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報

語文小報

語文小報是手抄報的一種,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它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語文小報也是一種民眾性的宣傳工具。

基本信息

形式

趣味性小報

語文小報語文小報

主要內容有:成語故事、語文知識、好詞好句等。
可以使用手寫、電腦列印、剪貼報等形式。

複習性小報

主要內容有:易錯題整理,重點內容複習等。
可以使用手抄報,電腦列印,剪貼報,等形式。
語文小報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學生最好與家長一起完成。
但不能形式單一,要利用所學知識,不要一味、刻板地去模仿老套的形式。

小報教學

正確引導,以報促學。

素材

總綱

只有在書中才能學到語文嗎?不是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在語文課上學語文當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或者是運用語文。
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身影。電視中,每個廣告都有看柞特的廣告詞,多種多樣。而在這其中,不也會發現語文的身影嗎?語文是一縷陽光。語文是無處不在的。
語文是一簌花朵,帶給人芳香;
語文是一汪清泉,帶給人涼爽;
生活既是語文,語文也既是生活,只要我們生活中處處留心點就會體會到。

字謎

要負責到底(打一字)——謎底:嬰
一寸的身高(打一字)——謎底:射
看完中醫游義烏(打一字)——謎底:鷗
後備力量(打一字)——謎底:男
貴婦的生活(打一字)——謎底:嫻
一點一撇長,木頭底下躺(打一字)——謎底:床
竹即無言詩(打一字)——謎底:等
他改革有方(打一字)——謎底:施
皓首西征(打一字)——謎底:告
西安奪冠(打一字)——謎底:要
心中有我(打一字)——謎底:悟
一加一之和(打一字)——謎底:程
孫二娘會夫(打一字)——謎底:靚
人來鵲鳥飛(打一字)——謎底:借
看萬山紅遍(打一字)——謎底:瞅

成語故事

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湧。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這個傳說而來。
愛屋及烏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併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里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余胥”一詞寫作“胥余”,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余”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余”。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百步穿楊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釋義它與成語‘百發百中”意義相似。比喻射箭技藝高超,並引申為本領非常高強。
故事秦國的名將白起,領兵前去攻打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士獲悉後,趕緊去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說:“如果魏國被秦軍占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原來,這時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秦國的勢力將更強大,對周天子的威脅也更大。周天子問蘇厲怎么辦,蘇厲建議周天子趕快派人去勸說白起停止進攻,並給白起講一個故事。蘇厲介紹了一個應該向白起講的故事: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一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著觀看。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裡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開強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彩聲。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養由基環視一下四周,說:“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大近、太大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說罷,他指著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塗上紅色作為靶子。接著,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果箭鏈正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一來,喝彩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他說:“喂,有了百步穿揚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么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怎樣教我射箭?”那人平靜他說:“我並不是來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當注意保持名聲!”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一條成語“百發百中”。
按圖索驥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按圖索驥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讚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賓至如歸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
子產,即公孫僑,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逝世,晉平公藉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子產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然後趕進車馬,安放物品。
晉平公得知這一訊息,吃了一驚,派大夫士文伯到賓館責問子產。士文伯說:“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官員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築起厚厚的圍牆。現你們把圍牆拆了,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怎么辦呢?我國國君想知道你們拆圍牆的意圖是什麼。”
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大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產前來朝會,偏偏遇上你們的國君沒有空,既見不到,也不知道進見日期。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已住的宮室是低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又高又大。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裡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可是,現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里地面,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確切的日期。我們不能翻牆進去,如果不拆掉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願意修好圍牆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況報告了晉平公,平公感到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紿了豐厚的回贈,並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不合時宜
出處:《漢書·哀帝紀》
待詔夏賀良等建言改元易號,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國家。朕聽過賀良等言,冀為海內獲福,卒亡嘉應。晉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釋義:“時宜”,當時的需要。不符合時勢的需要,與世情不相投合。
故事:漢哀帝劉欣是漢成帝的養子,二十歲即位做了皇帝,定年號為建平。自做皇帝以後,哀帝經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親了太后得病去世。擔任“黃門待詔”的顧問官夏賀良向漢哀帝上奏說:
“漢朝的曆法已經衰落,應當重新接受天命。成帝當時沒有順應天命,所以沒有親生兒子。現在,皇上您生病的時間已很長了,天下又多次發生各種變異,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馬上改變年號,才可以延年益壽,生養皇子,平息災禍。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不照著做,各種災禍都會發生,人民就要遭受災難。”
哀帝聽了夏賀良的這番話,也盼自己身體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即了太后死後的第四天,發布詔書,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改帝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把計時的漏上的刻度從一百度改為一百二十度。
改變年號以後,哀帝還是照樣生病。夏賀良等人想趁機干預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哀帝也因夏賀良的話沒有應驗,派人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作了調查,知道他們實際上是一夥騙子,於是在八月間又下詔書,說道:
“黃門待詔夏賀良等建議改變年號和帝號,說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國家永遠安寧,我誤聽了他們的話,希望給天下帶來安寧,但是並沒有應驗。夏賀良等所說的所做的,都是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日的詔書,除了大赦一項之外,全部廢除。”
這次改號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夏賀良等人因妖言惑眾,被處以死刑。

