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汪德濤,林亨耀主編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9-1版 次:1頁 數:779字 數:1621000 印刷時間:2009-9-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111275695包 裝:精裝
內容簡介
本手冊論述了摩擦、磨損與潤滑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知識,潤滑材料及其性能檢測和評定,潤滑系統的設計和潤滑裝置,典型機械零部件及設備的潤滑,密封技術,機械設備潤滑狀態的監測與診斷技術,設備潤滑管理與維護等方面的內容。提供了有關的最新技術標準和參考資料,並附有潤滑技術常用名詞術語、圖形符號,國內外潤滑油、脂品種對照,設備潤滑常用資料,潤滑油、脂產品及試驗方法標準目錄等。
本書內容系統、全面、實用,是從事機械設計、潤滑技術和設備維修技術人員的必備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第1篇 摩擦、磨損與潤滑
第1章 摩擦與磨損概論
1.1 緒論
1.2 固體的表面性質與接觸
1.2.1 表面形貌
1.2.2 表面的物理化學特性
1.2.3 固體表面的接觸
1.3 摩擦
1.3.1 摩擦的類型
1.3.2 摩擦的機理
1.3.3 滾動摩擦
1.4 磨損
1.4.1 磨損的類型
1.4.2 磨損的機理
1.4.3 磨損形式的轉化
書摘
第1篇 摩擦、磨損與潤滑
第1章 摩擦與磨損概論
1.1 緒論
任何機器的運轉,都依賴其構件在約束條件下的相對運動來實現,而相互作用的表面之間,在相對運動時必然會產生摩擦與磨損。摩擦學就是研究相對運動中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學與技術,也就是研究作相對運動物體的相互作用表面、類型及其機理,中間介質及環境所構成的系統的行為與摩擦及損傷控制的科學與技術。潤滑就是用潤滑劑減少兩摩擦表面之間的摩擦和磨損,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壞的措施。
從摩擦學的歷史演變過程看,摩擦、磨損與潤滑對人類的物質生產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類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和動物分開”。據歷史記載,兩萬多年前中國古代舊石器時期的柳江人、資陽人、河套人和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已經初步掌握了使用燧石錐子洞穿骨頭和鹿角的穿孔和磨削技術,並學會取火了。由此可見,中國在套用摩擦取火方面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在古代早期的生產工具方面,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期(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000年)古人已經使用陶輪或制陶旋盤來修飾陶器表面,在由木材、石材或陶質材料製成的旋盤下面的軸樞和承窩就是最原始的滑動軸承。在國外,近東地區的烏爾(Ur)王朝(約公兀前2500年)時期也有這類陶輪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