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羅森儘管相信現代派詩人“艾略特所闡明的真理:詩與哲學是關於同一世界的不同語言”,但是,他的老師施特勞斯卻幫助他了解到,“兩種語言之間具有不可調和的緊張關係。”因此,與其說羅森在他的著作中試圖為這種“不可調和的緊張關係”提供一種折中的解決方案,不如說,他在力圖展現這種爭紛的複雜性與豐富性。從古希臘、特別是柏拉圖出發,羅森從多個側面關注尼采以來現代思想所面臨的危機。既考察“哲學向詩投資”所帶來的歷史主義、虛無主義後果,同時也反思將哲學等同於冷酷的數學,而使自身淪亡為技藝、使對哲學的愛欲歸於淪落的慘劇。
目錄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序言
一 哲學與詩的爭紛
三 柏拉圖神話:“反向運動的宇宙”
四 柏拉圖《斐德諾》中的非愛者
五 蘇格拉底:作為隱藏的愛者
六 愛欲在《理想國》中的作用
七 思想與解覺
八 海德格爾的柏拉圖解
九 如何言說“無”?
十 尼采的“柏拉圖主義”評述
譯後記 精神界的永久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