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詩經》收錄了我國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之間產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主要出現於當時的北方中原地區,是根植於我國黃河流域古老文化土壤中的藝術花朵,它以貼近現實,淳樸自然為特徵,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我國文學園林中最早的碩果。
現存《詩經》一書,是按風、雅、頌分類編排的。為什麼有這種劃分呢?原來《詩經》中的詩篇,有的原本是人民口頭上傳唱的民歌,有的雖是文人的創作,也是經樂師配樂後用來演唱的,它們都是“歌詩”,與音樂有關。由於這些歌詩的來源、產生的地域不同,樂調也有所不同,所謂風、雅、頌,乃是按樂調劃分的類別。風,土風俗曲的意思,是指當時各諸侯國所轄不同區域的地方樂曲。它占《詩經》作品的大部分,主要是上述各地區的民歌。雅,指當時周王朝國都(豐、鎬)附近地區的樂曲。其中有民歌,也有文人創作。頌,是古代祭神祀祖用的歌舞曲。曲調肅穆而徐緩,與一般樂曲不同,故單成一類。大約是當時王朝中的史官或巫祝(掌管祭祀活動)創作的。
編輯推薦
本書為2007年7月第1次印刷。
中國詩歌有著久遠的傳統。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就出現了一部經當時樂師之手收集、編輯起來的詩集——《詩三百篇》,也就是被後世儒家學者所尊稱的《詩經》。《詩經》收錄了我國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之間產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主要出現於當時的北方中原地區,是培植於我國黃河流域古老文化土壤中的藝術花朵,它以貼近現實,淳樸自然為特徵,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我國文學園林中最早的碩果。現存《詩經》一書,是按風、雅、頌分類編排的。
目錄
風
周南
召南
邶風
鄌風
衛風
王風
鄭風
魏風
唐風
秦風
陳風
檜風
曹風
豳風
雅
小雅
大雅
頌
周頌
魯頌
商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