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語村

在這個不足千人的村落里,謎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村民從小孩到老人,幾乎人人會猜射,個個能承傳。 青林寺是中國第一部關於一個村落的謎語集和謎歌集的誕生地。 翻閱《青林寺謎語選》,這樣的例子隨手可拈。

青林寺是一則則謎。這裡早已沒有了寺,卻比寺更神秘,它的神秘來自於“謎”。 青林寺是宜都市高壩洲鎮的一個小村子。在這個不足千人的村落里,謎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村民從小孩到老人,幾乎人人會猜射,個個能承傳。 青林寺是中國第一部關於一個村落的謎語集和謎歌集的誕生地。近年來,這裡成了全國民間文學、民俗學、語言學、方誌學等各界專家學者廣泛關注的焦點,2001年7月被省民協命名為“湖北謎語村”,今年11月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謎語村”。
作為一種輕型文藝品種,根植於人民民眾沃土之中的青林寺謎語,善於借物傳情、以事喻理,潛移默化中寓教於樂,發揮著傳承先進文化的積極功用。翻閱《青林寺謎語選》,這樣的例子隨手可拈。如: 夫妻雙雙同出門,不帶鋪蓋不帶銀,高梁大屋我有份,生兒育女轉回程。(燕子) 這則謎語不僅流露出青林寺村民對燕子這種益鳥的親切讚美之情,更展現出他們正確面對移民、舍小家顧大家、開創美好生活的寬闊胸懷和樂觀心態。再如: 化兒開花在頭頂,化兒開花半中腰,化兒開花在水裡,化兒開花節節高。(高粱、玉米、菱角、芝麻) 猜這則集錦謎,既可幫助人們認識植物“開花”的共性,又可認識“開花”部位不同的個性,在娛樂的同時擴寬了知識面。又如: 頭上頂個方傢伙,手裡拿個彎傢伙,背心披個花傢伙,指到天上打胡說。(道士做法事)
青林寺民眾用俚俗口語編成的這則謎語,描述道士作法的情狀,含有對這種迷信活動的蔑視與嘲諷,反映了下層民眾民主與科學意識的覺醒,詼諧成趣,別具一格。 如果說,許多反映舊時代的事謎和物謎,如三角爐、七蠟燭、錢鑿子、風斗等謎語,從深度上揭示了這個峽江村落的歷史演進和歷史淵源,那么,當代村民創作的謎語更從廣度上折射出青林寺農民文化知識的提升及科學意識的閃光。他們借“犁”發誓,要把世界翻過來;他們多次編謎講“嫁接”,為的是發展新的生產力;他們讚譽“電燈”的光亮,為的是嚮往美好的前程。
一個小小的村子,民間謎語、謎歌、謎聯、故事、歇後語等文化形態豐富,謎語積澱高達8000多則,短短4年內推出了4部謎書,受到民間文學泰斗賈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搶救中國民間文學遺產項目顧問楊亮才等著名專家學者垂青,青林寺謎語被譽為“具有世界意義、值得我國和有關國際組織認真關注的口述和非物質性人類文化寶貴遺產”。 宜昌市文聯副主席、民間文藝專家王作棟認為,青林寺謎語的流行和傳承與這裡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傳統有關。青林寺因建於盛唐時期的青林寺廟而得名。人類早期活動遺址——長陽人遺址和城背溪新石器時代遺址距該村不過數十公里。據考,青林寺很早以前屬苗人生活區域,後逐漸演化成漢、土家、苗人雜居的共同家園。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多種文化的交融撞擊、相對閉塞的地理環境,使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性格樂觀放達、詼諧幽默,民間文化積澱十分豐富。而在娛樂中傳播智慧,培育和提高參與者智慧型的猜謎活動,便有了廣泛的傳承面和民眾自發參與的生命活力。 華師大教授、民間文藝專家劉守華認為,這一帶的民間文化充滿活力還有另一層原因,那就是歷史上這裡的文化所依託的政治力量比較薄弱,官方書面文化相對萎縮,使得這一地區多樣而生氣勃勃的文化因子,得以更多地通過口頭方式在民間傳承延續。但他認為,青林寺謎語不僅僅是記憶中死的“文化遺留物”,更是一種“活態的文化”——謎語作為一種表現、培養和測試人們智慧和知識的民間短詩形式,在當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占有相當的地位,不但村里流傳著許多謎語,而且不少村民還能現編謎語,表現出高度的口頭文學創造智慧。 中華燈謎學會委員杜心寧說,青林寺謎語的最大特點是鄉土氣息濃郁,當地的自然資源,氣候物產、風尚習俗,村民生活勞作方式及器具等,都透過謎面與謎底表現得極為鮮活生動。比如: 天上烏雲轉轉,地下紅花爆爛,一條蟒蛇咬到,累死兩個蠻漢。(打鐵) 尖尖身子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衫不認人。(針) 又如:
黃龍洞,白龍洞,進洞龍,出洞鳳,鳳生子,子成龍。(蠶繭)
珍珠白姑娘,許配竹葉郞,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床。(粽子)
杜心寧感嘆道,這些謎語質樸、清新,觀察生活精細獨到,描繪事物生動傳神,其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值得我們今天學習與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