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納切威

詹姆斯·納切威

詹姆斯·納切威(James Nachtwey)1948年生於美國紐約,是當今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最難忘的一次拍攝,是在家門口拍攝“9·11事件”。作品曾被《時代周刊》、《巴黎競賽畫報》等世界知名雜誌廣為刊登,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個人經歷

詹姆斯·納切威(James Nachtwey)是當今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1948年生於美國紐約。在20世紀70年代初,他開始從事戰地攝影工作,這時,正是他的同齡人反對越戰的時期。
James Nachtwey2006年完成了美國國家地理的任務,拍攝伊拉克戰地醫院;和名利場雜誌的任務,拍攝美軍使用橙劑在越南帶來的災難。他拍攝的內容包括戰爭以及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後移症。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他就象rambo一樣穿行於戰場之中,沒有安全帽,也沒有防彈衣。他所有的裝備就是一件白襯衫一條牛仔褲,還有纏繞於他腰間的攝影器材。他與死亡共舞。從1984年開始,James 就成為《時代》雜誌攝影師,5次贏得Robert Cap獎,多次獲得世界攝影大獎。

自學成才

在影展過程中,詹姆斯·納奇威爾向法國觀眾們講述了他的成長曆程。他1948年生於紐約,在麻薩諸塞州長大。小時候的詹姆斯並沒有顯現出攝影天資,父母也沒指望他將來成為一位攝影家。1966年,詹姆斯進入漢諾瓦小鎮的達特茅斯學院,在那裡學了4年藝術史和政治學。
在上學期間,詹姆斯出於好奇,向哥哥借了一台照相機。面對這個複雜深奧的玩意兒,詹姆斯無人求教,惟一的“老師”便是那本使用手冊。在掌握了基本的拍攝和沖洗技巧後,詹姆斯開始到大街上拍照,還自己掏錢租了一個暗室沖洗照片。他也開始去觀看一些攝影展。後來,他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家地方報紙謀得了一個攝影記者的差事。

與恐怖和災難為伴

詹姆斯·納奇威爾第一次拍到的戰爭場面,是1981年的北愛衝突,他當時拍了一些北愛共和軍成員絕食的照片。出乎意料的是,當他把部分樣片寄給大名鼎鼎的《新聞周刊》時,居然全都被登了出來。初試牛刀便小有收穫,詹姆斯備受鼓舞,並立志做一名真正的戰地記者。
從那以後,詹姆斯·納奇威爾的命運,就開始同全球動盪的地區聯繫在一起———從盧安達的種族大屠殺到塔利班的恐怖行動,從科索沃衝突到巴爾幹的人道災難,從中東地區的暴力事件到蘇丹的饑荒、車臣的炮火……都在他的相機里留下了真實和永恆的記錄。
對詹姆斯來說,令他最難忘的一次拍攝,是在家門口拍攝“9·11事件”。事發當天,他正好在紐約的家中,當第一架飛機撞入世貿大樓發出巨響後,詹姆斯將頭探出窗處,只見世貿大樓頂部已是濃煙滾滾。他拎起相機向外衝去。詹姆斯端起相機,一次又一次摁下快門……

反戰的戰地記者

在James Nachtwey(詹姆斯·納切威)的個人主頁的首頁上,寫著這么一段話“I have been a witness, and these pictures aremy testimony. The events I have recorded shouldnot be forgotten and must not be repeated."(我是一個目擊者,並且這些圖片是我的證詞。我記錄下來了這些事件都不應該被忘記,但決不能再重演。)
正如詹姆斯自己所說:“戰爭是恐怖的,戰爭狀態中的人民是不幸的。”他說,儘管有時也會在“出征”前做噩夢,他卻不能過多考慮自己的安危。有多少次面臨死亡的威脅,他已經記不清了。
對於詹姆斯來說,最糟糕的是,他的成功總是“建築”在一個個痛苦的場面上,雖然這種痛苦不是由他造成的。在接受《巴黎競賽畫報》採訪時,詹姆斯強調,跟所有的戰地記者一樣,他是任何戰爭的反對者。
為了讓時常被戰爭與衝突壓迫的神經得到些許放鬆,詹姆斯喜歡在閒暇時間看看書,跟朋友一起釣魚。但這樣“奢侈”的日子並不是很多。作為一名攝影記者,詹姆斯必須時刻跟蹤新聞熱點,他每天都會閱讀幾份重要報紙,並在網上和收音機里尋找報導線索。
詹姆斯·納奇威爾的作品曾被《時代周刊》、《巴黎競賽畫報》等世界知名雜誌廣為刊登,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不久前,他的攝影作品《廢墟———世界貿易中心》,獲得了第45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大獎。今年11月,以詹姆斯為主人公的專題紀錄片《戰地記者》,也獲得2002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提名。所有這些,使他成為美國最傑出的戰地攝影家之一。

