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論語百則

國學經典·論語百則

《國學經典·論語百則》內容簡介:新內涵注入新理念,讓論語煥發新活力;新思路名家心得,打開美化心靈的視窗;新看點精選當今語錄,聆聽時代論語的強音。樸素溫暖的人生勵志書,鮮活深刻的思想素材庫。

圖書信息

論語百則 論語百則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叢書名: 國學經典

讀者對象: 11-14歲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50601970, 7550601976

條形碼: 9787550601970

尺寸: 20 x 18.6 x 1.2 cm

重量: 159 g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論語百則》內容簡介:新內涵注入新理念,讓論語煥發新活力;新思路名家心得,打開美化心靈的視窗;新看點精選當今語錄,聆聽時代論語的強音。樸素溫暖的人生勵志書,鮮活深刻的思想素材庫。

目錄

第一章 求學進取

論語箴言 一

論語箴言 二

孔子名言 孔子名言

論語箴言 三

論語箴言 四

論語箴言 五

論語箴言 六

論語箴言 七

論語箴言 八

論語箴言 九

論語箴言 十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二章 明德修身

論語箴言 十一

論語箴言 十二

論語箴言 十三

論語箴言 十四

論語箴言 十五

論語箴言 十六

論語箴言 十七

孔子講學圖 孔子講學圖

論語箴言 十八

論語箴言 十九

論語箴言 二十

論語箴言 二十一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三章 處世為人

論語箴言 二十二

論語箴言 二十三

論語箴言 二十四

論語箴言 二十五

論語箴言 二十六

論語箴言 二十七

論語箴言 二十八

論語箴言 二十九

孔子名言 孔子名言

論語箴言 三十

論語箴言 三十一

論語箴言 三十二

論語箴言 三十三

論語箴言 三十四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四章 孝悌為本

論語箴言 三十五

論語箴言 三十六

論語箴言 三十七

論語箴言 三十八

論語箴言 三十九

論語箴言 四十

論語箴言 四十一

論語箴言 四十二

論語箴言 四十三

論語箴言 四十四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五章 仁義誠信

論語箴言 四十五

論語箴言 四十六

論語箴言 四十七

論語箴言 四十八

論語箴言 四十九

論語箴言 五十

論語箴言 五十一

論語箴言 五十二

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

論語箴言 五十三

論語箴言 五十四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六章 君子風範

論語箴言 五十五

論語箴言 五十六

論語箴言 五十七

論語箴言 五十八

論語箴言 五十九

論語箴言 六十

論語箴言 六十一

論語箴言 六十二

論語箴言 六十三

論語箴言 六十四

論語箴言 六十五

論語箴言 六十六

論語箴言 六十七

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七章 擇鄰交友

論語箴言 六十八

論語箴言 六十九

論語箴言 七十

論語箴言 七十一

論語箴言 七十二

論語箴言 七十三

論語箴言 七十四

論語箴言 七十五

論語箴言 七十六

論語箴言 七十七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八章 為政以德

論語箴言 七十八

論語箴言 七十九

論語箴言 八十

論語箴言 八十一

論語箴言 八十二

論語箴言 八十三

論語箴言 八十四

論語箴言 八十五

論語箴言 八十六

論語箴言 八十七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九章 詩禮傳家

論語箴言 八十八

孔子 孔子

論語箴言 八十九

論語箴言 九十

論語箴言 九十一

論語箴言 九十二

論語箴言 九十三

論語箴言 九十四

論語箴言 九十五

論語箴言 九十六

論語箴言 九十七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第十章 走近孔子

論語箴言 九十八

論語箴言 九十九

論語箴言 一○○

論語箴言 一○一

論語箴言 一○二

論語箴言 一○三

論語箴言 一○四

論語箴言 一○五

論語箴言 一○六

論語箴言 一○七

聖賢故事

時代論語

《論語百則》

《論語》百則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

4. 子曰: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f à n同 )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5. 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6. 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因為他無權獨立行動),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7.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8. 子貢曰: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 子曰: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9.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10. 子曰: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11.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12. 孟武伯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13. 子曰: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譯文】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乾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14.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15.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16.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唯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17. 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18. 子張學乾祿,子曰: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文】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裡了。”

19. 子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20. 孔子謂季氏,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21. 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譯文】魯定公問孔子:“君主怎樣使喚臣下,臣子怎樣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按照禮的要求去使喚臣子,臣子應該以忠來事奉君主。”

22. 子曰: 《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孔子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23. 子曰: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24. 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1) ,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 (2) ,知者利仁。

