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謝池春·殘寒消盡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李之儀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謝池春殘寒消盡,疏雨過、清明後。花徑款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頻移帶眼,空只憑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作品注釋
①清明:清明節,舊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②花徑:花叢間的小徑。[新皺]指池沼水面皺起的新的波紋。
③仍:連續。
④頻移帶眼:皮帶老是移孔,形容日漸消瘦。
⑤恁:這樣,如此。
⑥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⑦分付:交託。
作品譯文
冬日的殘寒散盡,下過稀疏的春雨已過了清明時候。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餘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正是美妙時辰,夜晚連著白晝。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箇是濃似醇酒。頻繁地移動腰帶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著病懨懨地消瘦,不見她卻又相思,見了她卻還是分離,相思依舊。為此要問與其頻頻相見,何如永遠親密廝守?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託庭前的垂柳。
作品賞析
該詞是抒寫傷春相思之作。上片寫清明景象:“余紅”斂繁於花徑,“新皺”縈適於池沼,“乳燕”穿飛於庭戶,“飛絮”沾惹於襟袖。一句一景,而斂、縈、穿、沾四個動詞使地、池、空、人四幅畫面有聲有色,動靜兼備,錯落有致地同物及人。冬日的殘寒散盡,下過稀疏的春雨已過了清明時候。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餘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下片抒相思愁恨,頻移帶眼含蓄地暗示相思日深,乃至為相思煎熬而懨懨病瘦。“何以”二字透出一種無把握的猶疑味道,顯然造成相思苦惱現狀的原因,是一種個人難以抗拒或難以解決的力量。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託庭前的垂柳。全詞上片以景寫情,真箇濃如酒。下片敘別相後相思,以生動活的俚俗之語,寫細膩委婉的別離之情。這首詞寫春思委婉細膩,情意纏綿,情景兼美。
作者簡介
李之儀(1048-?)字端叔,號姑溪居士,無棣(今屬山東)人。治平進士,為萬全縣令。曾從軍西北,出使高麗。元佑中,除樞密院編修官,從蘇軾於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舉河東常平。卒年八十餘。《東都事略》有傳,《宋史》附《李之純傳》。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詞作有《姑溪詞》,凡九十四首。馮煦謂其詞“長調近柳,短調近秦”(《蒿庵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