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植園

課植園

【詞條】“課 植 園”【拼音】“ke zhi yuan” 課植園位於朱家用北首西井街,環境幽靜,風光獨好,是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原國主馬文卿,故俗稱“馬家花園”。園名定為“課植”乃寓“課讀之餘,不忘耕植”之意,故園內既建有書城,又辟有稻香村,以應園名。

簡介

課植園課植園

課植園位於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北首西井街,環境幽靜,風光獨好,是朱家角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原園主馬文卿,故俗稱"馬家花園"。園名定為“課植”乃寓“課讀之餘,不忘耕植”之意,故園內既建有書城,又辟有稻香村,以應園名。

課植園座西朝東,正牆門面對西井亭港。整個莊園,由廳堂區、假山區、園林區三大部分構成。廳堂內建築十分考究,雕樑畫棟,工藝精細,屋頂面採用雙層瓦片行板結構,有冬暖夏凉之奇效。

以碑廊為界,北部為廳堂區,南部為假山區。假山區內是以各種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迴曲折,如入迷霧的格局。假山南面是莊園內一座標誌性建築—四方形五層樓,稱“望月樓”,又名“冠雲摯月樓”,這在當時是全鎮最高建築,雄偉壯觀。

整個課植園中共有各種建築及生活用房200餘間,布局錯落有致、疏密得當,獨具匠心,在私家園林建築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1956年,課植園曾被闢為朱家角中學。1986年1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設施規模

課植園於民國元年(1912年)始建,15年落成,耗銀30萬元,占地96畝。

有迎貴廳、宴會廳、正廳、耕九餘三堂、逍遙樓、書城樓、望月樓、戲樓、打唱台、藕香亭、倒掛獅子亭、司教亭、碑廊等各類建築共有200餘間。

碑廊內嵌有明代文人的書法碑刻,系園主馬文卿延請雕刻高手周梅谷所刻,計有文徵明寫於明萬甲申年的“游西山寺”詩十二首、祝枝山“梅花”詩一首、唐寅信扎和周天球詩二首,共15塊石刻。

還有假山、九曲橋、課植橋、荷花池、稻香村等遊覽勝境。

歷史沿革

課植園位於朱家角鎮北首西井街,環境幽靜,風光獨好,是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原園主馬文卿,故俗稱“馬家花園”。

園名定為“課植”乃寓“課讀之餘,不忘耕植”之意,故園內既建有書城,又辟有稻香村,以應園名。

馬家祖上原籍江西,後遷至崑山朝陽門,清末曾捐宮為道台銜,後於朱家角井亭港擇地百畝,自民國元年(1912年)開始興建這座園林,停停建建前後歷時15年之久,花銀30餘萬元,直至馬文卿去世時,該園還未全部建成,但也頗具規模,亭台樓榭、假山水池、石碑長廊、古樹名木,應有盡有,方圓數百里,名聞遐邇。

集江南園林精華於一園

據說園主馬文卿為造這座園林,曾游遍江南園林,凡每見一處勝景,決不放過,必命人著意仿建,如上海豫園風格的荷花池、九曲橋;蘇州獅子林中的倒掛獅子彎等,如此集江南園林精華於一園的馬家花園,現模恢宏,風格各異,在上海地區也實屬罕見。

建築風格與特點

清末民初江南最大的莊園式私家花園——課植園坐西朝東,正牆門面對西井亭港,沿河原有船舫及一垛數十高的照牆,照牆兩旁曾建有兩座“司鼓亭”,每遇賓客來臨,吹鼓手就吹吹打打,鼓樂齊鳴,以示歡迎。

整個莊園由廳堂區、假山區、園林區三大部分構成,牆門內第一道建築為往來賓客停放轎子用的門廳,門廳後是頭廳。二廳、三廳和迎貴廳四球進深的“廳堂”建築。廳堂內建築十分考究,雕樑畫棟,工藝精細,屋頂面採用雙層瓦片行板結構,有冬暖夏涼之奇效。頭廳後儀門處還飾有精細磚雕,處處顯示出大富人家的豪華氣派。後律迎貴廳,更顯雍容華貴,它緊靠一角月洞門亭子和碧波粼粼的荷花池,兩旁裝就雕花落地長窗,地鋪印紋水磨磚塊,拼成各種花樣圖案,前植桂花兩株,以諧其音。

迎貴廳向東為書城,前有雙帛亭,今亭毀井仍在。這別具一格的書城,有仿城牆,城垛,上書“月洞門”三字,進洞門,內築有一拱形岸橋,橋扶手欄桿飾以翠綠琉璃瓦筒,顯得古色古香,踏步上橋,可進入藏書樓,樓有兩層,飛檐翹角,此地為當時所謂“課讀”之用。

