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前中央情報局特工彼得·德弗羅,他曾經的上級派了一個女人在工作中接近一個正在競選總統的人,他被認為在車臣犯罪,她可以給他們一個名字,這個人可以證明這一點。德弗羅的朋友說,她只會來給他。所以他和她獲取信息並試圖離開,但那人發現並試圖阻止她。彼得來了,救了她,但因為他們正在對他們開槍,她是在她死之前告訴彼得名字的。彼得殺死攻擊他們的人,但當他看到領導人,梅森,他的徒弟。他意識到中央情報局試圖找人,唯一一個可能知道她在哪裡的人——愛麗絲·福尼爾。幫助那人的社會工作者。中情局的高層打算讓彼得遠離案子,讓梅森來接手。正在此時,有刺客此刻試圖暗殺總統侯選人。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彼得·德弗羅 | 皮爾斯·布魯斯南 | 前中情局探員 |
梅森 | 盧克·布雷西 | 梅森的徒弟 |
愛麗絲 | 歐嘉·柯瑞蘭寇 | 重要證人 |
漢利 | 比爾·斯米特羅維奇 | 彼得的好友兼前上司 |
亞歷克薩 | Amila Terzimehic | 莫斯科女殺手 |
阿卡迪·費德洛夫 | 拉扎爾·里斯托夫斯基 | 犯有罪行的總統侯選人 |
娜塔莉亞·烏蘭諾娃 | Mediha Musliovic | 費德洛夫身邊的臥底 |
薩拉 | 伊莉薩·泰勒 | ---- |
西莉婭 | 卡特琳娜·斯柯松 | ---- |
邁耶斯 | 小田部阿基 | ---- |
佩里·韋恩斯坦 | 威爾·帕頓 | ---- |
埃德加·辛普森 | 派屈克·甘迺迪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Sriram Das、波·聖克萊爾 |
監製 | 皮爾斯·布魯斯南、RemingtonChase、GrantCramer、ScottFischer、KevinScottFrakes、CoreyLarge、MylesNestel、AlanPao、AnkurRungta、VishalRungta、RajBrinderSingh、KevanVanThompson、BrandtAndersen、瑞恩·卡瓦勞格 |
原著 | 比爾·格蘭傑 |
導演 | 羅傑·唐納森 |
副導演(助理) | Ljubomir Bozovic、Sean Guest、James Haven、Rados Vucic |
編劇 | 麥可·芬奇、卡爾·蓋杜謝克、比爾·格蘭傑 |
攝影 | 羅曼·拉庫巴斯 |
配樂 | 馬可·貝特拉米 |
剪輯 | John Gilbert |
選角導演 | Nancy Bishop、Mary Vernieu |
藝術指導 | Kevin Kavanaugh |
美術設計 | Jasna Dragovic |
服裝設計 | Bojana Nikitovic |
視覺特效 | Vukan Buric |
布景師 | Meg Everist |
角色介紹
彼得·德弗羅 演員皮爾斯·布魯斯南 彼得·德弗羅是一名前任CIA特工,上級派了一個女人在工作中接近一個正在競選總統的人,他被認為在車臣犯罪。她說只會把證據給彼得。於是他捲入了一場與美國政府和俄羅斯總統有關的陰謀之中。 | |
梅森 演員盧克·布雷西 彼得·德弗羅的昔日的弟子,開槍殺死了上級派來接近總統候選人的女人。後來,中情局的高層打算讓彼得遠離案子,讓梅森來接手。於是他與彼得成為對手。 | |
愛麗絲 演員歐嘉·柯瑞蘭寇 愛麗絲·福尼爾是幫助那人的社會工作者。唯一一個可能知道叫那名字的人在哪裡的人。中情局和彼得都在尋找她。 | |
漢利 演員比爾·斯米特羅維奇 彼得曾經的上級兼好友,告訴她證人只會把證據給他。於是彼得才重新出山。 | |
娜塔莉亞·烏蘭諾娃 演員MedihaMusliovic 她是上級派去在工作中接近一個正在競選總統的人的人,她可以給他們一個名字,這個人可以證明這一點。德弗羅的朋友說,她只會來給他。所以他和她獲取信息並試圖離開,但總統侯選人發現並試圖阻止她。 |
幕後花絮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皮爾斯·布魯斯南使用的手槍是瓦爾特P99,這顯然是他在邦德電影《明日帝國》中使用的槍。影片改編自BillGranger1987年發表的小說《世上沒有間諜》(ThereAreNoSpies),它是“十一月殺手”系列小說中的第七部。