【譯文】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5. 子曰: 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6. 子曰: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27. 子曰: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28. 子曰: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29.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並且常常記在心裡。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30. 宰予晝寢,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譯文】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這個人,責備還有什麼用呢?”孔子說:“起初我對於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在宰予這裡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31.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為什麼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諡號呢?”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給他諡號叫‘文’。”

32.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33. 冉求曰: 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譯文】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孔子說:“能力不夠是到半路才停下來,現在你是自己給自己劃了界限不想前進。”

34. 子曰: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孔子說:“質樸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35.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6 . 子曰: 知zh ì 者樂水,仁者樂y à o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37. 子貢曰: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文】子貢說:“假若有一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周濟大眾,怎么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38. 子曰: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

39. 子曰: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40. 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41.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 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2.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43.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

44. 子曰: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45. 曾子說: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譯文】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託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46.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47. 子曰: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譯文】孔子說:“堅定信念並努力學習,誓死守衛並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不出。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也是恥辱。”

48. 子曰: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

49. 子絕四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文】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50. 顏淵喟然嘆曰: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顏淵感嘆地說:“(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51.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文】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52. 子曰: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譯文】孔子說:“莊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揚花的情況是有的;吐穗揚花而不結果實的情況也有。”

53. 子曰: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麼可以敬畏的了。”

54. 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55. 子曰: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後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56.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57. 食不語,寢不言。

【譯文】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

58.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問死。 曰: 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59.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 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譯文】魯國翻修長府的國庫。閔子騫道:“照老樣子下去,怎么樣?何必改建呢?”孔子道:“這個人平日不大開口,一開口就說到要害上。

60. 顏淵問仁。子曰: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 請問其目。 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 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61. 司馬牛憂曰: 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 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文】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於禮的規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62.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63.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 問知。子曰: 知人。 樊遲未達。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譯文】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愛人。”樊遲問什麼是智,孔子說:“了解人。”樊遲還不明白。孔子說:“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這樣就能使邪者歸正。”

64. 曾子曰: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65. 子路曰: 衛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文】子路(對孔子)說:“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說:“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么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66 .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乾,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67.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68.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69. 子曰: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70. 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 ”)

【譯文】孔子說:“國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國家無道,還要正直,但說話要隨和謹慎。”

71.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論,有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72. 子曰: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譯文】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

73. 子曰: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74. 或曰: 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譯文】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75. 子曰: 莫我知也夫! 子貢曰: 何為其莫知子也? 子曰: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譯文】孔子說:“沒有人了解我啊!”子貢說:“怎么能說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76.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譯文】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77. 子曰: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78. 子貢問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79. 子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0. 子曰: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文】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81. 子曰: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

82. 子曰: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孔子說:“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83. 子曰: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譯文】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84. 子曰: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採納他的好話。”

85.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86. 子曰: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87. 子曰: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文】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果沒有什麼好處,還不如去學習為好。”

88. 子曰: 當仁,不讓於師。

【譯文】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89. 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互相商議。”

90. 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譯文】孔子說:“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肯實說自己想要那樣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來為之辯解的作法。我聽說,對於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於財富均了,也就沒有所謂貧窮;大家和睦,就不會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因為這樣,所以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徠他們;已經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現在,仲由和冉求你們兩個人輔助季氏,遠方的人不歸服,而不能招徠他們;國內民心離散,你們不能保全,反而策劃在國內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是在自己的內部呢!”

91. 孔子曰: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92. 孔子曰: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喜好有三種,有害的喜好有三種。以禮樂調節自己為喜好,以稱道別人的好處為喜好,以有許多賢德之友為喜好,這是有益的。喜好驕傲,喜歡閒遊,喜歡大吃大喝,這就是有害的。”

93. 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94.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要思考的事: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清與否;聽的時候,要思考是否聽清楚;自己的臉色,要思考是否溫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謙恭;言談的時候,要思考是否忠誠;辦事要思考是否謹慎嚴肅;遇到疑問,要思考是否應該向別人詢問;忿怒時,要思考是否有後患,獲取財利時,要思考是否合乎義的準則。”

95. 子曰: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譯文】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96. 子曰: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譯文】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不學習《詩》呢?學《詩》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97.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譯文】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東西,每月都不能忘記已經學會的東西,這就可以叫做好學了。”

98. 子夏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99. 子夏說: 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子夏說:“小人犯了過錯一定要掩飾。”

100. 子貢曰: "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譯文】子貢說,君子有過錯,如日月之食,他的過錯,大家都會看到,但只要改掉,大家還會尊重他,就像光明被遮蓋,只是暫時,黑暗過去,大家還是仰視其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