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華語運動

講華語運動

講華語運動,或說華語運動,是1979年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發起的語言推廣運動。目的是要扭轉新加坡華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貫,而使用不同方言這個根深蒂固的習慣,改以華語(北方官話)作為溝通的共同語言。

簡介

講華語運動1979年宣傳海報 講華語運動1979年宣傳海報

半個世紀前,新加坡有一整套中文教育體系。但後來,新加坡為提高在國際經貿中的競爭力,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中文淪為國小和中學的一門單獨學科。1979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發起"講華語運動"。對新加坡人來說,學習中文,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文化情結。另外,新加坡華人的籍貫相當繁雜也趨於多樣化,因此新加坡在獨立建囯之後,政府開始建立華人對國家的歸屬感與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不以籍貫來區分和切割。要求華人別講方言,也可以減少方言對學習中英文的干擾。

從經濟的角度看,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新加坡人學華語就成了很實際的事。李光耀認為,新加坡以往靠的是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日後中國和印度將會是推動新加坡經濟的兩大發動機,預計來自中國的貿易量會繼續增長。中國的崛起將使世界的經濟中心轉移到亞洲,書寫華文和講華語有助於新加坡人在中國爭取生意和開拓商機。他還出版了《學語致用:李光耀中文學習心得》,讓讀者分享他堅持學習的心得與經驗。在新加坡的巴士、建築物、報章、廣播、電視上,隨處可以看到鼓勵人們講華語的醒目廣告。本地歌手和企業總裁也現身作為電視宣傳片的主角,告訴人們"能用華語是福氣,別失去",並倡導講華語其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為此,一些大學也增設了中文系,設立孔子學院。許多中國小校還與中國中國小結為姐妹學校,交流學習經驗。為幫助商業人士學華語,有的學校還為企業提供"上門"華語教學課程。

經過多年努力,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以華語對話,2000年這個比例為58%,2002年增加到64%。大多數新加坡人的中文可以達到日常生活用語的水平,閱讀、書寫華文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中國僑網訊息:1979年在新加坡誕生了“講華語運動”,旨在鼓勵當地華人放棄自己的方言,轉而以華語進行交談。新加坡聯合早報網17日刊文說,30年來,講華語運動旨在鼓勵的對象,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遷而靜悄悄地改變了。要華文華語成為本地社會的更高級語言,顯然還需政府和社會鍥而不捨地繼續努力推動。

講華語運動宣傳手冊 講華語運動宣傳手冊

由於新加坡的第一語言為英語,講華語運動只限於華人間推廣,因此爭議較少。相比中國大陸的推廣國語以及台灣的國語運動,新加坡的講華語運動更著重在口語方面,因此還有小部分的新加坡華人不懂中文。講華語運動在2014年踏入第35個年頭,人說30而立,回望這35年,當許多運動都已悄悄地退隱消失,講華語運動依然年年推廣。

華語歌謠

這首歌謠由寫過《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的台灣音樂大師翁清溪作曲,孫儀作詞,當時的台灣天后,新加坡媳婦黃鶯鶯演唱。 提起講華語運動,很多80年代成長的人,立即就想起這首運動歌謠。

國家要進步 語言要溝通

就從今天起 大家說華語

不分男和女 不分老和少

不再用方言 大家說華語

聽一聽 記一記

開口說幾句

多親切 多便利

簡單又容易

影視播音

很多華人的童年記憶里,都有圍在電視前追看港劇的聲與影。當年《網中人》、《狂潮》里的周潤發、鄭裕玲、繆騫人,都原汁原味地說著粵語對白。1979年推行“講華語運動”,80年代的廣播媒體禁播方言節目,港劇和台灣本土劇在免付費電視台必須改以華語配音播出,新加坡各家中文廣播電台也改以華語為聽眾播出新聞、娛樂和音樂節目。

集體回憶

“多講華語 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宣傳標語 “多講華語 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宣傳標語

講華語運動開始時,林少芬在念高中,她記得:“一天聽平常說馬來話與海南話的外婆,聽電台節目學華語,重複著:‘你吃飯了嗎?’等基本日常用語,才發覺這個運動的存在。“感覺到身邊的東西有一點變了,熟悉的方言退位了。‘國家要進步……今天起大家說華語’在日常生活出現每天洗腦。突然間,老一輩要學華語,我為他們覺得很辛苦。”

38歲的設計師與品牌顧問王國強當年8歲,但耳邊忽然消失的方言仍讓他深感無法適從:“我是福建人,但身邊有說潮州話及廣東話的人,在電視上聽到廣東話,對我來說自然不過。忽然間,電視清一色說華語,讓我腦海感到一片空白,很奇怪,不適應。 “大人也沒有告訴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回想起來,我覺得當時政府的決策太突然了。若我是決策者,我不會一夜間改變,而是慢慢地轉變,讓人民更能適應過來。”

活動事件

由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最初發起的“講華語運動”2017年在該國再度啟動,不過,由於活動組織者的疏忽,該活動標語中出現明顯錯別字。活動組織者在11日已對此向公眾道歉。

該活動的宣傳語中有四個漢字,本想要表達的是“聽、說、讀、寫”,但其中的“讀”字被錯誤寫成了“瀆”。這兩個漢字看起來很相像,而且讀音相似,但意思差別非常大,而且後者還有不尊敬的意思。

7月11日,活動組織者們在社交網站臉書上用中英文同時發表聲明,對此錯誤道歉。“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漢字,有不同的含義。我們對這種疏忽的嚴重性真誠地道歉,並會採取進一步措施解決該問題。”

該聲明還用中文寫道:“這是我們的錯誤。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對此會更加警惕。”

在該活動啟動儀式上,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發表演講表示,掌握華語是了解和欣賞新加坡獨特華語文化的關鍵。她也鼓勵父母們在孩子小時候就用華語與他們交流,以便他們掌握好這門語言,保持雙語優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