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指各門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原理和問題及其處理方式,它是學習的對象,它源於社會文化,並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基於課程內容的整合,主要策略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將信息技術作為課程內容,並且要確立和加強其地位;二是其他有價值的課程內容,如果適宜用信息技術作為其載體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加以傳播;三是信息技術並非萬能技術,還需要為那些無法用信息技術來表達的內容保留必要的空間.比如緘默知識或意會知識。

基本信息

選擇準則

(1)注意課程內容的基礎性

中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要使學生有效地掌握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精華,並充分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所選擇的課程內容應該包括使學生成為社會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要包括學生以後繼續學習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注意到學科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之間的平衡。

(2)課程內容應貼近社會生活

課程內容應該考慮到讓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掌握一些解決社會問題的基本技能。即使在選擇學術性學科的內容時,也應該儘可能地聯繫社會的需要,以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可以較好地發揮社會效用。此外,課程內容不僅要注意與現實社會的相關,而且還要注意與未來社會的相關。

(3)課程內容要與學生和學校教育的特點相適應

課程內容是為特定教育階段的學生而選擇的。因此,選擇課程內容時要能夠注意到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並儘可能與之相適應,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有助於他們對學校學習形成良好的態度。

組織原則

(1)縱向組織與橫向組織

所謂縱向組織,也稱序列組織,就是指按照某些準則以先後順序排列課程內容。近年來,一些教育心理學家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序列組織原則。例如,布魯姆等人所著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是強調學習內容由簡單到複雜按順序排列的典型。在發展論者看來,學生生理的、社會的、理智的,以及情感的發展,都是按一定順序從內部加以調節的。因此,課程內容的組織必須顧及學生髮展的階段。

20世紀70年代以後,一些教育家開始強調課程內容的橫向組織原則,即要求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和傳統的知識體系,以便讓學生有機會更好地探索社會和個人最關心的問題。他們主張用一些所謂的“大觀念”“廣義概念”和“探究方法”作為課程內容組織的要素,使課程內容與學生校外經驗有效地聯繫起來。實際上,他們強調的是知識的廣度而不是深度,關心的是知識的套用而不是知識的形式。

然而,這種橫向組織也出現了一些實際問題:①任課教師要精通或熟悉各門學科的內容,而目前的教師隊伍尚不具備這一條件;②學校課程表難以安排,學校現有的物資設施也跟不上;③學生難以應付目前通行的考試方式。

(2)邏輯順序與心理順序

所謂邏輯順序,就是指根據學科本身的系統和內在的聯繫來組織課程內容;所謂心理順序,就是指按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來組織課程內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學科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心理順序的統一。因為一方面,課程內容應該考慮到學科本身的體系。學科體系是客觀事物的發展和內在聯繫的反映。通過學習科學的學科體系,可以使學生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另一方面,課程內容是為學生安排的,如果不符合學生認識的特點,學生就難以接受,那么再科學的內容也是無效的。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心理順序是指學生的心理而不是成人的心理。

(3)直線式與螺旋式

直線式就是指把一門課程的內容組織成一條在邏輯上前後聯繫的直線,前後內容基本上不重複。螺旋式(或稱圓周式)則要在不同階段上使課程內容重複出現,但要逐漸擴大範圍和加深程度。

直線式和螺旋式這兩種在課程史上形成的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在現代教學與課程理論中仍然在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例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贊科夫主張採用直線式課程,而美國教育改革家布魯納則明確主張採用螺旋式課程。就一般晴況而言,直線式與螺旋式都有其利弊。直線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螺旋式則容易照顧到學生認識的特點,加深對學科的理解。而二者的長處也正是對方的短處。其實,直線式課程和螺旋式課程對學生思維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邏輯思維,後者要求直覺思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