迎貴廳南側,有一條長約20多米的碑廊,碑廊內鑲嵌著明清著名書畫家碑刻15塊,有明代文人文微明“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詩”,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詩等,時為馬氏聘請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跡雕鑿之,字型蒼勁有力,筆鋒勾絲畢露,絲絲入扣,令人嘆為觀止,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現已外加玻璃木框罩之,定為縣文物加以保護。

以碑廊為界,北部為廳堂區,南部為假山區。假山區內是以各種造型的瘦、漏、透太湖石堆砌而成,形成迂迥曲折,如人迷霧的格局。假山南面是莊園內一座標誌性建築——正方形五層樓,頂端飾有四角形亭子,稱“望月亭”,是全鎮最高建築,雄偉壯觀,氣勢非同一般,與望月亭遙相呼應的是旁邊二樓上的四方亭,同走馬樓及五層樓相連通,形成頗具江南建築風格的建築群體。

在假山區,還建有打唱壇,唱戲樓,觀戲廳等建築,形成頗具特色的消遣娛樂場所,惜乎目前年久失修,頓顯老態。從假山區到書城間,有一長形荷花池,將假山區隔成半島,由一座“課植橋”與之相連,此橋為全鎮36座橋中最小的一座,全長僅5米,但橋欄、橋洞、石級一應俱全,小巧玲瓏,猶如微縮景觀,惹人喜愛。荷花池中原還有一釣魚台,故稱“水晶宮”,用青磚砌成拱形門洞,冬暖夏涼,此處撒鉤垂釣,優哉游哉。釣魚台旁另闢一小池,置有湖石,噴水不息.內養金魚,供人玩賞。地邊有一蝙蝠亭,亭內四壁畫有上百隻蝙蝠。

緊靠荷花池西即為園林區,也稱稻香村,內中植遍桃、李、杏、枇杷等各種果樹,還植有紫薇、香圓、羅漢松、古松翠柏等古樹名木。常年鬱鬱蔥蔥,綠樹成蔭,馬氏宗祠墓地也設定在旁。在其西南角又辟小型遊覽區,內有小型假山,荷花池,九曲橋和倒掛獅子亭。該亭又稱“五角亭”,值得一提的是,一骰亭子均為四角或八角成雙的,此亭造型稀罕之處是成五角,在建築上頗有難度,足見當時能工巧匠的手藝之高。那五隻翹角上各有一倒掛木到獅子,造型生動,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整個課植園中共建有各種建築及生活用房200餘間,布局錯落有致,疏密得當,獨具匠心,在私家園林建築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1956年,課植園曾闢為朱家角中學校址,目前校園和園林區基本分離,隨著古鎮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有關方面對課植園正著手擬定修復開放事宜.相信不久,這座江南名園將重放異彩。

相關軼事

1912年,時年52歲的馬文卿來到朱家角井亭港,擇地百畝,開始興建當地人稱“馬家花園”的“課植園”。這位原籍江西的成功商人,在人生過半的時候,捐官道台,並在這非故非親的朱家角定居,以興建這座規模恣肆的園林消磨人生,以“課植”為名。

據說為造這座園林,他曾游遍江南園林,凡每見一處勝景,決不放過,必命人著意仿建,如上海豫園風格的荷花池、九曲橋;蘇州獅子林中的倒掛獅子亭等。在迎賓廳南側,有一條長約20多米的碑廊,忽然見到,又讓人疑心到了孤山,私家園林絕少見到這樣的搜奇。碑廊內鑲嵌著明清著名書畫家碑刻15塊,有明代文人文徵明“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詩”,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詩等,都為馬氏聘請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跡雕鑿之。

這位馬文卿,雖離世不遠,但身世渺茫,這些,讓人想像,他是誰?世紀初葉,中國變局已現,他是靠什麼獲得成功的?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商海生涯之後,他在異鄉尋求什麼樣的歸宿?什麼樣的晚景?這些,後人已然難以揣測。但後園中一處石壁上,有一幅小小的馬文卿薄意浮雕,似乎又想說明什麼。

據說他長得老相,去世時不過67歲,看上去有七十出頭了。除了老相,這位石頭上的人還有一種謙卑,一點不自信,眼光下視,嘴角有討好世界的笑容。他要在世界中求一個自己的形象,一個位置,可是沒有語言,他滿世界去找,找來的能安慰自己嗎?這個在無常中漂泊打拚的商人,他把自己的肖像留在這石壁上時,心裡想的是什麼?