原著中,故事發生在德國柏林。但主演和製片人之一的皮爾斯·布魯斯南認為在那裡拍攝太昂貴,將故事背景搬到了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
影片中顯示PeterDevereaux的出生日期為1953年5月16日,而這正是布魯斯南本人的出生年月。
丹尼爾·克雷格原定出演男主人公,但是由於檔期衝突而退出。
導演希望請一位“邦德”來出演片中的退休特工。克雷格退出後,他又找到肖恩·康納利,但後者身體狀況已不能勝任。布魯斯南得知後主動自薦,並且為了演繹出頹廢的感覺,在戒酒多年重新開始飲酒。
DavidMason的角色原定由布萊德利·庫珀出演。
歐嘉·柯瑞蘭寇在片中親自演奏了鋼琴曲目,來自薩蒂的《GnossienneNo.3》,她年少時曾經學過7年的鋼琴。
影片中瑞士洛桑的戲份實際上是在黑山的著名古鎮佩拉斯特(Perast)拍攝的,原因自然是為了節省成本。
影片中“FSB”是FederalSecurityServiceoftheRussianFederation(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縮寫。
歐嘉·柯瑞蘭寇飾演的女主角在片中的出生地為保加利亞的布加勒斯特,事實上她來自保加利亞的鄰國烏克蘭 。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USA | 2014年8月27日 | 中國台灣Taiwan | 2014年11月28日 |
加拿大Canada | 2014年8月27日 | 俄羅斯Russia | 2014年9月18日 |
韓國South Korea | 2014年10月16日 | 法國France | 2014年10月29日 |
英國UK | 2014年11月7日 | 新加坡Singapore | 2014年8月28日 |
南非South Africa 中國 | 2014年10月3日 2016年3月4日 | 日本Japan | 2015年1月17日 |
票房收益
影片於周三提前登場,當日僅收入86萬美元,只排在單日第五。影片開畫周末三日在2776家影院共收入766萬美元,僅排在周末第六位。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這部電影首創007系列電影演員在戲外搭檔的先例,聯手性感邦德女郎歐嘉·柯瑞蘭蔻再現了俊男靚女式經典“邦德組合”,將影片打造成為既有國家間爾虞我詐,碟戰戲環環相扣的動作大片,又有師徒間反目成仇的同時還惺惺相惜的情感大戲。作為首次以製片人身份扮演特工的同時還出品特工作品的布魯斯南,可謂不論戲裡還是戲外,角色和身份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網易娛樂評)相比《諜影特工》的譯名,更喜歡《十一月殺手》,夠拉風,夠飄逸。但這並不是個關於殺手的電影,而是一部標準的特工片,譯作《諜影特工》,強調類型的同時,也有向《諜影重重》和《碟中諜》靠攏的用意。其實不用“諜影”和“特工”雙重強調,單看皮爾斯·布魯斯南與歐嘉·柯瑞蘭蔻的組合,就很容易讓人想到老牌諜戰經典《007》系列。(《京華時報》評)
負面評價
褪去了邦德的光華,沒了拉風的香車,沒了前衛的高科技裝備,美女不是一出場死掉,就是宿敵昔日的玩物,老布魯斯南甚至連紳士風度都不顧了,只留下兇狠與老辣。《諜影特工》編劇的嚴密性不及《諜影重重》系列,動作效果與《碟中諜》也有差距,但比一般B級特工片還要略勝一籌,當做《007》系列的一個番外來看,也不算違和。(《京華時報》評)《好萊塢報導者》:影片中折磨人的追逐戲無法跟《諜影重重》系列比,但它們還算令人享受,只是偶爾荒誕可笑。(《京華時報》評)
《十一月殺手》看起來感覺就跟爛大街的B級間諜動作片一樣。(《ReelViews》評)
就影片的逃避現實的無價值內容和包含的真實世界中的恐懼而言,《十一月殺手》尚不算令人難受。(《村之聲》評)
一部毫無幽默感、混亂、血腥,總體上令人不愉快的動作片。(《麥克拉奇論壇新聞社》評)
作為一部間諜題材電影,影片的故事鋪陳顯得比較潦草,劇情的推力不夠,布魯斯南是一個優秀的演員,但沒有辦法施展他的魅力。(《今日美國》評)
電影評價
精彩影評
《諜影特工》:廉頗未老另類邦德文/夢裡詩書
提及最為廣受歡迎的007,曾以《黃金眼》、《明日帝國》等系列電影廣為稱道的皮爾斯·布魯斯南無疑當是不二人選,已年過六旬的他,在《諜影特工》中以一場另類邦德的特工再戰,令人仿若再度看到了那位昔日的孤膽英雄。
