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年,謝毅考入阜陽一中國中部,國中三年一直擔任班級的學習委員。1981年,從阜陽一中國中部考入本校高中部一年級三班 。
1984年,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 。1988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廠當助理工程師。
1992年,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套用化學系研究生,師從錢逸泰院士。
1996年5月,博士畢業後留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96年11月-1998年11月)、教授(1998年11月-)、無機化學博士生導師(1999年4月)。
1997年9月,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8年7月,從美國回到中國,11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1999年,謝毅的博士論文《納米材料的溶劑加壓熱合成、結構及性能》被國務院學位辦公室和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2000年10月,入選教育部第三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是化學領域第一位女性長江學者 。
2003年,謝毅作為學術帶頭人主持化學科學部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也是截至2016年基金委化學部唯一一位女性擔任的群體學術帶頭人。
2009年1月,擔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計畫“節能領域納米材料機敏特性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 項目首席科學家(截至2013年11月) 。
2013年12月,45歲的謝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年增選的新院士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
2015年3月,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11月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2017年6月,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創新爭先獎勵大會上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謝毅的研究方向為:無機納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結構及性質;新的無機合成反應的設計和實現 。截止到2016年,謝毅已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300篇,包括Nature, Nature Commun. (6),J.Am. Chem. Soc.(23)、Angew. Chem. Int. Ed. (20)、Adv. Mater.(17), Acc. Chem. Res. (2)和Chem. Soc. Rev (4)。SCI引用超過18000次,通訊作者統計的H因子76 。
謝毅提出了將溶劑熱合成技術發展成製備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適性方法,有關工作發表在Science (1996,第一作者),這方面的工作入選了無機專業教科書,該系列工作獲得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 。
謝毅注重從固體化學的基本原理出發,從物質的內在特徵結構為導向來控制它們的生長,同時建立和發展了系列結合特徵晶體結構和特徵模板導向的二元協同策略來構築三維組裝結構,該系列工作獲得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
謝毅提出了利用無機固體中豐富的相變行為和半導體二維超薄結構這兩種新思路來實現電聲輸運的同時最佳化,獲得了高轉化效率的新熱電材料,這大大區別於國際上通常採用納米化降低熱導的方法來提高熱電效率,相關工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連續發表了5篇論文 。
謝毅課題組在低維固體中的電、聲調製領域發展了無機類石墨烯化學,解決了這類超薄結構無法給出精確原子位置的難題,進而揭示了半導體二維超薄結構的精細結構、電子結構與熱電、光電基本性能之間的調控規律,該系列工作發表了3篇《自然·通訊》和十幾篇《美國化學會志》和《德國套用化學》論文,還為英國皇家化學會著名綜述刊物《化學評論綜述》撰寫了2篇指導性評述,這部分工作使她們小組成為目前國際上在該領域持續活躍的幾個主要研究小組之一 。
代表論文
Photothermal-Assisted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scale Tubes, Rods, Shuttles and Urchin-like Assembly of Single-Crystalline Trigonal Selenium.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2571
Synthesis of New-phased VOOH Hollow “Dandel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Adv Mater, 2006, 18, 1727
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of Novel Porous Spongy-Like Ni3S2 Nanostructures on Nickel Foils.Chem. Eur. J, 2006, 12, 2337
Facile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Property of Porous Tin Dioxide Nanostructures.J. Phys. Chem. B, 2006, 110,15152
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of Bi2S3 Flower-Like Patterns with Well-aligned Nanorods.J. Phys. Chem. B 2006, 45, 8978
Defect-Rich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with Additional Active Edge Sit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Adv. Mater. 2013, 25, 5807–5813
Layer-by-layer β-Ni(OH)2-graphene nanohybrids for ultraflexible all-solid-state thin-film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Nano Energy 2013 , 2 , 65-74
Ambient rutile VO2(R) hollow hierarchitectures with rich grain boundaries from new-state nsutite-type VO2, displaying enhanced hydrogen adsorption behavior.Phys. Chem. Chem. Phys., 2012, 14, 4810-4816
Controllable Disorder Engineering in Oxygen-Incorporated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881–17888.