更有一處奇觀,是假山區的戲樓。在戲樓與觀戲台之間,有一處廣大的空曠草坪,人坐在這草坪之後,還能看到點什麼呢?有導遊解釋說在馬先生晚年,看戲已經看不動了,他寧肯開放戲台,讓街坊四鄰、扶老攜幼地來看,而他坐在燈火的深處,要看的正是這樣一出熱鬧生動的人間戲劇。

這些個故事無聲地打動了百年之後的人。這些人情構成了這處園林與眾不同的蘊借處,它的野心和它的孤獨在一起,它的夢想和它的不安在一起,它的熱情和它的自卑在一起。

正是這些,不論在炎夏,還是涼秋,吸引人在其中徘徊,感受一個生命的信息。

具體描述

小鎮北首的西井街靠著小河浜,白牆烏門的就是了。冬日早晨難得一遇的陽光暖了河邊小路,有鎮上的人在河浜邊漂洗,枝條蕭索的垂柳與水也只是無聲。顯得這宅子越發低調沉穩,倒是個有身份的官家宅子應有的氣質。所謂課植園,便是不忘讀書與耕種之意。這個馬道台其實原本就是捐來的一個官,所以未必有怎樣的經緯韜略,文章不見得是真文章,耕種也必定只有象徵意義。只是聽說這位地方首長走過不少地方,凡看見奇巧的景致便要自己也在園子裡依樣造一個。可見銀子還是真銀子,鋪張排場也是真排場。

迎面迎客廳上“蓬蓽生輝”扁後的中堂沒有什麼特別誇張的地方,照舊是紅木桌椅挺括大方有餘而富貴不足。依次進去的撫琴聽風廳也是簡約的,所以剛進去會覺得這廳堂很普通,隱約只覺得窗格後面掩不住有些風景。還好有小門從側邊出去,竟是一個環抱一棵古樹的偏院,草青葉碧。沿竹籬笆只有膝蓋高的小路走不出多遠就是藏書樓,此乃一景。高兩層的小樓,取節節高升的好意頭於是分開左右建了兩個樓梯上去,樓梯上貼著西式馬賽克。樓上左右兩端各有一間藏書閣,有些破敗了,看不出曾經的書香盈門。正廳放著寬大的書桌,背後屏風,書桌正對大門,走出去從二樓憑欄看園景,當然躊躇滿志。在這樣的樓上坐著,書倒不用讀心情就一定很開闊吧。藏書樓一層現在用作展覽館,展出一些陶器和歷代油燈的藏品,都是上海本地文化人的心血。“天空沒有留下痕跡,鳥兒已經飛過”,收藏是一種心境。

在藏書樓後面有一個寬大的荷花池,整整方方的一池水,靠著水的屋子掩著門早已不知從前是何種愜意情境。隔著水池那邊才是真正的花園,主人把江南的巧與秀都花了心思來塑造模擬。水其實是通連的,流進花園裡形成另一池水。水岸的造型變換成隨意的,有橋有亭。一瞬間就感覺到從西式的刻板進入東方的靈動。繞走荷花池,踏過課植橋,水邊建敞亮通透的一個觀戲廳,可以看見戲樓。風送戲文又和著荷花香入耳,是古人所謂清麗婉轉的暗香雅音。戲樓面對著一個兩層的四方亭,正好作為整個園子的樞紐。連線起書樓,觀戲樓和望月樓。望月樓有五層,西式建築。據說是朱家角鎮上的制高點,也是這課植園一個聞名的所在。樓與樓之間有迴廊連線,時而仿佛走在屋檐上,時而穿過一間屋,時而又走回剛才經過的小樓。處處通連,主人完全可以走在二樓的迴廊里就游遍宅子,盡顯江南建築的精妙。

課植園全貌很難描繪,它似乎突出了南邊的園子而忽略了北邊的廳堂。主人窮盡了心計在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江南,定要留下一個讓後人讚嘆的故園。譬如望月樓下的碑廊里收藏著江南四大才子的墨寶真跡,主人那得意之情定可想像了。廊前那個寓意馬到成功的巨石雕塑酷似一個馬頭,暗和主人姓氏也是志高意滿的象徵。縱觀歷史,成功者能全身而退才是真的圓滿,有多少人不是馬到成功再土崩瓦解?反倒是這個捐來的道台活得如此滋潤灑脫,是對功名的嘲弄么?馬道台隱身鄉里,所追求不見得真是讀書耕種,而是無官一身輕所換來的那種閒情。只是浮雲般的日子裡,誰又能說他荒廢了一生?

相臨景點

太陽島旅遊度假區 大觀園 澱山湖 曲水園 普濟橋 放生橋 朱家角 上海民族文化村 報國寺(關王廟) 福泉山古遺址 江南橋鄉金澤鎮 崧澤廣場 漁人之家 童天和國藥號 圓津禪院 大清郵局 銀濤高爾夫俱樂部 青浦區博物館 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絲綢之路藝術館 王昶紀念館 泰安橋 課植園 北大街 東方綠舟 迎祥橋 高爾夫俱樂部 青龍塔 萬壽塔 崧澤古遺址 泖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