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鄭成功祠

謁鄭成功祠

1964年,張學良在遊覽鄭成功祠時寫下了這兩首詩。 1946年,張學良由貴州轉羈台灣,在異鄉度過了十八個寒暑。這十八年間,他一再給蔣介石寫信,請求出山。 蔣介石只在1955年5月召他到台北士林官邸,見過一次。這是他倆分手十八年後的第一次相見。蔣介石一見到他,就說:“漢卿你老多了!”他用低沉的語調回應:“都十八年了,我該老了。”蔣介石揚手止住了他,緩緩地說:“才五十幾歲嘛,何言謂老?你再忍耐些,國家會有需要你的時候,你要多保重身體……”對何時恢復他的自由,則未置一詞。因此,他回到井上溫泉,依舊是只能在幽悶中苦苦等待。 同時蔣介石要張學良寫一份關於西安事變的《懺悔錄》。而張學良哪願意寫那樣的東西?至於公開發表,那就更不願意了。因此,他在寫所謂反省錄的過程中,心緒一直欠佳。只有靠時常外出遊覽,來排遣心中的不快。 《謁鄭成功祠》就是在這一境遇下觸景生情,寫下的幽憤之作。

基本信息

名稱:《謁鄭成功祠》

詩詞原文

其一

孽子孤臣一稚儒,

填膺大義抗強胡。

豐功豈在尊明朔,

確保台灣入版圖。

其二

上告親王去儒巾,

國難家仇萃一身。

若使蒼天多假壽,

管教歷史另翻新。

注釋譯文

孽子孤臣:出自《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稚儒:稚嫩的儒生。填膺:充塞於胸中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時而義憤填膺。”

強胡:強大的胡人,此處指的是日本軍閥侵略者。

親王:此處指鄭成功。

萃:集。

作者簡介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陸軍一級上將,曾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周恩來對其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海城,祖籍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夏曆4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張學良 張學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