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七月流火

詩經七月流火出自《詩經·國風·豳風》。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所謂“流火”,《辭海》縮印本第952頁釋義:“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曆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時暑熱開始減退。”另孔穎達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由此可見,“七月流火”雖與節氣、氣候有關,但絕不是形容暑熱之詞。故余冠英《詩經選譯》對此說得更為簡潔明了:“秋季黃昏後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七月”指夏曆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不是繞太陽運行的火星),即心宿。
“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曆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曆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曆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而並不像字面意思所說的那樣,天氣如火熾一般炎熱,這是錯誤的理解。
心宿確切的說應該是心宿二(天蠍座的一顆亮星,也有人叫天蠍之心,即天蠍座α星,天蠍有三顆星都叫心宿)。古代稱“大火”,是十二次之一(十二次是古代紀年方法,歲星運行一周天為一次,十二次分別是:星紀、玄枵xiao、諏zou訾zi,降婁、大梁、實枕、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