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致力於抗旱節水小麥遺傳育種研究和旱地區域農業綜合治理研究。
工作學習簡歷
197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作專業。
1978留校後工作至今,1997年4月至2004年6月曾先後任西北農業大學乾旱半乾旱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等職。1994年10月至1995年元月赴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進修,1997年7月赴日本參加"中日拒點大學"合作項目交流。
科研成果
謝惠民教授長期致力於抗旱節水小麥遺傳育種研究和旱地區域農業綜合治理研究,曾與哈薩克斯坦來華專家合作,完成了"小麥抗旱生理指標測定及Px基因表達"的分析方法與"抗旱育種的量化指標"研究。赴美期間,利用細胞與分子技術完成"致矮基因的高稈變異類型"等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整倍體優勢促使半矮稈小麥出現高稈變異類型和Rht2基因產生半矮稈類型的規律。利用區域生態與疊代比較相結合,尋找出旱區糧食減產的氣候、作物和品種障礙。提出的"品種自身限制因素"、"互動式群體協調發展"、"源、庫性狀遺傳作用"和"乾旱脅迫d-蛋白差異與冠層溫度脅迫差CTD輔助選擇"等抗旱節水育種的思路和和策略,已逐漸成為節水育種研究的一種獨特方法。
圍繞黃土台原區域農業發展及生物節水育種等問題,先後主持或參加"中國西北旱作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黃土台原區(乾縣)糧食高產型農業綜合發展"、"小麥抗旱資源材料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選育"、"抗旱節水小麥新品種篩選與利用"等UNDP援華、國家"863"、科技攻關和省攻關項目15項。完成1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省科技進步或推廣成果一、二、三等獎8項。主持和參加育成"西農34-9"、"西農1043"、"西農794"抗旱節水小麥新品種3個,其中"西農1043"小麥新品種在黃土台原半乾旱雨養區實現了畝產400kg,畝節雨24.6mm,水分生產效率提高15.5%,蛋白質含量達15.91%、濕麵筋39.55%、沉澱值61.2ml、穩定時間10.1min的抗旱節水、優質高產綜合性能的提高,在渭北旱地累計種植面積550萬畝以上,新增效益1.21億元。先後發表、交流研究論文30餘篇,參編專著兩本。
教學方面,主持完成"本科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創建及其套用" 研究, 2003年12月獲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