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記事珠》是清朝學者錢泳所抄錄的嘉慶十三年有關人員出使琉球的文字,極可能是沈復《浮生六記》卷五的佚文。
公元1808年,沈復以“司筆硯”身份,隨同齊鯤等出使琉球,途中,沈復以生動簡潔的筆觸記下了在釣魚島領域祭海的場景:“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記事珠》中明確指出,琉球國西部領域是從姑米山(現沖繩的久米島)開始的,黑水溝是中國(當時的清朝)與琉球的分界線,很明顯,釣魚島在中國領土內。
錢泳《記事珠》筆記為經折裝(因歷代刊刻佛經道藏、古代奏摺、書簡常用此裝裱形式以便摺疊翻閱,又稱摺子裝),整體拉冊,前後楠木硬封,馮其庸先生題封。其紙質為典型的清代竹紙。每半頁高25厘米,寬15.5厘米,半葉12至14行不等,每行29至36字。整部四冊計28面,其中抄錄沈復《浮生六記》占18面,約6200餘字。其餘皆為錢泳自撰《浮生六記》條目、《履園叢話》底稿及其他極具研究價值的札記。
《記事珠》筆記的時間跨度達三十七年,即從公元1805年(嘉慶十年)始至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止。筆記從嘉慶十年即錢泳時年四十七歲始不是偶然的。據《錢泳年譜》載:這年二月錢泳被成親王召見“奉旨”刻《詒晉齋帖》,又據《清史稿》嘉慶大事記有“皇十一兄永瑆工書法,命自選所書刻石,賜名《詒晉齋帖》,並以手詔為序。”永瑆即成親王,為乾隆第十一子又為嘉慶皇帝兄長。和坤在嘉慶四年以罪誅,其園第即被嘉慶帝賜給了成親王,而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陸機《平復帖》也被皇太后賜給了他。被成親王召見“奉旨”,對作為書生的錢泳不啻是個人生轉折點,因其沾上了“皇氣”,所以後來錢泳能出入成親王、英和等皇親貴胄之府,又可轉益遊歷於當代的頤學。而在經濟上對錢泳確有了很大的改觀可謂“名利雙獲”,這些人文史料《記事珠》筆記中頗多述及。錢泳也是不辱使命終使成親王《詒晉齋帖》、英和《松雪齋帖》等帖的技藝書刻堪稱雙壁而海內風行,成為傳世典範之作。因為刻帖多為唐碑、行書尊“二王” 、趙孟頫帖學一脈,而隸書則效法漢代隸楷規範的公文體,錢泳的書法風格必然在此體系下。
釣魚島內容
清嘉慶年間墨跡本《記事珠》上記載:嘉慶十三年(1808年),大清王朝頒旨冊封琉球國王。此年二月十八日,正使齊鯤(太史)、副使費錫章(侍御官)、學者沈復(太史司筆硯,字三白,《浮生六記》作者)等出京。同年閏五月二日,他們從福建出發,分乘二船一同前往琉球國。五月十一日,“始出五虎門。向東一望,滄茫無際,海水作蔥綠色,漸遠漸藍。”五月十二日,過淡水。五月十三日辰刻,“見釣魚台,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后。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十五日午刻,遙見遠山一帶,如虬形,古名琉虬,以形似也……”。
此段文字的記載,是中國擁有釣魚台(即釣魚島)主權的鐵證。據悉,文字中清楚地記錄了沈復等人於嘉慶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辰刻見到釣魚台(即釣魚島),隨後祭天后(媽祖),順利過了黑水溝(即中流海溝),於十四日早隱隱看見姑米山,才進入琉球國界。
發現及考證
2005年秋,一個星期六的清晨,彭令來到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一個偏遠的地攤上,被一本外表破爛、封面寫著《記事珠》的手抄本吸引。本子破爛,但裡面的字卻寫得好,開價很高。幾番討價還價後,彭令才高價將該書買到了手。連續多天的辨別後,彭令驚奇地發現,他無意中購得的古書,竟然是清代中期著名學者、書法大家錢泳的“筆記本”。
此後,多次相約後,彭令將古書呈送給著名古文獻專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審鑒,辛教授認同彭令的查證結果。2006年,彭令拿著經辛德勇鑑定的《記事珠》到中國書店春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公開拍賣,但因沒有合適的買家,古書稿流拍。
拍賣會結束,彭令又拿著書稿,找到天津古籍版本專家張振鐸,將破爛的書本大體分為雜記、金石字畫、《履園叢畫》草稿及信札底稿四部分,並請高手裝裱成冊。
彭令開始逐字逐句查證。翻閱《記事珠》中的雜記部分《冊封琉球國記略》時,他見文中提到齊鯤、費錫章、沈復等清代人物。
逐一查證這些人物,彭令驚奇地發現,錢泳所抄錄的嘉慶十三年有關人員出使琉球的文字,極可能是沈復《浮生六記》卷五的佚文。網購來多達百餘斤相關書籍資料,並參考台灣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蔡根祥教授《浮生六記》的研究成果,彭令了解到,《浮生六記》在沈復身後才刊行於世,但不久即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光緒三年才被人偶然在蘇州發現,但“六記已缺二”。其後流傳的所謂《浮生六記》足本,後兩記均為偽作,這讓他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
往返於國家圖書館、搜尋眾多關於《浮生六記》的資料,直至聯繫蔡根祥等一批專家學者,彭令求證出錢泳抄錄的6200多文字,正是沈復的《浮生六記》第五記《中山記歷》(原名為《海國記》)中的內容。
2012年3月12日,依據彭令的發現,人民文學出版社專門出版新增補的《浮生六記》。在該書的出版說明中,特地指明:可喜的是,最近有收藏者發現了沈復同時代人,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的《記事珠》手稿,其中有關於沈復和《浮生六記》的重要文獻。特別是《冊封琉球國記略》一篇,更被多位學者認定為抄錄失傳的《海國記》的初稿本。
2006年春季拍賣會後不久,彭令接到香港一位神秘人電話,表示願出高價希望他轉讓。行家們的出手,更讓彭令加深了對《記事珠》的研判,遠在台灣高雄的蔡根祥教授,更是在自己研究的同時,積極支持彭令的研究。
考證過程中,曾經在轟動一時的“香港龔如心遺產糾紛案”中進行文字鑑定的我國著名文檢專家擔當技術顧問,確證《記事珠》與舉世公認的錢泳書法“儔游紀勝”為同一人書寫。專家同時作出判斷,錢泳與沈復為同時代人,他親眼目睹了《浮生六記》並作了抄錄。
隨著研究考證的深入,《記事珠》中浮現出失傳已久的《浮生六記》中第五記初稿《海國記》。驚世的發現,在短短的時間內,讓這本手抄本成了眾藏家甚至日本許多人士青睞的珍品。2008年,在多位行家高價購買《記事珠》不成後,一位神秘收藏者表示,沈復與他同為蘇州人,他願出60萬元收購此書,並提出要捐給蘇州博物館。 但彭令多方打聽,蘇州博物館根本不知道這件事。2009年年底,日本的一位藏家也給彭令打來電話,開出的價格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彭令當即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