對聯故事

給詩加腰
蘇小妹在歷史上並無其人,但民間卻流傳著很多關於她的逸聞趣事.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還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麼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讚,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態,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端午對聯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現採擷一些與端午(端陽)有關的佳聯妙對,與讀者共賞。
明太祖朱元璋擅長對聯,一年端午節,他賜宴群臣,席間出一上聯,聯云:“端門北,午門南,朝廷賜宴於端午。”上聯中的“端門北”中的“端”和“午門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為“朝廷賜宴於端午”中的“端午”,要續下聯有一定難度。此時,群臣中的沈應思索片刻,對道:“春榜先,秋榜後,科場取士在春秋。”明代時,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進士;秋榜,亦稱乙榜,乙榜取舉人。下聯以春秋兩榜對上聯端午兩門,同時“春”、“秋”合成“春秋”,與上聯“端”、“午”合成“端午”相對應,可謂對答工巧,貼切自然。
一年端午節,明代大畫家文徵明路遇一書生,那書生吟一上聯要求作對,聯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別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聯語中有四處相重。文徵明隨口應對:“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上下聯自然天成,不露斧鑿之一痕,堪稱妙對,難怪那書生擊掌讚嘆不已。
相傳,古時一姓陳的才子,常與一姓李的才子作對互娛,一年端午節,兩人路過一湖畔,那姓陳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脫口而出:“天氣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兩人不禁相視一笑。上聯巧嵌“端午”、“清明”、“重陽”三個節氣名。下聯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個節令名。以天寒對日暖,形象鮮明,意境優美,別有一番情趣。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幅描述節令的對聯,聯云:“端午午時人賞午,立春春日客遊春。”端午節這天民間有包粽子、懸菖蒲、賽龍舟等活動,中午時分,戶戶過節,家家熱鬧。上聯正道出了民間過端午節的氣氛。“立春”以後,春回大地,人們紛紛外出踏青尋春,下聯正描述了民間此時遊春的情景。同時,上聯中的“三午”對下聯中“三春”,可謂嚴絲合縫,自然流暢,讀來興趣盎然。
據傳從前一少年,才學過人,一年之內,在端午節前應童子試,重陽節後應鄉試,兩次應試都順利通過,於是有人撰聯以示慶賀,聯云:“端午以前,猶是夫人自稱曰;重陽而後,居然君子不以言。”乍看此聯難以理解,其實,上聯的後半句出自《論語·季氏》“夫人自稱曰童子”,並隱去了“童子”;下聯的後半句出自《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並隱去了“舉人”。這樣,就明白此聯的內容是:端午前你還是童生,重陽節後,你便成了舉人,聯語貼切,獨具匠心。

