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謁(yè),拜見。謁墓是我國古時的禮節之一,一般來說家族中發生重大事件時,除了在祠堂中祭祖,還要準備祭品拜謁祖墳,將發生的重大事件告知祖先。也有時將拜訪已故友人的墳墓稱為“謁墓”。我國南宋詩人趙蕃有作品《謁趙文鼎墓》:“君臥青山久,余今白髮新。秋風對搖落,舊事入悲辛。此世寧長世,吾身豈久身。蕭蕭聞鶴夜,耿耿待雞晨。”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懷念之情。時至今日,謁墓已經發展為涉外活動中一種常見的禮節,各國領導人出國正式訪問時,一般都會按該國習俗,拜訪已故領導人陵墓或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在我國,一般會根據來訪外國領導人意願,安排向人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或瞻仰毛主席遺容。儀式介紹
許多國家首都建有已故領導人陵墓或無名英雄(革命烈士)紀念碑。謁墓、獻花圈,是對被訪國人民友好親善的表示,也是對該國先烈的敬意。所以各國領導人出國正式訪問期間,都按各國習慣做法,往謁墓或向紀念碑獻花圈。各國安排的領導人謁墓(或向紀念原先獻花圈)儀式大同小異。一般的做法是,現場安排儀仗隊、軍樂隊,並派高級官員陪同。儀式開始時,樂隊奏樂,花圈由東道國禮兵(或謁墓者的隨行人員)抬著走在前列,儀仗隊分列兩旁,向來賓致意,謁墓人隨行於後。擱置花圈時,謁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下,有的還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飄帶。然後稍退幾步,肅立默哀,繞陵墓(紀念碑)一周。信仰宗教的謁墓人,有的還為死者祈禱。
我國領導人出國訪問時,也往往按對方的習慣往謁陵墓或向無名英雄紀念碑獻花圈。前來我國訪問的國賓和其他重要的外國賓客,根據其意願,安排向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或瞻仰毛主席遺容。
來訪國賓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圈,由我國駐來訪國大使陪同。花圈由來訪代表團或來訪國駐華使館準備。獻花圈儀式程式為:
國賓乘車抵達紀念碑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名禮兵抬扶花圈走在前列。國賓及其隨行人員緩步走向紀念碑,軍樂團奏樂。陸海空三軍禮兵持槍向國賓致敬,國賓安放花圈後,軍樂團奏致敬曲,全體肅立。禮畢,繞紀念碑一周。
國際上,有時出於某種原因,特別是由於墓(碑)的政治背景等因素,而不參加這類活動。所以在國外訪問,如欲謁墓或向某紀念碑獻花圈,應先將其政治歷史背景了解清楚。
謁墓的整個過程充滿莊嚴肅穆的氣氛,參加儀式人員應穿著素色服裝(有的國家要求著禮服),謁墓時應脫帽(軍人若不脫帽應行舉手禮)。
謁墓式和程式應事先扼要地通告對方。在國外往謁墓(碑)應事先向對方了解謁墓程式和其他習慣做法;花圈、飄帶等物需早作準備,飄帶上的題詞要書寫得恰當。
有些國家的陵墓建在寺院內,謁墓有其獨特的宗教儀式,不信教者前往謁墓,對於宗教儀式中的一些動作,可不仿效,但應遵守對方的風俗習慣。如進入清真寺要脫鞋,婦女需用頭巾包住頭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