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
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
侯二等。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漢時諸侯國由皇帝派相或長吏治理,王、侯僅食賦稅。中國西周諸侯
春秋時分封的各國國君。周代初期實行將土地和臣民封給子弟、功臣以建立諸侯國的制度。西周的諸侯有同姓、異姓之別。同姓即姬姓諸侯,在盟會時居於異姓的前面。異姓不少是曾與周王室有婚姻關係的,還包括褒封的前代後裔。在眾多封國中,最重要的有衛、魯、齊、宋、晉、燕等國,其國君地位較高。諸侯受封時要舉行冊封儀式,謂之錫命。周天子為受封者頒布冊命,宣布疆土範圍、土地數量,以及所封給的屬臣、奴隸、禮器和儀仗的數量。受封的諸侯必須為周天子承擔鎮守疆土、出兵勤王、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義務。周初的諸侯由中央統一控制。春秋時,諸侯強大,周王室衰微,諸侯脫離了周天子的控制並出現割據紛爭的局面。
漢以後也稱分封的諸王和列侯為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