好詞好句

好詞
哀思如潮愛才如渴愛財如命愛國如家愛民如子愛錢如命愛如己出愛如珍寶安堵如故安然如故安如磐石安如泰山安適如常白頭如新百聞不如一見暴跳如雷鼻息如雷筆大如椽表里如一表壯不如里壯賓客如雲賓至如歸兵敗如山倒不絕如縷操縱自如臣門如市臣心如水稱心如意澄江如練赤貧如洗觸目如故春山如笑春雨如油從諫如流從令如流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從善如流措置裕如大筆如椽丹心如故膽小如鼠倒背如流得婿如龍簟紋如水鼎鑊如飴動如脫兔度日如年斷決如流堆積如山對答如流多如牛毛恩德如山恩重如山耳聞不如目見防意如城紛亂如麻糞土不如風雨如晦風雨如磐福如東海復舊如初赴險如夷甘死如飴甘之如飴隔行如隔山恭敬不如從命詬如不聞骨瘦如柴冠蓋如雲觀者如堵觀者如雲歸心如箭果然如此鼾聲如雷好語如珠浩如煙海和如琴瑟恨如頭醋侯門如海恍如隔世恍如夢境揮汗如雨揮金如土揮灑自如諱莫如深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機變如神疾惡如仇急如星火家貧如洗堅如磐石健步如飛盡如人意靜如處女,動如脫兔舉如鴻毛,取如拾遺軍令如山可心如意空空如也爛醉如泥淚如泉湧
好句
1.海濤拍擊岩石和沙灘的聲音永無休止地喧響著。幾乎像一條白線似的浪花從遠處奔騰而來,猛碰到岸邊,發出富有韻律的激濺的聲音,然後迸著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間。後面一排浪花又緊接著追逐上來……
——秦牧《黃金海岸》
2.風親切地撫摸著海的綢緞似的胸膛,太陽用自己的熱烈的光線溫暖著它,而海,在這些愛撫的溫柔力量之下睡夢似的喘息著,使得沸騰的空氣充滿了蒸發的鹽味。淡綠的波浪跑到黃沙上來,拋擲著雪白的泡沫,它就在這滾燙的沙礫上輕輕地響著消散下來,潤濕著沙土。
——〔蘇〕高爾基《馬爾華》
3.他面前是一片壯麗寧靜、碧藍無邊、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的海。在眼光所能看到的遠處,海和淡藍色的雲天相連:漣波反映著融化的太陽,現出一片片的火焰。遠處連綿的群山,在晨霧中隱現著。
懶洋洋的波浪親切地朝著腳邊爬過來,舐著海岸的金色的沙灘。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4.月亮已經升得很高了。天空和大海也顯得更加清明可愛了。風,輕輕地吹著,掠過了銀波閃閃的海面,帶來了周圍小島上的五月的花香。在那銀波粼粼的海面上,有一條顯得特別明亮的銀色的光帶,筆直地通往月亮升起的地方,使人聯想起這是一條通往月宮的大路。這大路,就好像是一片燦爛的碎銀鋪成的。我們的船,就沿著這條碎銀鋪成的大路,迎著月亮,向前飛馳前進。
——竣青《海燕》
5.春光充滿著生氣,遍地的野草,幽伏在地上,在每平方尺的綠色之中,總有少女們的唇瓣似的不知名的小花點綴著,似乎她們的風姿與面貌有些特殊。嫩綠的麥苗,受了微風的吹拂,顯出裊娜窈窕的姿態,嫵媚地談笑。小溝里的水也被晨風微盪著,起了細微的漣漪。高出地面的土堆,遍身裝飾著野草和小花。似少女初發育的乳峰,點綴著豐滿的肉體——美的世界,
——艾蕪《思潮》
6.四月中的細雨,忽晴忽落,把空氣洗得怪清涼的。嫩樹葉兒依然很小,可是處處有些綠意。含羞的春陽只輕輕的,從薄雲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線:地上的人影、樹影都是很微淡的。野桃花開得很早,淡淡的粉色在風雨里擺動,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簡單而秀美。
——老舍《二馬》
7.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陽光溫柔地對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閃耀著,紅的星,黃的星,白的星。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
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每個人在春天裡都可以有歡笑,有愛情,有陶醉。
——巴金《春天裡的秋天》
8.春光在萬山懷抱里,更是泄露得很。那裡的桃花還是開著,漫遊的薄雲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為的是擋住太陽,使地面的花草在它的陰下避避光焰的威嚇。
岩下的陰處和山溪的旁邊長滿了薇蕨和其他鳳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
天中的雲雀,林中的金鶯,都鼓起它們的舌簧。輕風把它們的聲音拼成一片,分送給山中各種有耳無耳的生物。桃花聽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幾點粉淚,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聽得大醉,也和著聲音的節拍一會倒,一會起,沒有鎮定的時候。
——許地山《春的林野》
9.正是三月天,城外天顯得極高,也極清。田野酥酥軟軟的,草發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點一點的淡黃,使人心神兒幾分蕩漾了。遠遠看著楊柳,綠得有了煙霧,暈得如夢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時,枝梢卻沒葉片,皮下的脈絡是楚楚地流動綠。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著車,或是謀事;有的挑著擔,或是買賣。春光悄悄兒走來,只有他們這般兒悠閒,醺醺然。也只有他們深得這春之妙味了。
——賈平凹《品茶》
10.不管怎樣,冬天畢竟過完了。到了四月初,白晝變得溫暖,夜晚仍然寒冷,冬天還不肯退讓,可是終於來了溫暖的一天,打退了冬季,於是小河流水,百鳥齊鳴,河邊的整個草場和灌木給春潮淹沒,茹科沃河對岸的高坡中問那一大塊地方被一片汪洋大水占據,野鴨子在水面上這兒一群那兒一群地飛起飛落。每天傍晚,火紅的春霞和華美的雲朵造成新的、不平凡的、離奇的景致,日後人們在畫兒上看見那種彩色和那種雲朵的時候簡直不會相信是真的。
——[俄]契訶夫《農民》
11.一陣暖風吹來,帶著新生、發展、繁榮的訊息,幾乎傳達到每一個細胞。湖那邊的遠山已從沉睡中醒來,盈盈地凝著春的盼睞。田裡的春苗猶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動她們的嫩綠的衣裳。河岸上的柳絲,剛透出鵝黃色的葉芽。鳥雀飛鳴追逐,好像正在進行偉大的事業。幾簇村屋,形式大體一樣,屋瓦鱗鱗可數。住在那些屋裡的人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見春天降臨,大地將有一番新的事業,新的成功,他們也歡欣鼓舞:不貪懶,不避勞,在那裡努力工作著吧。
——葉聖陶《倪煥之》

