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誰都逃不過的廉價陷阱》編輯推薦:★ 財經版的《尋路中國》登場!作者戈登?萊爾德在中國學習生活多年,靜靜觀察,從歐美到中國,再從中國到世界,用另一種全新的眼光觀察中國的經濟之路,以及廉價品對世界的影響。
★戈登・萊爾德是全球知名財經觀察家,獲獎無數的新聞記者。他的報導以視野宏大,內容紮實深刻著稱。《環球郵報》曾經對laird(萊爾德)做出這樣的評價:“Laird(萊爾德)是世界上最見多識廣的人之一,世界上最優秀、知識最豐富的頭腦之一。”
★歐美多家媒體隆重推薦,數位重量級媒體人、專欄作家聯袂推薦。2012年不容錯過的財經“大餐”!
★一部極為出色的“調查報告”,揭開了廉價產品的真正成本,預示了消費主義的終結。中國的廉價商品的出路在何方?戈登?萊爾德用精妙的文筆,透徹的視角,娓娓道來,嚴謹客觀之外,透露出獨有的幽默與風趣。
內容簡介
《誰都逃不過的廉價陷阱》內容簡介:
工資降低?城市衰敗?環境破壞?貧富分化?國際金融危機?原來這一切跟“便宜貨”密切相關!
★作者戈登萊爾德以犀利的視角,多角度考察,展示了一幅購物路線上的“地雷圖”――讓你看得膽戰心驚。在你的購物路線圖上埋藏了怎樣的誘惑和陷阱?打折品的背後又是一盤怎樣精妙算計你的複雜棋局?
★這是一場幾乎沒人預測到的革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廉價海外勞工湧入、歷史上最大的購物熱潮持續升溫,討價還價似乎已經無處不在。這是一個文化符號、一場零售業的革命、一塊經濟發展的基石。20世紀消費者的夢想成真了,不過是建立在遙遠的血汗工廠、貨櫃船和鉛污染的玩具之上。從沙特的石油產地,到中國南部的煉油廠,通過石油運輸和技術加工,最終向美國西部供應塑膠。整個世界由經濟紐帶相連,無不與廉價品息息相關。這自然無法避開對中國的分析和展望。
★ 曾經是廉價品出口的王國,現在政治、經濟影響力日益擴大。廉價中國時代是否即將結束?對世界的影響又會是如何?創新中國的到來,對世界格局又有何種影響?
作者簡介
戈登・萊爾(Gordon Laird):全球知名財經觀察家,獲獎無數的新聞記者。他的報導以視野宏大,內容紮實深刻著稱。其中《力量:橫跨能源國之旅》是加拿大百部暢銷書之一。
他的作品和評論經常被CNN(美國有線新聞網)、NPR(美國國家公共電台)、CBC(加拿大廣播公司)所提及,不僅如此,他還是《遠東經濟評論》的特別專欄作家。萊爾德曾經數次獲得國家雜誌獎,還曾經是謝爾登-查米爾領袖規範基金會在媒體方面的榮譽會員,現居住在卡爾加里。《環球郵報》曾經對Laird(萊爾德)做出這樣的評價:“Laird(萊爾德)是世界上最見多識廣的人之一,世界上最優秀、知識最豐富的頭腦之一。”
目錄
引 子:黑色星期五
第一篇 紛繁的景象
第一章 拉斯維加斯的折扣業
一元店之國
廉價品需求
一元店的生財之道
國際頂級折扣商品展
折扣商的強勢地位
贏家稱霸時代的沃爾瑪
折扣經濟是把雙刃劍
第二章 偉大的折扣:產品價值的崩潰
沃爾瑪模式的危機
被迫擴張的惡性循環
零售業的新陳代謝
沃爾瑪憑什麼成為“世界五百強”之首?
折扣業引發新問題
不是所有的創新都能帶來福音
打折並非無止境
第二篇 折扣經濟的全球產業鏈
第三章 中國廉價勞動力資源的枯竭
農民工返鄉潮
陷入折扣經濟的旋渦
經濟模式正悄然轉型
第四章集裝運輸:21 世紀的貨運寵兒
火暴的碼頭經濟
貨櫃之城洛杉磯
支撐折扣貿易的現代物流業
集裝運輸的極限
越治理越擁堵的怪圈
廉價模式的昂貴代價
“明日之城”的未來
第五章 碳氫化合物,廉價模式的能量源
石油王國中的沃爾瑪
瘋狂的原油爭奪戰
塑膠,讓人歡喜讓人憂
總有人會成為受害者
廉價模式最後的癲狂
第六章 人力資源透支,廉價模式隕落
勞動力資源的跨國流動
消費者資源危機
購買力哪裡去了
最繁榮國家裡的無家可歸者
供應鏈放大的不只是利益還有危險
去全球化在進行
第三篇 正在逝去的機會
第七章 衝擊療法:高價能解救我們嗎
廉價模式的黃昏
後起之秀
去全球化發展
廉價品的熱力學定律
再見,廉價品
媒體評論
戈登・萊爾德是一位出色的記者,擁有罕見的才能和超凡的思想。他敏銳地洞察了動盪世界中最關鍵的問題:事物的真實成本。這本書是無價之寶!――Chris Turner,暢銷書作家,著有《關於希望的地理學》(The Geography of Hope)
當今世界,人們紛紛陷入了討價還價的怪圈。戈登?萊爾德則清醒地意識到了購買廉價物品的實際成本。這是一個充滿極低工資、環境污染、有毒玩具和不安全市場的地獄。――Andrew Nikiforuk,暢銷書作家,著有《瀝青砂岩》(Tar Sands)
當你走進沃爾瑪超市,那令人難以置信的15美元價格標籤並沒有告訴你,這雙運動鞋來自亞洲的某個血汗工廠。萊爾德通過這個抓人眼球的故事,將揭開廉價產品的真實成本。――Greg Palast,歐美著名記者調查員,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全副武裝的瘋人院》(Armedmadhouse),和《金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民主》(The Best Democracy Money Can B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