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學前兒童以模仿和想像,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角色遊戲是幼兒自然遊戲的一種,是幼兒期特有的遊戲,它全面反映了遊戲的特點。角色遊戲在兒童2~3歲時產生,學前晚期達到最高峰,其後逐漸為有規則遊戲所代替。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為角色遊戲提供了基礎。在出生後第一年,兒童的感知和運動的發展互相協調,形成了感知運動的動作,如抓握動作、連鎖動作和定向探究活動。在第一~第二年主要是擺弄和操作實物的行動,並隨想像的產生和發展,在實物行動發展中出現兩種遷移:遷移到另一對象,從媽媽拍自己睡覺遷移到自己拍娃娃睡覺;從一物(娃娃)遷移到另一物(枕頭),以枕頭代替娃娃。兒童在遊戲中擔任角色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兒童最初以實物活動,沒有角色,如拍娃娃睡覺,然後從用自己名字稱呼自己到用他人名字(如媽媽)稱呼自己,而假扮是他人。最初以直接衝動或臨時產生願望起作用而假扮他人,以後逐漸有目的地當某一角色,有意識地利用成人建議的他人名字(如媽媽)稱呼自己。2~3歲後,兒童基本動作有一定發展,能獨立行為,並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兒童有活動的需要,有積極地參加和體驗成人活動的需要,有練習和發展各種能力(操作實物、與人交往)的需要,角色遊戲符合兒童的這些需要而發展起來,它帶給兒童滿足和快樂。角色遊戲的結構包括:角色的扮演,對物品的假想,對遊戲動作和情景的假想。幼兒角色遊戲的發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健康狀況;成人對遊戲的態度及影響,幼稚園和家庭的遊戲設施,遊戲的時間等。角色遊戲對促進兒童心身發展有很大作用。
特點
幼兒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印象是角色遊戲的源泉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遊戲主題、角色、情節、材料的使用均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如在“醫院”的角色遊戲中,幼兒扮演醫生,用聽診器給人看病,往往並不能正確地使用聽診器,會出現病人說頭痛則聽頭,說肚子痛則聽肚子,說腳痛則聽腳;有時幼兒還會病人哪裡痛就給哪裡打針;也有的幼兒會一邊打針一邊說:“小朋友,別害怕,阿姨輕輕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車”的遊戲時,幼兒會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車站,1元1人,請快上車”等等。又如當幼兒了解了交通規則後則會玩交通警察的遊戲,坐公車遇到售票員態度不好,在遊戲中幼兒也會對乘客很兇。還有,教師的孩子喜歡“當老師”,醫生的孩子喜歡“當醫生”等。這些都證明了幼兒在角色遊戲中所反映的是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遊戲的水平也就越高。
想像活動是角色遊戲的支柱
角色遊戲過程是創造性想像的過程。在角色遊戲中,創造性想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遊戲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媽媽、老師、司機、經理等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兒運用“各種材料,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表現自己對這些角色的認識與體驗。二是對遊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常常以一種物品代替另一種,還能一物多用。如用紙條當“麵條”,用小積塑片當“飯”,用冰棒棍當“筷子”等。同樣一種物品在不同遊戲中可以充當不同的東西,如積塑條可以是老爺爺的“拐杖”,可以是火車的“鐵軌”,可以是護士的“注射器”,還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三是對遊戲情景的假想(情景轉換)。幼兒常常通過一個或幾個動作和想像,將遊戲情景進行濃縮或轉換,如玩娃娃家,媽媽一摸孩子額頭,“呀!小孩發燒了,送醫院吧。”結果抱著孩子在院子裡走一圈回來了,說打針了,孩子病好了。
意義
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因而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最為濃厚,幼兒玩角色遊戲的主題、角色、情節也十分多樣與新穎。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係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在角色遊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慧型。遊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遊戲活動的主題。為了使角色遊戲成功地繼續下去,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遊戲中常常要改變計畫,這就需要共同合作,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特殊遊戲,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同時,在遊戲中還可學習如何堅持自己正當的權利、要求,怎樣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遊戲規則。因此,角色遊戲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會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際智慧型水平的高低。
指導
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內容越豐富,遊戲內容就越充實、新穎,遊戲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兒對外界的事物有了較豐富而深刻的印象,為幼兒在遊戲中發展想像力、創造性提供了條件。否則組織遊戲只能是教師的一廂情願。
例如:某幼稚園小班,教師提供幼兒製作糕點的材料,試圖引發“糕點廠’’的遊戲,教師費了很大的力氣,試圖讓幼兒能用橡皮泥製作糕點,並放進“電烤爐”烤制,結果幼兒根本不予理睬,糕點廠的遊戲也沒玩起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幼兒不知道“糕點廠”、“電烤爐”為何物,教師提供的遊戲材料脫離了幼兒的生活實際。
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家庭、社會、幼稚園、圖書及影視等方面。教師應有計畫地、經常組織幼兒參觀了解成人的各種勞動,豐富印象。如外出遊覽和參觀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交通警察是怎樣指揮交通的,來往的車輛和行人應該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等等。只有在生活中觀察得細緻,感性認識越豐富,在遊戲中的反映才越逼真。
教師也可要求家長配合,經常帶孩子散步、參觀、聽故事、看電影,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或外出旅遊,擴大幼兒的眼界。“見多識廣”,開展各種角色遊戲就有了基礎。
加強對遊戲過程的具體指導
對於小班幼兒,應著重在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小班幼兒在遊戲中常常忘記自己是什麼角色,教師應以遊戲的口吻經常提醒;對於中班應注重遊戲中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中班幼兒角色意識強烈,往往爭當同一角色,教師應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處理與同伴間的矛盾,學會用自報公議、推選、輪換等方法來確定角色;在大班則應注重鼓勵幼兒與同伴商量確定角色的分配,並懂得謙讓。此外還應促進幼兒對遊戲材料的想像與使用,使幼兒能以物代物,一物多用,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