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謝家祠(又稱南便祠)位於廣州芳村區中市南街,是一座有著嶺南特色的古老祠堂,坐北朝南,建築布局為三開三進兩天井,祠堂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謝姓當年是芳村的一個大族,謝氏共有三間規模較大的祠堂,合稱“謝家祠”,又稱“謝至愛堂”,前兩間大門朝北,稱北便祠;後一間大門朝南,稱南便祠。1924年7月,市郊一區農民協會在南便祠成立,該農會是廣州市郊成立最早的區一級的農民協會。歲月流逝,現今謝家祠的北便祠已於上世紀80年代拆除,原址建成現在的芳村實驗國小,只留下了南便祠,保存還比較完好。由於謝家祠為廣州市郊第一區農民協會舊址,屬於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政府近期在對謝家祠進行修復施工。
歷史背景
1924年8月12日和18日廣州《民國日報》第七版均刊登了農會成立的訊息。12日登《第一區農民協會成立》訊息。“芳村一帶農民對於農會早已渴望成立,昨日該區臨時執行委員林寶宸等召集各鄉農民數百人,在謝家祠會議,赴會者甚眾,隨後到會請加入者尤絡繹不絕,當場組織芳村招村涌口東滘四個鄉農會,並成立市郊第一區農會,並舉定區執行委員林寶宸、蘇達臣、李泉、黃有、姚錦開等5人,候補委員曾偉庭、李同、劉揚、張駱等4人。……組織完備後由劉爾崧、何發逖等相繼演說。查該區此次成立之迅速,聞何覺非、李鴻冼、梁定邦三君亦與有力焉雲”18日登《市郊農協會開幕紀》,現全文抄錄如下:“廣州市郊第一區農民協會經籌備多日經於昨十五日成立開幕,是日假芳村謝家祠舉行開幕典禮,會場門首左右懸國民黨農旗各一面,橫匾對聯用生花組成,匾日‘開幕盛典’。聯日‘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旁擺盆花,場內有竹木築成一台,高懸孫總理肖像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贈送之橫匾額,文日‘厚生樂群’,全場懸掛周券旗。十一時開會至四時始散。當場會員不下千餘人,來賓百餘人。開會秩序首由何覺非主席宣布開會理由,來賓相繼演說,痛快淋漓,全場感動。又請廣州市人力車工人俱樂部同人赴會助慶,再由振大軍樂隊奏樂。後茶話會拍照完畢,列隊巡行。會員手執小旗沿途口呼農民萬歲。是晚又由西關天鳳新劇社社長麥嘯霞偕同社員40餘人,冒雨到場演劇助慶。當未演劇之時,先請林娃君演說,繼演新編社會新劇共八幕雲”(兩條訊息均見廣州《民國日報》複印本(6)381頁)。這段報導把當年既隆重又熱烈的氣氛及開會的全過程如實地記錄下來。
修復工程
年過八旬的原芳村區委書記曹應波對謝家祠心存遺憾:“建區後沒有機會修復它。”他認為,謝家祠是廣州最早的農民運動搖籃之一。1924年7月,廣州市郊一區農民協會在謝家祠成立,組織農民自衛軍參加廣州起義,比起裕安圍和鳳溪村,謝家祠年份地位更高“但知道它的人卻很少。”
2003年,荔灣區政協委員周成寬等提出“廣州市農民運動的搖籃謝家祠修復,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隨後,中市社區曾向學校提出修復建議,與芳村實驗國小溝通過很多次,兩年前學校復函居委稱“正在籌備翻新,近期內可整修”,但至今仍未見動工。
據了解,荔灣區教育局出資100萬元,謝氏宗親出資20萬元,區文化局出資30萬元,共有修復經費150萬元。項目2010年開始招標,3次招標都沒人投標。
荔灣區副區長鄒璇指示,今年動工修復,明年春節前要完成修復。目前已確定修復建設企業,多個部門正加緊工作。
如何到達
1.公車線路:19、52、64、181、206、206路快線、217、275、309、309A、812、838路
目的地站點:芳村站
票價:2元/人
班次:7-15分鐘/班
首/末班車時間:6:30/21:30
下車後如何到景區:沿民治大街方向直行約150米,轉中市直街走約50米到芳村實驗國小,景區位於國小的旁邊。
2.捷運
目的地站(1號線):芳村站
目的站點出口:A1出口
班次:1號線 2-5分鐘/班
下車後如何到景區:出站後往芳村大道東方向步行約150米,轉民治大街方向直行約150米,再轉中市直街走約50米到芳村實驗國小,景區位於國小的旁邊。
3.計程車
起步價格:10元
起租里程:2.5公里
續租價:2.6元/公里
搭乘建議:可直接打的到芳村實驗國小,景區位於國小的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