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論語》是一部關於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內容包括政治主張、教育原則、倫理觀念、品德修養等方面。《論語》是儒家思想濫觴之作,被後世歷代執政者奉為金科玉律,宋朝名相趙普稱“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一書語言簡潔易曉,含蓄有致,許多言論富有哲理,並逐步發展成為格言和成語,為我們所用。本書從《論語》中精選出100句經典名言,詳細介紹其出處和背景,並用歷史上相關的人物故事加以印證,深入淺出,傳遞出《論語》的思想精髓。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出生於魯國(今山東省南部)。《論語》全書收集了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語錄約490條,分為20篇,共約12700字。這些語錄所討論的問題很廣泛,包括德和禮、政和法、教和學、知和行、音樂和詩歌、君子的品質和小人的缺點、天命、中庸、修身之道、對鬼神的正確態度,等等。此外,還有些對孔子的品格和生活方式的描寫。全書的字數雖然不多,但蘊含著無法估量的智慧。宋代一個儒生寫的兩句詩表達了中國人對孔子和《論語》的讚賞:“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本書從《論語》的近500條語錄中精選100條,均是最經常被引用的語錄,也是最能表達孔子思想的語錄。為便於讀者閱讀,按內容分為12組,以“論仁”、“論禮”、“論政”等為題;並且,除漢英對照外,還附有白話文翻譯和必要的注釋。
目錄
前言
孔子和《論語》
名不正則言不順
既來之,則安之
近者悅,遠者來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不知老之將至
無可無不可
德不孤,必有鄰
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
三月不知肉味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不得其門而入
未知生,焉知死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察言觀色
不教而殺謂之虐
不改其樂
聞一而知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獲罪於天
朽木不可雕也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富貴於我如浮雲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吾日三省吾身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既往不咎
不忮不求
愚不可及
三分天下
祝鉈之佞
時不我與
當仁不讓
小不忍則亂大謀
殺雞焉用牛刀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四海之內皆兄弟
不苟言笑
無得而稱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巧言令色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修己以敬
舉一反三
臨之以莊
三年之喪
朝聞道,夕死可矣
是可忍,孰不可忍
欲速則不達
三思而後行
九合諸侯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求仁得仁又何怨
不念舊惡
待價而沽
犯上作亂
群而不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鳴鼓而攻之
一仍舊貫
父母之邦
邦無道,則卷而懷之
欲寡其過而未能
披髮左衽
斐然成章
片言折獄
空空如也
輕裘肥馬
殺身以成仁
興滅繼絕
任重而道遠
升堂人室
華而不實
了如指掌
逝者如斯夫
托六尺之孤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道不同,不相為謀
行不由徑
事之以禮
後生可畏
不恥下問
不得其死
見義勇為
敬鬼神而遠之
侃侃而談
敏於事而慎於言
有勇知方
過猶不及
見利思義
其如我何
季孟之間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縲紲之中
患得患失
天厭之
安老懷少
悲麟泣風
乾乘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