歷程

1976年,James Nachtwey 在新墨西哥州正式成為了一名記者,很快的,在1980年,他搬到了紐約,並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為一些雜誌拍攝圖片。他的第一次海外經歷,是報導1981年北愛爾蘭的內戰中絕食的愛爾蘭共和軍。從那時候起,James Nachtwey 就致力於紀錄報導戰爭、衝突和嚴重的社會問題等題材。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他就象Rambo一樣穿行於戰場之中,足跡遍布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瓜地馬拉,黎巴嫩,西岸和加薩走廊,以色列,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斯里蘭卡,阿富汗,菲律賓,南韓,索馬里,蘇丹,盧安達,南非,俄羅斯,波赫,車臣,科索沃,羅馬尼亞,巴西,伊拉克等所有發生戰爭和局部衝突的國家、地區。 沒有安全帽,也沒有防彈衣。他所有的裝備就是一件白襯衫一條牛仔褲,還有纏繞於他腰間的攝影器材。他與死亡共舞。
從1984年開始,James Nachtwey就成為《時代》雜誌攝影師,5次贏得Robert Cap獎,多次獲得世界攝影大獎。2001年,他作為創始人之一,創辦了VII 圖片社。
這是一位冷僻而正義的攝影師,但是他的心中又充滿著對人類的憐憫。他說:“作為攝影師,最難受的莫過於覺得自己一切名聲和利益,都是建立在別人的苦難上。這讓我每天掙扎煎熬。我知道,如果有一天讓個人野心蓋過真正的同情,我就失去了靈魂。”
著名攝影師Ron Haviv這樣評價James Nachtwey:“除了他的專業技巧,Jim投身於戰爭與戰爭題材的奉獻精神也十分顯著。這種持續不斷的努力造就了如今他的令人驚嘆的歷史記錄。以他最近的作品Inferno(火海)為例,裡面都是他在九十年代完成的作品。這不止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你更可以從其作品中看出他想表達問題的深度。對那些媒體往往遺忘的地方,他投注了太多的時間。儘管現在越來越難得到別人的贊助與支持,他仍然繼續講述那裡的故事。很少有人只為自己工作並把作品結集出版。Jim 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因為作為一個攝影師,他實在是太棒了。他是我希望成為的攝影師的典型。我希望在某些方面能緊跟他的腳步。”

攝影作品

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精確的曝光、完美的構圖,黑白的畫面上是被彈火毀去臉容的小孩,頹垣敗瓦之中踽踽獨行的老者,牧場上兀自焚燒的茅屋那一刻詹姆斯·納切威會讓你說不出話來,俘獲你的眼睛失去說點什麼的能力,你能做的就是真誠地去感受這些作品,理解戰爭給人類留下的難以癒合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2002
最佳紀錄長片 (提名) Christian frei
Swiss Film Prize(Swiss Film Prize) 2002
Best Documentary (Bester Dokumentarfilm) (提名) Christian Frei
Rehoboth Beach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Audience Award) 2002 最佳紀錄片 Christian Frei
Peabody Awards(Peabody Award) 2004
(Christian Frei Film Productions).
News & Documentary Emmy Awards 2004
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 in a Craft: Cinematography (提名) Peter Indergand
Gent viewpoint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Canvas Prize) 2002 Christian Frei
Encounters South Afric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Audience Award) 2002 最佳影片 Christian Frei
Adolf Grimme Awards, Germany(Special Prize of the Ministry for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Sports) 2003 Christian Frei
Adolf Grimme Awards, Germany(Adolf Grimme Award) 2003 Documentary/Cultural (提名)

戰地攝影師

今年3月,瑞士著名電視製片人C·弗雷製作的記錄片《戰爭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With James Natchwey)獲奧斯卡最佳記錄片提名,這是以攝影師為題材的電影首次問鼎奧斯卡獎,記錄片的主人公J·納切威再次備受關注。
其實,納切威受到關注由來已久。1985年,他36歲時加入瑪格南圖片社,在過去20年中,得過各種各樣的攝影獎,還創造了一項新聞攝影記錄:採訪了20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所有的戰爭和衝突,被譽為是20年來“最勇敢、最重要的戰爭攝影師。”2001年底,由於在圖片銷售分成方面與圖片社產生分歧,他告別了瑪格南,和另外6名同行一起組織了一個新的小圖片社—Ⅶ,開了攝影師自己拍攝、管理、經營的先河。這是繼薩爾加多退出之後,瑪格南再次由於著名攝影師離開而面臨尷尬,惹得國際新聞攝影界議論紛紛。
為拍攝這部96分鐘長的記錄片,從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弗雷跟蹤採訪納切威長達2年之久,科索沃、雅加達、拉馬拉、東爪哇、紐約和漢堡等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拍攝方法也很特別:弗雷將一架特製的超小型攝像機掛在納切威的照相機上,不僅使觀眾可以看到這位著名攝影師如何觀察、如何拍攝,甚至可以使我們聽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門聲,現場感極強。電影用納切威的一段獨白作為開場白:“在現場的每一分鐘,我都在想要逃走,我不想看到所發生的這一切。但我是一個拿相機的人,我是按一下快門就躲開,還是應該負起攝影記者的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