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歷程
追夢人生
1951年生於廈門的謝春池,為圓作家夢,國中畢業後自願到福建龍巖上杭縣湖洋公社插隊,並在那裡一呆就是十個年頭。1979年7月,謝春池調入華僑大學,一直到1989年8月回到故鄉廈門,度過了十年任職高校的生涯。
在華大的這十年里,謝春池供職於華僑大學教務處,先後編輯了《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華大教學》和《華大文壇》等多種文學和文化刊物,親身融入了當時的華園文化,對於復辦初期和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華大校園文化有著深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
10月16日,在廈門岳陽西里那滿是書籍的家中,和我談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華大校園文化,謝春池雙目放亮,眉飛色舞。他激動地說:“那時華大的文學氛圍和校園文化可與其他高校競爭。”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期和中期,全國高校出現普遍的文化復興和文化蓬勃,大學生普遍懷有文學熱情,詩歌會、朗誦會、文學社、辯論賽之類在大學校園內非常盛行。那時候,儘管華大只有物理、化學、土木等理工科系,但這些理工科學生也都一樣地熱愛文學,一樣熱衷於文學創作,校園文化異常活躍。
校園文學
創辦《華大文壇》報
1986年,在校方的支持下,謝春池創辦了《華大文壇》報,專門刊發全國大學生的文學作品。此時正值北京大學幫助華大開辦中文系之際,來華大任教的謝冕教授特地為《華大文壇》作“創刊詞”。來自全國的投稿像雪片般地飛來,華大一時名聲大噪。
謝春池還在華園內舉辦了“華大文學周”,整整一個星期,開展諸如詩歌展覽、演講、電視電影觀摩、朗誦會、座談會等各類文學活動,廣大師生踴躍參與。“文學周的活動經費,是教務處下撥的300元,還未用完。”謝春池笑著說。而這剩餘的一部分,後來就用作專門出版華大人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的“華大文壇叢書”的編輯經費。至今,在謝春池的家中,還珍藏著叢書中的兩輯:《華僑大學之春》和《走山訪水》。
華大十年,謝春池過得非常自在,回憶這一段歲月,他自豪地說:“我在華大的十年,做的都是有關文化的事。當時的華大,因為有一批熱愛文學的學生,有像我一樣熱愛文學的一批青年教工,華大的文學氛圍幾乎可以與其他高校媲美。特別是文學周活動,我想直至現在在全國高校都是少有的。”
根植校園
即使是1989年離開華大之後,謝春池也沒有與華大校園文化完全脫鉤。1990年11月華大30周年校慶之際,剛剛離開華大的謝春池受邀創作排練了校慶大型歌舞《華大頌》。1995年35周年校慶時,又是謝春池為校慶晚會撰寫了序歌和尾聲部分。
2000年40周年校慶,謝春池特別為華大創作了朗誦詩《血濃於水的大學》,在校慶晚會上配樂播出時,感動了現場的無數華大人 。
著述榮譽
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才溪世紀夢》、《崛起的聖地》、《那條江和那個城》,散文隨筆集《歲月的隱秘》、《尋找那棵橡樹》、《我知道,我是一個永遠的知青》,報告文學集《惠東女人》,中篇小說集《噴薄欲出》等。中篇小說《噴薄欲出——中國,1929年的故事》獲福建省第七屆優秀文學獎一等獎、《解放軍文藝》優秀作品獎、福建省首屆百花獎三等獎,中篇小說《東征之旅》獲福建省第八屆優秀文學獎一等獎,長篇報告文學《白鷺之旅》獲福建省第十一屆優秀文學獎佳作獎。
鍾情國畫
謝春池辦了個“看不懂”的畫展
以創作知青文學出名的本土作家謝春池又辦畫展了。從5月1日到5日在市圖書館展廳展覽的這批作品,一共99幅。作品用的是大寫意水墨筆法,效果卻是西方抽象派畫。
謝春池辦畫展,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2004年6月。他說,這次展出的作品能夠誕生 要歸功於第一次畫展準備過程中的一個失誤。“2004年6月,我第一次辦畫展,那是關於知青題材的作品。在創作其中一幅作品時失敗了,紙上那些不慎流動起來的彩墨,給了我靈感和啟示:不用筆作一批畫,肯定會出現另一種彩墨風貌。這個偶然也有其必然,當時,我一直在尋找某種方式,進行較為現代的藝術創作。”
有人說,展出的畫很抽象一時難以理解,問謝春池怎么看。謝春池指著展廳入口的幾行字說:“我所要表達的,全在這裡。”那是《謝春池無標題彩墨畫集》里的一段話:“友人問我:‘你畫的是什麼?看不懂。’我答:‘請再慢慢看,或許會看懂一二;當然,不看也罷。’最後我想說的是:情調、情趣、情緒,還有體驗、感覺,以及觀念——這就是我要表現或表達的。”謝春池說,他把寫作中的一些情緒、感悟,都畫進畫裡了。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試圖把傳統和現代元素融合在一起,雖然並不是很成功,但是嘗試的目的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