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方孝孺(1357年—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 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誅十族。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是年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明惠帝時(1399年—1402年)任翰林侍講,頗受信任,凡大政多所諮詢,當時《明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於方孝孺之手。朱棣奪得皇位後要他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於是被殺,宗族親友株連者數百人。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他也視建文帝為知遇之君,忠心不貳,明成祖的第一謀士姚廣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否則“天下讀書的種子就絕了”,明成祖答應了他。南京陷落後,方孝孺閉門不出,日日為建文帝穿喪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強迫他來見自己,方孝孺穿著喪服當庭大哭,叫人反覆勸他歸順,不聽明成祖要擬即位詔書,大家紛紛推薦方孝孺,遂命人將其從獄中召來,方孝孺當眾嚎啕,聲徹殿庭,明成祖也頗為感動,走下殿來跟他說:“先生不要這樣,其實我只是效法周公輔成王來了。”方反問:“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自焚。”方問:“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國賴長君。”方說:“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並讓人把筆給方孝孺,說:“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詔不可草。”成祖暗壓怒火說:“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聲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氣急敗壞,恨其嘴硬,叫人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一面命人繼續將方孝孺關押獄中,一面搜捕其親戚家屬等人,以及他的學生,算作十族,押解至京,當著方孝孺的面,一個一個殺戮。每殺一個追問一聲,是否回心轉意。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服於朱棣的淫威。當弟弟方孝友被押到時,方孝孺看著因受自己牽累而行將就戮的弟弟,不覺淚如雨下。方孝友從容吟詩一首,寬慰方孝孺:阿哥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方孝孺也作絕命詞一首: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方孝孺被押到南京城聚寶門外磔死,遇難時年僅四十八歲。明代歷史地理學家王士性曾評價道:“自古節義之盛無過此一時者。”清代學者齊周華也認為:“靖難受禍慘烈者,亦莫若孝孺。無論知與不知,無不義而悲之。”老南京相傳明宮午朝門內丹墀上的血跡石,即為方孝孺頸血所濺而成,雨後看血跡石,血色鮮紅欲滴,嗅之似猶有血腥味!
方孝孺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上吊自殺,兩個女兒年未及笄,一齊投秦淮河自盡,受他牽連被殺的有八百七十三人,入獄和充軍流放者達數千。
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餘黨,朱棣採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誅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並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也是明朝宦官干政的禍根。
辨析
《明史·方孝孺列傳》只是說他被凌遲磔殺,並未記載被滅十族,株連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但明崇禎《《寧海縣誌·方孝孺傳》、《明史紀事本末》、明末鄉賢大家黃宗羲的《方正學孝孺》、《文正方正學先生孝孺》等大量文獻都記載他被滅了十族。另外,崇禎年間編纂的《熹宗實錄》也記載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還記載了當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逃出生天,假借余姓延續方姓一脈,至天啟二年,方孝孺十世孫伏闕上書以聞,得以贈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