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記憶會撒謊》內容簡介:記憶伴隨著我們每一天,但我們並不了解它,市面上也少有通俗易懂的作品。本書的兩位作者,一位是東京大學解剖學教授,一位是著名脫口秀主持人,他們以日本人的細膩和精細,告訴我們——為什麼記憶會撒謊。在中國的新版本增加了有趣精美的插圖。
作者介紹
養老孟司:1937年生於神奈川縣,東京大學醫學系解剖學專業畢業。1995年辭去東京大學醫學教授一職後,被授予名譽教授。1989年以《身體的看法》獲得三得利文藝獎。2003年暢銷書《傻瓜的圍牆》出版,並獲得每日出版文化獎的特別獎。其他著作有《唯腦論》、《歡迎來到解剖學教室》、《身體文學史》等多部作品。
古館伊知郎:1954年東京都出生,1977年立教大學畢業後在朝日電視台工作, 1984年退社後,主持夜間廣播、F1實況等多個節目。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記憶和我們的語言有關
突然“失憶”:一瞬間什麼都不記得
發生在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中的遺忘
為什麼無聊的小事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由“爺爺”一直聯想到“泡芙”的記憶星座圖
什麼樣的記憶會留下,什麼樣的記憶會忘掉?
實況解說員與解剖學教授的共同點
第二章 千萬別100%相信你的記憶
衛生間結構導致男女記憶大不同?
並非存心說謊,是記憶自身在悄然變化
記憶會自動編織故事,真的嗎?
那些努力忘掉的記憶殘骸變成了噩夢
感情是大腦的“偏見”,但這樣更有效率
別以為你能記得做過的夢
第三章 記憶、忘卻與幸福
健忘就像突然“當機”
真想記住的話,最好帶著感情去記憶
危機時刻,記憶一瞬間被激活,
痛苦帶來記憶烙印,幸福只會安詳朦朧
“羅馬房間記憶法”有用嗎?
什麼都牢記不忘也是一種不幸
第四章 那些溫暖回憶帶來了什麼
腦海中的記憶相冊隨時可以翻看
記憶畫面的“拍攝”手法因人而異
我們為什麼會對某些“無用的小事”產生懷舊感?
為什麼明明記得“Q太郎”的樣子卻畫不出來?
童年的記憶無意間形成了以後的風格
第五章 記憶和我們的身體有關
為什麼一旦學會騎車就再也不會忘記?
為什麼無法重複打出好球的揮桿方法?
身體記憶與“儀式感”
被身體深深記住的習慣不會忘記
大腦常常產生錯覺
“自我”、“無我”和腦前葉
第六章 引發鄉愁的記憶
小時候吃過的東西,那種滋味會永遠記得
“好吃不好吃”?“豬肉還是雞肉”?
氣味和記憶深處的東西緊密連線著
為什麼味道和氣味很難用語言再現?
聲音打動人心,“百見不如一聞”也有道理
欣賞俳句需要動用大腦的五感
第七章 大腦的不可思議之處
耳朵有自動“消除雜音”的功能
沒有“絕對音感”反而比較高級
語言左腦,藝術右腦
日本人發明了漫畫中的對話框
第八章 放下與重新開始
“人”,是之前所有記憶積累起來的結果
人腦中的活動會不斷轉變
現代人忘記了應該怎樣對待死亡
擅長重新開始的日本人同樣擅長更換
日本式的重新開始,拯救日本的危機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