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龍科

角龍科

角龍類(Ceratopsidae),是指鳥臀目的角龍亞目中的一類恐龍。角龍類最早出現在白堊紀早期的亞洲大陸上,時間大約是一億年以前。鳥腳類中有一種生活在亞洲的鸚鵡嘴龍,現在被認為是最早期的角龍類成員。除此以外,早期的角龍——原角龍,也曾繁盛於亞洲戈壁上。可見,亞洲是角龍的起源、發源之地。

基本信息

簡介

角龍科(Ceratopsidae)

關鍵字: 角龍亞目 角龍

角龍類生活在白堊紀,是最後出現的一類鳥臀類恐龍。它們最大的特點是除了原始的種類外,頭上都有數目不等的角。此外,還有從頭骨後端向後長出的一個寬大骨質頸盾,覆蓋了頸部,有的甚至達到肩部。角和頸盾無疑具有防禦和保護自身的作用。

角龍類以植物的嫩枝葉和多汁的根、莖為食物。它們的頭大而長,占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前部窄而低,形成一個喙狀的嘴。頸部較短,尾也粗短。

特徵

角龍類有短而寬的腳,前腳有五指,後腳有四趾,指(趾)末端有蹄狀的構造,善奔走。

角龍類是把防禦的“盾”和進攻的“矛”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的動物。頸盾就是防護自身的盾,角就是反守為攻的矛。角龍對食肉恐龍的防禦是積極的防禦,因此,常常是成功的。所以,角龍雖然出現很晚,卻能在短時期內演化出眾多類型,這不能不說角龍類是進化非常成功的動物。

角龍類最早出現在白堊紀早期的亞洲大陸上,時間大約是一億年以前。鳥腳類中有一種生活在亞洲的鸚鵡嘴龍,現在被認為是最早期的角龍類成員。除此以外,早期的角龍——原角龍,也曾繁盛於亞洲戈壁上。可見,亞洲是角龍的起源、發祥之地。

化石記錄還顯示出在距今七千五百萬年以前,角龍已經從亞洲遷移到了北美洲西部。在那裡,進步的角龍類獲得了異常的成功,成為北美洲地區白堊紀晚期最常見的植食性恐龍類群之一。

角龍科(Ceratopsida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