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禪寺位於南寧市青秀山,其歷史佛緣追溯至980年前的北宋時期,當時有僧人在青秀山築廬修行,後擴建為妙超寺、白雲精舍等,明朝萬曆年間改建為萬壽禪寺,清未民初寺院漸漸荒廢。1986年,當地信教民眾在萬壽禪寺舊址自發集資興建為三寶堂。2000年伊始三寶堂交付僧人,迎請佛像,莊嚴道場,命名為觀音禪寺。2004年春,政府禮請鏞如法師入主,同年初夏於禪院原址擴地數倍動工擴建,2011年11月完成擴建工程並舉行開光典禮。
【寺院勝景】
觀音禪寺占地面積約15畝,寺院布局緊湊,仿唐建築風格,寺院殿宇輝煌,金身新塑,寶相莊嚴,是廣西乃至全國名剎。
天王殿
觀音禪寺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藥師殿、彌陀殿、天王殿、護法殿、觀音閣(大士閣)、般若堂、講堂、法堂、福德堂、不二堂、五觀堂、丈室僧寮、法物流通處、素菜館等等。在建築布局上,山門和天王殿為前殿,大士閣居中,大雄寶殿居後,構成了寺院的主體,左右兩側四組殿堂相對,體現了中國佛教古典建築以平面方正、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風格,成為華南地區最具有個性的佛教寺廟之一。
緬甸玉石雕成的釋迦牟尼吉祥臥像
大雄寶殿供奉五方佛
大雄寶殿分上下兩層,下層為講經堂,也叫臥佛殿。殿內有釋迦牟尼吉祥臥像,長約6.8米,高約2米,採用整塊天然緬甸玉石雕成,約有三萬六千八百斤重。佛相慈祥,枕手側臥,高貴華麗,栩栩如生。上層供奉五方如來佛,上層的大雄寶殿仿唐宋風格建造,殿檐高懸藍底金字橫匾“大雄寶殿”,左右分懸“人天共仰”、“即心是佛”二匾。殿中蓮台上端坐用脫胎工藝塑造的五方如來佛像。中央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來佛,兩邊分別是東方阿閦佛(即不動如來佛)和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雖為如來五智化身,然佛像高大,均覺神態莊嚴威儀,令人起敬。在大殿兩側的牆壁上,繪製有巨型佛教壁畫“五百羅漢演教圖”。壁畫高5.5米,兩邊各長17.35米,整幅壁畫總長將近36米。畫面上繪有500餘位羅漢,或站或坐或臥,或嬉或眺或說,或喜或怒或憂,有動有靜,形態不一,面貌各異,表情豐富,構圖和諧,色彩斑斕,具有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由著名藝術家林良豐等人歷時兩年創作,是目前國內第一幅以五百羅漢為題材的大型壁畫。
大士閣
大士閣供奉四面觀音立像,重約2噸,由整塊金絲楠木精雕而成。觀音立像有四副面孔,既有慈祥和藹、端莊美麗的女性化的容貌,也有蓄鬚留髯的男性形象。
檀香木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般若堂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千眼觀照十方,千手救護眾生,表佛法慈悲廣大,無所不能。聖像高3.2米,採用上等檀香木,耗時四年製作而成,是國內最大的檀香木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坐像。
護法殿供奉伏魔大帝關公聖像,護法護教,威風赫赫,為佛教的伽藍菩薩。像高約6米,重約5噸。殿內還保存著北宋期間遺留兩尊市級保護文物的古石佛。
金絲楠木四面觀音
覺者是觀音禪寺的新創佛像,它以現代的卡通形象出現,張開雙臂,喜迎十方信眾,同沐佛光,共感佛恩。覺者傳遞著佛陀的智慧,告訴信眾,找回自己,找回清淨無染的本心。
觀音禪寺歷史悠久,香火旺盛,每年接待佛教信眾和國內外遊客近百萬人次,逢進香旺季和節假日,更是香火裊裊,香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