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百納”的出處
據史料考證,“解百納乾紅”出自張裕人之手,可追溯到上世紀30年初,其取名是秉承張裕創始者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從創建之初,張裕人就立志將“解百納乾紅”打造成抗衡“西洋”的國際知名品牌。張裕曾在1939年4月7日出版的《釀造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關於葡萄酒的分析報告,大膽公布了張裕“解百納乾紅”和歐洲國家葡萄酒的分析指標對比,從而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拉開了“解百納乾紅”叫板國際名牌葡萄酒的序幕。解百納歷史
1931年:誕生
張裕公司在煙臺的葡萄園經過多年嫁接改良,培育出一個後來被國際上廣泛認可的由中國人培育的釀酒葡萄品種——蛇龍珠,張裕以蛇龍珠作為主要釀酒原料,調配赤霞珠等葡萄品種,釀造出一種全新口味的乾紅,後來被命名為解百納。1934年:命名
張裕總經理徐望之請來一幫文人墨客,聚首煙臺國際俱樂部,為這種乾紅研究命名。徐望之從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攜海納百川”的經營理念得到靈感,將之命名“解百納”。1937年:商標註冊
1936年9月15日,張裕公司為解百納申請註冊商標。1937年6月28日,經當時的中華民國實業部商標局批准,張裕公司正式註冊了解百納商標,註冊證書號為“第33477號”,該檔案現存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70多年來,張裕公司始終將“解百納”作為一個品牌和一個註冊商標在使用。1939年:媒體宣傳
在1939年的《釀造雜誌》(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四月一日出版)第二期第18頁“張裕葡萄酒之分析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一文中,張裕公司生產的乾紅葡萄酒就有“解百納”這個品牌。1959年—1992年:3次商標註冊申請
1959年,張裕“解百納”商標向當時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註冊,並準予備案。
新商標法頒布後的1985年和1992年,張裕公司又將“解百納”商標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
1980年代:成立解百納乾紅中心試驗室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第一代女釀酒師、張裕當時的總工程師陳朴先的帶領下,張裕成立解百納乾紅中心試驗室,在繼承的基礎上完善了配方和釀造工藝,使解百納乾紅成為中國高端葡萄酒的標誌性品牌。1987年:布魯塞爾金獎
第25屆布魯塞爾世界優質產品評選會上,張裕解百納乾紅榮獲金獎。1988年:張裕解百納獲山東省優質產品稱號
2001年:張裕解百納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優質葡萄酒著名品牌”稱號
2002年:獲準註冊
2月,張裕“解百納”商標得到國家商標總局批准。5月,張裕拿到了商標註冊證書。2002年—2008年:商標複審
長城、王朝、威龍等企業向國家工商總局遞交有關撤銷張裕“解百納”商標專用權的申請書,引發“解百納”商標智慧財產權爭議,從而進入到商標複審階段。2005年:亞洲最佳紅葡萄酒獎
在《Wine&Dine》雜誌2005年度“亞洲最佳酒類”(SAWA2005)評選會,張裕解百納乾紅又在紅葡萄酒系列位居榜首。
2005年:國際化
出口到歐洲14個國家,張裕解百納以其獨特的東方韻味征服了歐洲人挑剔的口味。品牌榮譽
張裕“解百納”作為行業高端品牌代表之一,多次在 布魯塞爾等國際博覽會上獲獎,而在“世界500強財富論壇”的上海年會和“99巴黎·中國文化周”上,張裕解百納更是獨領風騷,被指定為宴會唯一專用的葡萄酒。目前,張裕“解百納”已遠銷歐洲14個國家,進入了3000多家超市、數百家葡萄酒專賣店、FOUR SEASONS 等多家五星級酒店以及郵購銷售系統。透過張裕“解百納”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我們認為品牌建設之路,一定是技術創新之路、品牌創新之路。解百納四大等級
優選級:寶石紅色;香氣純正、優雅,果香較濃郁,具有橡木香,口感協調,舒順。具有品種典型性。特選級:寶石紅色;香氣純正、優雅,果香濃郁,橡木香較濃郁,口感舒順、較醇厚。有結構,具有品種典型性。
珍藏級:深寶石紅色;香氣純正、優雅,愉悅,具有成熟漿果香氣,橡木香與酒香協調、典雅,具有陳釀香氣,入口柔和,口感圓潤、醇厚,芳香持久。有骨架,具有品種典型性。
大師級:深寶石紅色;香氣純正、濃郁,具有成熟果香,具有黑加侖漿果香氣,具有濃郁的橡木香,橡木香與酒香協調,具有陳釀香氣,入口柔和,口感圓潤、豐滿,芳香持久。具有結構感,典型性強。
解百納誤會來源
究其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張裕實際擔負了全國葡萄酒培訓基地的重任。當時,根據國家輕工部指示,張裕公司負責承辦葡萄酒釀酒大學,面向全國為國家培養釀造葡萄酒的專業人才,並將張裕公司作為教學基地。
為便於講課和現場教學,教員和技術工人在車間現場習慣地把赤霞珠、品麗珠和蛇龍珠等葡萄品種釀造的原酒,稱為生產“解百納”的酒。因此,導致部分學員誤認為上述葡萄品種就稱為“解百納”,這就給後來關於解百納的錯誤說法留下了隱患。
據介紹,從3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國家的各種書刊著作上都沒有出現“解百納”是一種品種的說法。直到80年代之後,部分書刊才出現這種說法,將赤霞珠稱為解百納,品麗珠稱為解百難、卡門耐特,這是因為當時國內關於葡萄酒的資料不多,而且翻譯上有所偏差,這在某種程度上就誤導了一些作者。因此,後來關於解百納的種種說法十分混亂,以至於解百納之爭才有隙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