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1927年3月7日,贛州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人陳贊賢被殺害。3月17日,暴徒在九江搗毀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市黨部和總工會,打死打傷數人。蔣介石到安徽安慶後,3月23日又發生了暴徒襲擊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和各合法民眾團體的事件,打傷了六個人,剝去外衣,拖出來遊街,說他們就是共產共妻的赤化分子的榜樣。這些事件的發生,開始時郭沫若並不知真相,後來得知,原來都是蔣介石一手策劃的。蔣介石公然破壞國共合作,劊子手的面目已徹底暴露。
在此情況下,郭沫若決心脫離蔣介石,化名“高浩然”離開安慶,由水路轉赴南昌,借住在二十軍黨代表朱德的家中。3月31日,為了揭露蔣介石的反動面目,他奮筆疾書,寫成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
相關評價
《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是郭沫若著名的散文作品。在這篇文章中,郭沫若以無比憤怒的心情,詳盡而具體地揭露了蔣介石陰謀製造“贛州慘案”、“南潯事件”和“安慶慘案”的血腥罪行,撕下來蔣介石的種種偽裝,將蔣介石的反動面目暴露在廣大人民民眾的面前。這篇文章寫在“四·一二”政變以前,響亮提出來“打倒蔣介石”的口號,具有重大的革命意義,在人民民眾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就郭沫若個人來說,這篇在革命的黑暗時代公開討伐蔣介石的文章,是他政治上成熟的標誌,更代表了郭“旗幟鮮明”的革命態度。
相關質疑
眾所周知,本文寫作的年代為國民大革命時期的1927年,在這個風雲際會的一年中,在本文寫就前後,發生了以下幾個重要事件:
1927年
1月1日 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
3月21日 共產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蔣介石上海金主受到打擊。
4月2日,吳敬恆、蔡元培、張人傑等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上海召開全體緊急會議,決議清除共產黨勢力。
4月12日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
4月17日蔣介石擁立胡漢民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寧漢分裂。
7月15日 汪精衛在武漢發動反共政變。
8月3日 南昌起義軍被迫南撤。
8月13日 蔣介石宣布“下野”。
9月 寧漢合流,武漢、南京國民政府合併。
10月 蔣介石出走日本。
12月 蔣介石回國與宋美齡成婚,聯姻江浙財閥。
1928年
1月 蔣介石重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
2月 蔣介石主持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被舉為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重掌大權。
同月 郭沫若避難日本,十年後回國。
與官方認為對革命具有積極意義的正面評價不同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間輿論認為,作者在六七十年代中的表現,與這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的文章風格極不相稱 。這些觀點針對本篇文章寫作時極其錯綜複雜的歷史條件,對郭氏的這篇文章提出了以下質疑:
根據以上大事列表,許多人指出,在這一時期,一方面,因刺殺攝政王載灃、在當時聲望大盛的汪精衛,作為創黨元老、革命功臣,得到了各路實力派的支持;而另一方面,作為政治新手,實力、名望單薄、上海金主又遭到工人起義的沉重打擊的蔣介石,還只能推舉另一個民國大佬胡漢民充當門面。在這樣的局勢之下,蔣與汪的實力差距實在是太過明顯。
從後來的歷史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在南昌起義軍被迫向南轉戰江西之後,蔣介石仍然被李宗仁、朱培德等軍閥逼迫“下野”。 在這種局勢下,郭沫若發表一篇抨擊蔣的文章,究竟能夠產生多大的影響、對他的個人問題提供多少證明,實在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