相關信息

長期實踐,深刻體會

語文小報語文小報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訓練,我感到學生在辦報的過程中,增長了見識,活躍了思維,端正了學習態度,增強了綜合素質。全班大多語文生的語文作業做得規範整潔了,不少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學生經常向我詢問辦報時遇到的一些語文難題。特別是有一次,學生對我的答案提出了質疑,在我細心講
解後,學生終於明白,我暗暗吃驚的同時,驚喜辦報帶給學生的間接效應。
總之,堅持辦語文手抄小報,無論是對學生語文意識的形成,還是對學習方法的改進;無論是對語文知識的掌握,還是學習能力的提高;無論是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還是團結協作意識的形成,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辦語文手抄小報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語文手抄小報是以學生為主體,或“獨立創業”或“團體協助”而創作出來的能反映思想教育、語文教育和美育的綜合藝術。學生必須具備多種文化知識和能力才能辦出一張張圖文並茂的並能獲得大家好評的小報。堅持辦語文手抄小報,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又使得學生在美術、寫作、書法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明顯的進步。
2.有利於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形成,從而促進課堂教學。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求知慾,配合語文教學。
學生在辦報過程中,不斷積累語文知識,豐富想像力,促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都將有力地促進語文教學,使學生輕鬆地掌握語文知識。
(2)促進課外閱讀,形成優良學風。
語文小報語文小報

學生為了辦出一張張迷人的語文手抄小報,必須廣采博聞,進行大量的文字摘抄、圖畫剪貼和文章的寫作。他們常常廢寢忘食地查閱、聚精會神地選擇、一絲不苟地謄抄、認真負責地校對……這些都標誌著優良學風的初步形成。
(3)促進團結友愛,形成優良班風。
在辦報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幫與帶、學習與協作,可以促進學生相互了解,加深友誼。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逐漸達到內部的和諧,形成強烈的班集體意識。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語文學習。
辦語文手抄小報是一項認真細緻的工作。從打格子、收集材料、篩選材料到編輯、排版、繪圖、謄抄等一系列工作都要求學生要認真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嚴格要求、克服困難。而這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會轉移到對語文的學習上去。
3.有利於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一張好的語文手抄小報不僅能使人增長語文知識、陶冶情操,而且能給人一種美的藝術享受與知識的補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