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言[寶山鋼鐵總廠建設工程第一任指揮]

許言[寶山鋼鐵總廠建設工程第一任指揮]

許言(1917年2月15日~1998年11月22日),原名許炎,曾用名許彥,1917年2月15日生於吉林省九台縣卡倫鄉計家窪子村。曾就讀于吉林省立一師,在校期間閱讀了大量左翼作家作品。曾參加“一二九”運動。1936年考入東北大學,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七七事變”後參加八路軍,1938年入黨。光復後進入東北,先後任吉北專署松江辦事處主任、吉北地委民運部長、兵站政委、山河縣縣委書記、吉林江北化工廠廠長、本溪市委代書記、寶鋼黨委書記。1998年11月22日在上海病故。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許言,吉林省九台縣人。民國24年(1935年)在北平東北大學讀書時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民國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吉林、山東、東北地區歷任宣傳部長、地委書記、縣委書記、中心縣縣長等職。1948年起,歷任吉林化學廠廠長、本溪煤鐵公司經理、中國共產黨本溪市委第二書記、本溪鋼鐵公司代經理。1953年任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副局長、冶金工業部鋼鐵司司長。曾赴蘇聯學習考察冶金工業。

許言曾當選為中共上海市委第一屆候補委員,市第七、八、九屆人民代表。1983年當選為市人大常委委員、科教文衛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聘任市政府市政工程諮詢小組成員,科技領導小組組長、計算機領導小組顧問,曾任中國企業未來研究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人生貢獻

1958年1月,上海市建立冶金工業局,許言首任局長兼黨委書記。是年,全國貫徹“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在工業“以鋼為綱”方針指導下,全國掀起“大辦鋼鐵”的熱潮,中共上海市第一次黨代會決定上海鋼產量要從1957年的49萬噸增長到120萬噸。但上海鋼鐵工業原有基礎十分薄弱,自身沒有礦山資源,許言肩負重任,任務艱巨,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支持下,他依靠和帶領其他領導幹部制定和調整“二五”計畫,籌劃建設項目,在全市各行各業支援下,開展了大規模的基本建設,他身先士卒深入現場,促使重點煉鋼車間和配套設施快速建成,在他主持冶金局領導工作期間,先後建立起上鋼五廠、矽鋼片廠等6家鋼鐵廠和鐵合金、碳素製品等2個輔助材料廠,擴建了上鋼一廠、三廠等10家鋼鐵廠和2個耐火材料廠。為解決上海鋼鐵生產“無米之炊”的問題,他積極規劃並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在江蘇、安徽、山東、浙江等地建立三個輔助材料礦和一個煉鐵基地。在上海鋼鐵工業三年大發展時期,許言提出“上海要擴大品種,發展高、精、尖、新材料,把冶金工業辦成百貨公司那樣,多品種,高質量,國家需要什麼,我們能生產什麼”。在60年代初,國民經濟第一次大調整,大批基建項目停止施工下馬,許言同志要求冶金行業“保留種子”渡過難關。在他的戰略思想指導下,一些事關軍工新材料的關鍵車間和改造工程得以續建配套,為日後發展國防尖端工業所需的新材料創造了條件,在他任職期間,上海冶金行業已形成215萬噸鋼和180多萬噸鋼材的生產能力,板、管、絲、帶,中小型材品種較全的鋼鐵工業基地。

1960年7月,調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共華東局科委副主任,十分關心支持冶金工業,給冶金系統立項出題,協調科研攻關,特別是對當時國家急需和緊缺的金屬,如鎳、鉻、鈦、鈷和稀土元素的冶煉提純,在他的指導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多成果,填補了一批國內空白。1960年初,中國核工業急需一種重要元件(同位素分離膜),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部署上海進行科研攻關,許言任領導小組組長。在他組織指揮下,冶金局建成一家專業工廠。不到兩年時間,完成首批甲種分離膜的研製任務,並投入批量生產,對中國自力更生生產核燃料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開拓上海煉鋼所需的生鐵資源,1977年,國務院批准在上海建設寶山鋼鐵總廠,許言任寶鋼工程指揮部第一任指揮、指揮部黨委書記。他身居現場,不辭辛勞,精心籌劃建設工程,為寶鋼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