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濟川

濟川念切家鄉,辭去泉州教職,回鄉赴任。 濟川獨不往賀,陳國輝十分不滿。 周春光請會見濟川,陳國輝允許,準其在窗外交談。

謝濟川,名紹箕,號連輝,安溪縣永安里後垵鄉(今城廂鄉磚文村)人,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父謝泰階,重氣節,喜為人排難解紛,聲聞遠近。民國初,黎元洪總統曾頒給“義聲載道”匾額。
濟川自幼聰敏好學,名列前茅。宣統三年(1911),畢業於福建工業專門學校。他身材魁梧,性格豪放,膽識過人,鯁直敢言,分析問題,有獨到見解,同輩皆驚嘆其果敢。民國元年被選為福建省議會議員。
民國初,濟川在泉州(今鯉城)從事教育工作,其學識和風範深得當地人士尊敬。民國5年與陳昌侯創辦“私立泉州中學”(今泉州六中),還兼任省立十一中(今泉州五中)舍監(訓育主任)。物色優秀教師,制定學校規範準則,皆賴其擘劃經營。日夜操勞,培養不少出色的學生。
10年(1921),安溪縣長巢學厚復辦縣立高等國小,要找一個資望較高的人當校長。有人推薦濟川,巢遂馳函致聘。濟川念切家鄉,辭去泉州教職,回鄉赴任。巢學厚系一內貪慾而外好名的政客,如遇訟案,偵知其人有資財,即加以“通匪”、“庇匪”罪名,進行勒索。對教育經費更是上卡下勒。濟川對此極為厭惡,每每直言不諱。巢曾夸縣長操縣民之生殺大權,暗示濟川就範,濟川不以為然。巢學厚認為濟川已成為自己仕途中的一大障礙,決意除去。但顧忌到濟川為人剛正,又有省議員身份,隱而未發。先是羅織鄉人“從匪”罪名,濫捕其親鄰。濟川明知巢學厚此舉是衝著自己來的,但不吐不快,還是去找巢學厚,痛斥其暴政害民。巢以“袒護罪犯”為名,乘機將濟川拘押。地方人士紛紛請釋,巢均不許。泉廈親友聞訊,交相向省方控訴。翌年春,省府逼於社會壓力,乃把巢調離安溪,改派許適繼任,並授權處理該案。許適至縣,當即釋放濟川。通過核查,證實該案系出於巢學厚羅織,被濫捕者得以全部開釋。
11年春,濟川攜眷赴北京,旋任農商部咨議,在京數年,眼見軍閥紛爭,干戈不息,官場腐敗,與其素志相違。憤然作《京華感懷》:“濡滯京城更葛裘,飛擎台觀任嬉遊。望門似我懷張儉,浪跡伊誰識馬周。雲本無心空出岫,世方多難強登樓。不如歸去躬耕好,風月藍溪認舊儔”。
14年春,濟川攜眷南歸。當時民軍第三旅長兼安溪縣長陳錚很器重他,得知他歸來,即推任為安溪中學校長。濟川覺得重登教壇,駕輕就熟,欣然接受。時駐漳平的民軍第二旅旅長楊學良聞訊亦致函濟川:有漳平縣長和旅參謀長兩職,任選其一,或兩者兼之。濟川婉謝曰:“某本不文不武,兩職均非其選,幸另柬賢才。”同年5月,南安民軍旅長陳國輝率隊進攻安溪縣城,陳錚倉皇撤出。國輝進據縣城,占明倫堂(中學校址)為旅部,教育經費充作軍用,逼令中學停辦。濟川以學校系育才淨土,超越派系,經費不應挪用,學校更不能停辦,據理面爭。陳國輝不與理會,命衛兵驅出。六月中旬,陳國輝在明倫堂慶祝壽辰,其幕僚事先示意地方人士要為其賀禮獻頌。濟川獨不往賀,陳國輝十分不滿。陳國輝對安溪文人不為己用,常有匿名文章,控告於省府,或投稿於廈門報刊,所言皆切中要害,耿耿於懷。他疑心是李愛黃、謝濟川、林伯苑、葉采真等人所為,尋機打擊,已非一日。同月下旬,陳國輝進攻陳錚老家東溪得手後,即派隊圍捕謝濟川。親友惶急,自動籌集千金以贖身,陳國輝嫌少。邑紳周春光於中斡旋,陳國輝言及濟川曾寫信給陳錚,信中有國輝“摧殘教育,勒令安中停辦,占奪明倫堂作喪幕”等內容。周春光請會見濟川,陳國輝允許,準其在窗外交談。濟川聽過周春光的介紹,知是陳國輝蓄謀加害,遂不與辯解,慨然口授聯文曰:“大丈夫爭公理尚直道;真名士甘任謗不受憐”。周春光含淚而出。
民國14年(1925)8月下旬,陳錚、楊學良、林桂清諸部合攻陳國輝。激戰十多天,陳國輝不能敵,於9月20日凌晨退出安溪縣城。臨行前將謝濟川槍殺於縣城北門橋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