《諜影特工》改編自冷戰末期比爾·格蘭傑的經典暢銷小說的《沒有間諜》,夾雜於美俄之間暗鬥的大格局,深陷窘局的老特工,相較於以往香車美女西服筆挺的007,這一次布魯斯南飾演的特工形象更勝在於了一份質樸的真實,而對於他來說,該如何把控好一個老練的特工,無疑已然輕車熟路,同阿諾·施瓦辛格的《背水一戰》,史泰龍的《敢死隊》一樣,歲月雖然也令皮爾斯·布魯斯留下了無以逆轉的痕跡,但那依舊矯健過人的身手,冷峻剛毅的表情,相較於風流倜讜的007,更為彰顯出一種沉穩的英雄本色。
同單以特效炫酷金玉其外的諜戰大片不同,《諜影特工》在劇情架構上以比爾·格蘭傑的小說為藍本步步為營的奠基,伊始便以一段緊湊的師徒故事引人入勝,隨後電影將冷戰時期蘇美對立的鐵幕與新時代的背景兩相融合作為劇情的脈絡,本自生死之交的師徒檔,變身為對立棋逢對手的情感附加,更在呈現上有別於同類題材老梗化的英雄救美,老邦德與盧克·布雷西小鮮肉的特工之戰使電影鍛造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情感縱深。
作為曾執導《驚爆十三天》同樣是直指蘇美關係的導演羅傑·唐納森,他在《諜影特工》創作的手法上再度很好的將大格局融入到了快節奏的諜戰之中,影片從伊始布魯斯南“防彈衣可防不了被爆頭。”的驚險,到那一槍爆頭的結尾,首尾遙相呼應至始至終維繫住了為人屏息的緊湊感,沉穩壓抑的復仇,劇情不斷反轉的不確定性更深化了大國之間的博弈縱深,而於此中特工成為了國家棋子的宿命,在結局處最後一槍的爆頭體現而出對的更是對這一宿命的抗爭,顯得尤為驚艷。
廉頗未老,在《諜影特工》中皮爾斯·布魯斯另類邦德所醞釀而出是一個洗淨鉛華真正的鐵血特工,厚積薄發穩健的真實或許也正是演了一輩子特工的布魯斯南對這一職業最為真摯的詮釋。
從007到十一月殺手布魯斯南的特工之路
文/魚為
然而,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也有選擇對待愛情的態度,儘管這需要在成長中學習以及在尋找中磨合——當我們的大齡單身女青年在戀愛中越挫越勇屢敗屢戰的時候,布魯斯南卻在向他的特工弟子講述子彈與殺人的哲學,並且提醒他,正常人與殺手,你只能選擇一種人生,因為一旦入了行,“愛在你的人生中毫無位置”。所以,80後單身女青年們開始為養老規劃向專欄作家徵求意見的時候,影片中的殺手特工們,也在為自己的後半生做著理想規劃。
“導師”顯然是布魯斯南在這部影片中最具特質的一個身份,相比一名中情局特工的頭銜,甚至早已卸任的“007”,“導師”的“言傳身教”使他更具權威感,也更能令觀眾再憶起他昔日巨星的風采。但,也正是這個“導師”的身份,讓他在這場生死攸關的對抗中,保持一個特工的原則和底線——如果你只是“007”或任何一個特工,為了完成任務,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但作為“導師”,你必須站在正義一方的同時,還需要負責對他人完成正確人生觀的啟蒙和指引。
這點思考,是《諜影特工》這部影片的不同之處。1995年《黃金眼》上映,布魯斯南自此以第五任“邦德”身份為“007系列”貢獻了四部影片,這是他特工之路的輝煌時期,甚至在出演《擇日而亡》後的第二年,布魯斯南還因為“007”這個角色的出色表演,被英國女皇授予了爵士勳章。但卸去“007”的頭銜,布魯斯南仿佛失去了男主自帶光環,沉寂了下來。2005年,布魯斯南在黑色喜劇《鬥牛士》中飾演精神崩潰的殺手一角,但顯然這部徹頭徹尾的B級片,也並未讓他再現特工/殺手風采,而《諜影特工》,顯然給了他再次證明自己的機會。知道我們當時怎么形容你嗎?我們稱呼你為十一月殺手,因為當十一月降臨,萬物不生。”這是他的對手在影片中形容布魯斯南時說的話,顯然這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除了業務的精通擅長,還以極其苛刻的調教完成弟子人生觀的指引——如果這樣的角色突然有了常人的感情,在殺戮和自救的抉擇中,又會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賦予一個特工(或者說殺手)感情,在我們的武俠小說中經常有這樣的設定,《楚留香》中的一點紅,《流星蝴蝶劍》中的孟星魂……無論他們經歷過怎樣的危機,最後總能成就一段江湖佳話,布魯斯南同樣創造了這個傳奇,當他帶著對女友女女兒的巨大情感,投入到新的故事征程中時,他也暫時放下導師身份,將影片變成了一場雙雄對決。從007到十一月殺手,布魯斯南的特工之路走的並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