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清肝湯

解毒清肝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皆春眼科證治》。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風之功效。主治凝脂翳初起,風熱偏盛,胞瞼微浮,白睛赤脈縱橫,羞明流淚,結眵粘稠,風輪出現肥厚星點,或凝脂成片。

基本信息

組成

銀花15g,柴胡、歸尾各6g,酒黃芩9g,秦皮3g,赤芍、車前子各9g,防風1.5g。

功用

清熱解毒,瀉火除風。

主治

凝脂翳初起,風熱偏盛,胞瞼微浮,白睛赤脈縱橫,羞明流淚,結眵粘稠,風輪出現肥厚星點,或凝脂成片。

方義

方中銀花清熱解毒;柴胡、酒黃芩清瀉肝膽火邪,秦皮清肝退翳,赤芍、歸尾活血通絡以退目中之赤腫,車前子清肺養肝以明目,防風搜逐肝中之風以散邪。

附方

名稱:解毒清肝湯

組成:黃連、鬱金、薑黃、玄參、全蠍各10g,黃芩、黃柏各15g,半邊蓮、鉤藤(後下)、生地各30g,麥冬、太子參各20g,龍膽草5g

用法:1.輕型,1日1劑,服2次;中型,1日1劑半,服3次;重型,1日2劑,服4次,或每小時鼻飼1次。並囑多吃西瓜,頻飲鮮鳳仙花全草(搗)汁或煎汁。2.外治取高位繃帶束縛(蛇傷24小時以內者,即於傷口上方跨過一個關節處用繃帶束縛,注意束縛之鬆緊度,一般束縛2天);採用3%雙氧水反覆沖洗傷口;在局麻下,用手術刀於蛇傷牙痕中間作“米”字型切口(若有殘餘蝮蛇毒牙則務必取出),再用力擠壓排出毒液;也可不作切口,僅刺“八邪”、“八風”穴。然後患肢(除傷口外)遍塗行水解毒丹(雄黃、九靈脂、匯濱丹各等分,研末混勻,用50%酒精調呈糊狀),傷口處蓋濃鹽水紗布,一般塗藥半小時就能止痛,並有消炎退腫作用

主治:蝮蛇咬傷

出處:《外科常見病實用方》

功用:解毒清肝,息風護心

名稱:解毒清肝湯

組成:半邊蓮60g,玉花蛇舌草60g,敗醬草60g,紅陳60g,水內車前草60g,薺苨汁100g,活地龍10g

主治:高熱所致痙證

出處:《中華傳世醫方》

功用:導熱解毒,清肝止痙

名稱:解毒清肝湯

組成:板藍根20g,龍膽草15g,生地黃20g,柴胡10g,黃芩15g,澤瀉15g,梔子10g,薏苡仁30g,車前子(包)30g,蜈蚣2條,甘草10g,延胡索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2周為1個療程

主治:帶狀皰疹

出處:《常見病中醫效驗方》

名稱:解毒清肝湯

組成:蒲公英15g,板藍根30g,山梔子15g,虎杖15g,雞骨草20g,茯苓15g,白茅根15g,丹參12g,鬱金12g,敗醬草12g,生地黃20g,甘草6g

主治:凡B肝急性期以熱邪為主;濕邪不明顯者均適用

出處:《B型肝炎中醫驗方偏方》

功用:清熱解毒,佐以涼血活血

名稱:解毒清肝湯

組成:白花蛇舌草、菌陳各25g,生地榆、木瓜、蚤休、蠶砂、地骨皮、黃柏、檳榔、旱連草、半枝蓮、龍葵、土茯苓、珍珠母、魚腥草、焦三仙各10g

用法:1日1劑,水煎服

主治:屬肝經熱毒證型的B肝

出處:《小兒百病效驗方》

功用:解毒清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