Recent advances in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crystals with atomic thickness design, assembly and transfer strategies.Chem. Soc. Rev., 2013, 42, 8187-8199
人才培養
謝毅注重教學與科研相長,把二者結合起來。儘管科研任務繁重,她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每個學期都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固體化學》 。由於教學上的成績獲得2005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006年度的寶鋼優秀教師獎 ,以及2008年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 。
截止到2017年7月,謝毅已經培養了60多名博士 。指導的博士生熊宇傑(2005年)、張兵(2008)、吳長征(2009)、張曉東(2015年)獲得中科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1999年至2017年期間,謝毅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
畢業時間 | 論文題目 | 作者 | 學位 |
2017 | 摻雜二氧化釩相變機敏材料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研究 | 譚瀟剛 | 博士 |
2017 | 二維晶體的功能性設計及其在能源轉換領域的套用 | 李雙 | 博士 |
2017 | 熱電轉換過程中基於缺陷工程的電聲結構與電熱輸運行為調控 | 李周 | 博士 |
2017 | 原子級厚二維結構的設計、合成及其光電催化性能研究 | 梁倞 | 博士 |
2017 | 二維固體的電荷、自旋屬性調控及其電解水套用 | 劉友文 | 博士 |
2016 | 二維超薄納米片電子結構的調控及其在新能源轉化中的套用 | 雷風采 | 博士 |
2016 | 二維功能性納米材料的電學行為調製及其在電化學能源存儲中的套用 | 盧秀利 | 博士 |
2016 | 無機二維超薄材料的可控制備與催化性能研究 | 高山 | 博士 |
2016 | 二氧化釩鈉米帶的關聯電子態調控及其外場回響性研究 | 李澤軍 | 博士 |
2016 | 超薄二氧化鈦納米片的合成及其光還原CO2性能的研究 | Shaista Qamar | 博士 |
2015 | 基於低維納米材料的能量轉換與存儲器件的設計 | 胡鑫 | 博士 |
2015 | 低維功能納米材料的設計及其在能源存儲與轉換領域的套用 | 包健 | 博士 |
2015 | 低維功能固體的電聲結構調製及其機敏特性研究 | 馮馮 | 博士 |
2015 | 無機類石墨烯材料自旋和電學行為調控及其在電催化中的套用 | 徐坤 | 博士 |
2015 | 二維納米材料界面電荷分離策略及在太陽能轉化中的套用 | 畢文團 | 博士 |
2015 | 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本徵電學行為調控及其在催化領域的套用 | 孫旭 | 博士 |
2014 | 新型層狀鉍釩氧基化合物微納結構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管航敏 | 博士 |
2014 | 二維超薄鹵氧化鉍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質研究 | 管美麗 | 博士 |
2014 | 二維晶體的功能導向性設計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 謝俊峰 | 博士 |
2014 | 分級結構半導體材料的綠色化學合成及其高效降解有機污染物性能 | 鄧崇海 | 博士 |
2014 | 低維功能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電化學領域的套用 | 梁琳 | 博士 |
2013 | 3d過渡金屬氧化物超薄納米片的合成及其儲能性質研究 | 朱金保 | 博士 |
2013 | 原子級厚度二維晶體的設計及其性能研究 | 張曉東 | 博士 |
2013 | 硫屬化合物量子點熱電材料合成及其電熱輸運性質的協同調控 | 肖翀 | 博士 |
2012 | 自組裝納米複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電催化與智慧型回響方面的套用 | 吳建 | 博士 |
2012 | 鉍氧基化合物納米陣列的合成及其光電催化性能研究 | 周敏 | 博士 |
2012 | 釩氧基化合物微納結構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薛燕 | 博士 |
2012 | 二氧化釩微納米結構的合成及其機敏特性的研究 | 劉良 | 博士 |
2011 | 釩氧基化合物微納結構的合成及其水溶液鋰離子電池性能研究 | 徐楊 | 博士 |
2013 | 釩氧化合物及其石墨烯複合納米結構:合成與新性能 | 朱海鷗 | 博士 |
2013 | 釩氧基化合物微納結構的合成及其在儲能領域的套用研究 | 白亮飛 | 博士 |
2011 | 功能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能源領域相關性質的研究 | 鄭磊 | 博士 |
2011 | 釩基氧化物納米結構的合成及其機敏性能的研究 | 孫永福 | 博士 |
2010 | 納米材料的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對應構建方法及其物性研究 | 張淑東 | 博士 |
2010 | 無機空心微納米結構的製備及其套用 | 葉麗娜 | 博士 |
2008 | 分級納米結構的形貌合成及性質研究 | 趙宇 | 博士 |
2008 | 金屬氧化物和硒化物的三維多級微納結構的化學合成與組裝 | 李本俠 | 博士 |
2008 | 擴散機制控制生長雙金屬納米結構及性能研究 | 余快 | 碩士 |
2008 | 微尺度碳/無機複合材料及氮化物的製備、結構和性能 | 羅巍 | 博士 |
2007 | 結構控制的無機納米材料合成、表征及性能相關性研究 | 吳長征 | 博士 |
2008 | 配位化學原理調控無機多級和空心微納結構的合成及物性研究 | 吳正翠 | 博士 |
2007 | 生物分子輔助合成硫化物納米結構與性質研究 | 左凡 | 碩士 |
2007 | 硫化物和硒微納結構的溶液相合成及物性研究 | 張兵 | 博士 |
2007 | 低維及多級無機納米材料的低溫液相合成與表征 | 姚震宇 | 博士 |
2007 | 二氧化錫和硫化鋅納米材料的合成與性質研究 | 趙清銳 | 博士 |
2007 | TiO2空心納米結構的液相合成及在光能轉化中的套用 | 李曉旭 | 碩士 |
2007 | 高分子模板法製備不同形貌鎳和硫化鎳及性能研究 | 尹興 | 碩士 |
