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7條規定,三種收入為不徵稅收入: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徵稅收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26條對上述三種收入做了解釋性說明。
計稅所得額是按稅法規定計算出的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是徵收所得稅的依據。所得稅稅法明確規定了對生產經營和其他所得計算徵收所得稅的範圍、項目或數額,計算各項收入、成本費用的標準,以及允許在稅前列支的稅金和營業外支出等。因此,納稅人的各項所得並不一定等於計稅所得額,必須嚴格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和核定計稅所得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7條規定,三種收入為不徵稅收入:
1、財政撥款;
2、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3、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徵稅收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26條對上述三種收入做了解釋性說明。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扣損後的餘額。
什麼是應納稅所得 應納稅所得的項目 應納稅所得的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計稅依據又叫稅基,是指據以計算徵稅對象應納稅款的直接數量依據,它解決對徵稅對象課稅的計算問題,是對課稅對象的量的規定。計稅依據按照計量單位的性質劃分,有...
類型 形式 構成計稅毛利=營業收入-計稅成本;計稅毛利率=計稅毛利/預售收入
稅務處理 操作案例計稅基礎(Tax Basis)是2006年發布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
分類 舉例說明 調整信息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後的餘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企...
確認 計算原則 計算方法 術語 套用舉例《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經2014年12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2014年度第4次局務會議審議通過,2014年12月27日國家稅務總局令第35號公布...
辦法信息 辦法內容 辦法解讀所謂計稅工資,是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外允許扣除的工資、薪金標準。現行的計稅工資的人均月扣除最高限額為3500元,最早為800元,2006年7月1日改為1...
概述 標準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公式 規定《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的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去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減去20%的費用,其餘為應納稅所...
由來 計稅金額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