死詳情,同時送交請願書,請他們向日本政府轉達中國人民的意願。這天,聲援團冒雨參加了東京號稱20萬人的世界反戰大遊行,橫幅迎風招展,口號此起彼落,隊伍大義凜然,一路浩浩蕩蕩。當聲援團遊行到日本自民黨總部門前,遇到了右翼團體的對峙,譚家麟帶頭高唱起《義勇軍進行曲》,一會兒,右翼勢力在雄壯的歌聲中退避了。
聲援索賠三渡洋
侵華日軍細菌戰賠償訴訟二審判決定於2005年7月19日,譚家麟第三次隨聲援團如期趕到日本。開庭前,日方耍用伎倆,臨時放棄可容400人的大法庭,改用100人的小法庭,以此來限制華人聲援團旁聽助威。
短短几分鐘判決結束,賠償案仍是敗訴。聲援團隨即會同日本友人,又舉行了聲勢激昂的遊行示威。譚家麟挺舉著從家鄉帶去的新作的標語牌,上面是用中、日、英三國文字寫就的胡錦濤主席的題詞:牢記歷史,毋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和同伴們高呼著“反對戰爭,反對使用生化武器,維護世界和平”等口號,昂首闊步行進在憤怒的人群中。
20日,譚家麟和聲援團部分成員再赴眾議院,在聽證會上當面質詢日方:日本是一個標榜民主卻背信棄義的國家,不講道理,沒有真理。於是他高唱起《聲援正義歌》,這是他和弟弟譚家耀首次赴日聲援時,僅用20分鐘即興創作完成的:為了聲援,為了雪恨,我們千里迢迢到東京;抗議日寇,發動戰爭,殺人放火的滔天罪行。滿腔熱血在沸騰,憤怒的吼聲震東京,還我尊嚴,還我公道,不獲全勝,決不答應!鏗鏘悲壯的歌聲在日本眾議院久久迴蕩。
年輕人喲,你聽我講
今年的第三次赴日聲援,譚家麟是7月24日晚回臨安的,第二天就到單位上班,他是被醫院返聘的專家門診。等他的病人圍滿一屋子,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時間已超過12點。聽說《都市快報》請他給夏令營的“陽光學子”作報告,他二話沒說,吃了降血壓的藥,扒了幾口飯,便匆匆跟記者趕到了杭州。
譚家麟是從不放棄對學生、對所有的人們進行演講宣傳的。三次赴日聲援期間,他在候機廳講,在飛機上講,在下榻賓館講,在法院門口講,只要有機會,他就要向人們揭露細菌戰悲慘事實,聲討日寇侵華暴行。在赴日前後的日子裡,他跑遍了浙江、湖南、安徽、江西四省26所院校,演講了30多場次。當他被市委宣傳部等五單位聘為青少年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宣講團成員後,更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他從日寇施行細菌戰講到青少年應牢記這段沉痛歷史,從落後要挨打講到青年學生應毋忘國恥,發奮學習,報效祖國,振興中華。他的精彩演講,場場受到青少年學生的熱烈歡迎。
那次在杭州柳浪聞鶯公園的“日中不再戰”紀念碑前,他向夏令營的陽光學子們演講時,講著講著竟哭了起來,他說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痛哭流淚。去了三趟日本,他從許多資料和史實中看到,日寇侵華戰爭中,中國死難的同胞太多太慘了。他殷切勉勵同學們,千萬不能忘記那段惡夢般的歷史,要努力學習,健康成長,使我們的祖國儘快強大起來。他說,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譚家麟的演講使同學們深受鼓舞,一個個群情激昂,來自江山的陽光學子劉燦誠懇地說:譚老的話,點燃了我全身的血液。
筆者手記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日子裡,我們在不斷複習歷史情節時,總常常被浴血奮鬥的中華兒女所感動,被前仆後繼的革命先烈而感動,同樣也為譚家麟這般為記取歷史、聲援正義的品格和行為所感動。然而,一談及此事,譚家麟總是說:我算得了什麼,我只是做了一個凡能明辨是非,凡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要說感動,我倒的確天天生活在感動之中——
他深情地說,他為父親深藏一腔愛國情懷,竭力取存細菌戰證據而感動;他十分感謝積極協助並參與中國細菌戰訴訟活動的日本友人,為他們有的為此到處呼籲、有的為揭露細菌戰著書立說、有的為向學生講述細菌戰史實卻丟了工作而感動;他為市委統戰部、農工黨市委會召開歡送會為其壯行而感動;為王堅書記在一次會餐中,與方建生市長向他敬酒,稱他為“抗日英雄”而感動;為市政府及市人民醫院等有關部門,鼓勵支持他聲援行為而感動。在日本他相遇了一個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名叫祁景瀅的留學生,她端了三年的盤子,寫就了《對日言論分析》一書,在日本一直陪同和支持聲援團活動,他為她的愛國深情所感動;他為在聲援途中,為他們照顧生活、提供方便,機組人員列隊歡送的場面而感動;他為在日本街頭,發現一個10歲左右的小女孩,始終行走在遊行隊伍中,一路淚流滿面的情景所感動;他為萬名學生爭相簽名的熱情而感動;他為“高原赤子”陳金水、遠洋公司經理陳光偉為其資助送盤纏而感動;他也為自己的愛妻和家人始終真情關愛、默默配合而感動……
感動是什麼,辭典說:感動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引起同情或嚮慕。是啊,感動是多么的重要,感動是人之常情,感動是麻木的敵人;感動親近正義,感動催人奮進;感動是人類清醒的藥,感動是民族挺立的魂。我們要慶幸自己心中還懂得感動,我們在渴望生活里出現感動的期待中,要真誠感謝有人為我們製造了感動——譬如譚家麟。
來源:臨安新聞網 編輯:臨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