2007 | 多孔氧化物微納結構的製備與其機理研究 | 牛海霞 | 博士 |
2006 | Co,Ni納米材料的電化學方法製備及機理研究 | 何偉 | 碩士 |
2006 | 層狀無機納米材料的化學合成與控制 | 高鵬 | 博士 |
2006 | 咔唑類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性質研究 | 周虹屏 | 博士 |
2006 | 形狀可控的金屬VIA族半導體的γ-射線輻射法合成 | 胡勇 | 博士 |
2005 | 特殊形貌亞微米結構的溶液相化學合成與組裝 | 侯宏衛 | 博士 |
2005 | ZnO和MnO2納米結構的液相化學合成和同步組裝 | 李正全 | 博士 |
2005 | 新型非金屬含氮材料及其納米結構的化學合成與性質研究 | 郭奇勳 | 博士 |
2004 | 高質量三方硒納米線、帶、格線結構的可控生長與機理研究 | 曹雪波 | 博士 |
2004 | 微尺度無機材料的超聲化學與溶劑熱製備、表征及反應機理研究 | 鄭秀文 | 博士 |
2004 | 協同氮源法合成氮化物及其物相與形貌的控制研究 | 徐芬 | 博士 |
2004 | 一維納米結構的液相化學合成與同步組裝 | 熊宇傑 | 博士 |
2004 | 硫屬化合物微晶的溶劑熱生長及機理研究 | 朱麗英 | 博士 |
2004 | 配合物-超分子模板法製備有序納米結構及雜化納米分子材料 | 張宣軍 | 博士 |
2003 | GaP納米材料的製備、熱穩定性及催化性能研究 | 高善民 | 博士 |
2003 | 無機物納米管、棒和空球的製備、結構及形成機理研究 | 王新軍 | 博士 |
2003 | 含氧化合物的化學合成及形貌控制研究 | 張旭 | 博士 |
2002 | 貴金屬和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化學合成研究 | 肖建平 | 博士 |
2001 | 納米材料的低溫溶劑熱合成和室溫溶膠-凝膠法合成 | 蘇慧蘭 | 博士 |
2001 | 軟模板法硫化物納米材料的合成研究 | 蔣緒川 | 博士 |
2001 | 低維硫化物納米材料化學製備法的研究 | 陳萌 | 博士 |
2000 | 溶劑熱及超聲化學法合成硫屬非氧化物納米材料的研究 | 李斌 | 博士 |
1999 | γ-射線輻射法製備納米硫族化合物及其高分子複合材料 | 喬正平 | 博士 |
1999 | 化學合成半導體納米材料 | 嚴平 | 碩士 |
榮譽表彰
時間 | 獎項/榮譽 | 參考資料 |
2017年5月 | 第四屆Nano Research Award | |
2017年5月 | 全國創新爭先獎章 | |
2015年 | 2015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 |
2015年11月 |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
2015年3月 |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 |
2015年1月 |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
2014年10月 |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化學獎 | |
2013年12月19日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2013年 | 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化學化工傑出女性獎(首位華人科學家) | |
2013年8月 | 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會士(Fellow) | —— |
2006年 | 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 |
2003年 | 中國科學院-拜耳青年科學家獎 | —— |
2002年 | 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二等獎 | —— |
2002年 | 第五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 —— |
2001年 | 中國科學院十大女傑稱號 | |
2001年 | 安徽青年五四獎章 | —— |
2000年 | 安徽省十佳女科技工作者和安徽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 —— |
1999年 |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 |
1999年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 |
1997年 | 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二等獎) | —— |
1997年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跨世紀人才獎 | —— |
社會任職
時間 | 任職 |
2003年-2004年 | 《科學通報》特邀編輯 |
2003年01月- | 《無機化學學報》編委 |
2006年01月-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編委 |
2004年01月-2009年12月 | 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基金學術帶頭人 |
2005年07月-2007年09月 | 《Dalton Transactions》國際諮詢編委會委員 |
2009年02月-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六屆) |
2009年03月-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13年06月- |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副主編 |
2013年07月- | 《Materials Horizons》顧問 |
2015年06月-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七屆) |
2016年01月-2018年12月 | 《J. Am. Chem. Soc.》顧問編委 |
2016年01月-2018年12月 | 《Angew. Chem. Int. Ed.》顧問編委 |
—— | 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副主任 |
人物評價
謝毅在利用納米固體化學原理尋找新型能源材料,發現二維超薄半導體在提高光電、熱電轉換效率方面的工作潛力方面做出貢獻 。 (2015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