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問後等待裁決

星河

【姓名】星河
【原名】郭威
【性別】男
【年齡】41
【星座】螃蟹
【血型】O型
【職業】
專職:雜誌科幻專欄編輯,灕江出版社《中國年度最佳科幻小說選集》主編
兼職:北京作家協會契約制專業作家
【收入】所有作品的稿酬(連續數年唯一的收入來源)
【最厭惡】戰爭
【迄今為止生命中最幸福的事】作品獲得了最高獎勵:讀者的喜愛
【生活中最尊敬的人】導師吳岩
【生活中最嚮往的地方】《科幻世界》編輯部
【生活中最不屑一顧的事件】1999年世界末日
【目前最希望】有自己的房子
【人物簡介】
星河,畢業於建築學專業,創作時堅持體現科幻小說的藝術本質。語言特點鮮明,被吳岩稱為“青春期心理科幻”。
對於愛好科幻小說又經常上網的讀者來說,星河應該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名字。在很多網站都有他的作品集。他的《決鬥在網路》、《夢斷三國》、《同室操戈》等一批有關網路的科幻作品,肯定能夠在許多網民那裡引起共鳴。在他的作品中,我們既能跟隨作者在虛擬世界中體會驚心動魄而又有驚無險的精神探險,又能多一份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獨特感受。
在他看來,“科普作品是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科幻小說則能對讀者進行有益的啟迪。”他認為,科普作品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它的興衰可以決定和反映出一個國家國民科學素質的高低。而科幻作品像所有的文學作品一樣,並不承擔任何額外的義務——包括科普(狹義)和預測,儘管一部優秀的科幻作品往往能夠起到這兩種效果。事實上科幻作品所要普及的是一種科學的人生觀,普及一種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而它的“預測”,只是向我們展示了文明發展的各種可能。

走上科幻之路

星河走上科幻之路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他從國小起就十分喜歡科幻作品,是這種酷愛使他走上了科幻創作的道路。而他之所以堅定地走了下去,則是因為他遇到了也是科幻小說家的吳岩。90年代初國內科幻創作潮漲潮落,當他幾乎對這個自幼開始的愛好感到絕望時,在北師大修了整整一學期吳岩老師的“科幻小說評介與研究”的選修課。這次學習使星河第一次知道自己對於科幻的無知,同時也看到了中國科幻的最後一線希望——在當時的情況下投身到這一職業中仍然是一種相當大的冒險。吳岩老師逐字逐句地幫他修改作品,有時候一個短篇竟讓他修改近10遍。更重要的是,吳岩不但教他如何寫作,也教他如何做人。從吳岩那裡,他確立了自己在科幻創作上追求的目標。
當我們閱讀星河的作品時,也許很難體味他創作時的艱辛。科幻小說的創作在我國還處在開創階段,很多問題還沒有拎清。比如,科幻作品究竟屬於兒童文學還是成人文學?是通俗文學還是純文學?如何對待和處理科幻作品中科學和文學的關係?等等。
對科幻創作懷有的使命感,使星河不可能不在創作中對這些問題作出自己的回答。在星河看來,以讀者對象為標準的劃分,不能代替作品形式與文學題材的劃分。在我國,科幻始終屬於兒童文學。星河無意貶低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在我國的地位問題,並不是他不喜歡把科幻歸入其中的原因。在所謂的通俗文學與純文學之間,星河寧願稱自己是一名通俗文學作家。
當有人對星河提及港台通俗文學的三大支柱正是“武俠、言情和科幻”時,他也只得無可奈何地笑納。其實星河所理解的科幻與那兩個地區所流行的概念完全不同。事實上在認可通俗文學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否認它的社會價值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星河並不是像躲避窮親戚一樣躲避通俗文學的秋波。他認為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科幻小說姓“科”還是姓“文”。
每當一篇新作問世,都會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指摘:但凡具備一點科學知識的讀者都敢站出來評點其中的科學漏洞,並因而置疑整篇作品的立意基礎;還是這篇作品,往往會從另一個方向獲得同樣力度的批評,稍具文學品味的讀者都會認為其中的科學描述過於冗長艱澀。這種指責實在是有欠公正。歷史上所有科幻作品都有致命的科學硬傷;文學一寧要遠離科學描述的規定,也是一種奇怪的邏輯。在這方面,星河體會到了科幻作品創作獨特的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