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善賈笑蠶漁[2],巧宦賤農牧[3]。
遠養遍關市[4],深利窮海陸[5]。
乘軺實金羈[6],當壚信珠服[7]。
居無逸身伎[8],安得坐粱肉[9]。
徒承屬生幸[10],政緩吏平睦[11]。
春畦及耘藝[12],秋場早芟築[13]。
澤閱既繁高[14],山營又登熟[15]。
抱鍤壠上餐[16],結茅野中宿[17]。
空識已尚醇[18],寧知俗翻復[19]。
作品注釋
[1] 圃人:菜農。藝植:種植。
[2] 善賈(gǔ):指富商。笑:輕視、譏笑。
[3] 巧宦:善於鑽營的官吏。賤:瞧不起。
[4] 養:指奴僕。關市:設在交通要道的集市。
[5] 深利:厚利。窮:窮盡。海陸,指水陸產品。
[6] 軺(yáo):一種輕便馬車。金羈:金絲製的馬絡頭。
[7] 當壚:又作“當爐”,賣酒。珠服:飾有珠寶的衣服。
[8] 逸身:使身體安逸。伎(jì):通“技”。
[9] 坐:指坐享。粱肉:精美的膳食。
[10] 屬:適逢。
[11] 政緩:政治寬緩。平睦:公平和善。
[12] 及:及時。耘藝:鋤草種植。
[13] 芟(shān):收割(蔬菜)。此句參《詩經·七月》詩注。
[14] 澤:水窪地。繁高:莊稼繁盛高大的樣子。
[15] 山營:山地經營的作物。登:成熟。
[16] 鍤(chā):一種似鍬的挖土農具。
[17] 結茅:搭建茅草棚。
[18] 尚醇:崇尚淳樸。醇,通“淳”。
[19] 寧知:哪裡知道。翻復:翻轉、顛倒。
作品鑑賞
這是一篇有感而發的作品,作者從觀察菜農的種植出發,抒發自己的重農思想,表達對輕農的社會習俗的不滿。
作品可分三個層次。開頭至“安得坐粱肉”指斥社會現實。首兩句揭示出其時輕視農業的令人不平的社會現象。“遠養”四句對“善賈”、“巧宦”只知投機鑽營、發不義之財而自鳴得意的可恥行為予以諷刺。“居無逸身伎”兩句則是對“善賈”、“巧宦”脫離農業之本卻享錦衣玉食予以正面的詰責。對“善賈”、“巧宦”“笑”農、“賤”農的憤懣之情溢於言表。“徒承屬生幸”至“結茅野中宿”為第二層。描述農家自食其力的淳樸風尚,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墨,描寫了農家辛勤耕作、生活淳樸的生活畫面,與“善賈”、“巧宦”之流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照,體現出作者同情農民、重視農業的立場。尾兩句為第三層,言徒知自己崇尚淳樸,哪裡知道俗情鄙薄,流露出無力改變輕農、賤農的社會現實的無可奈何的、憤抑的情緒。
全詩章法平正,順筆直書,疏邁流暢,有很高的寫實技巧,在作者以浪漫俊逸為藝術特色的詩歌創作中,顯得別具一格。
作者簡介
鮑照(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縣北)人。曾為東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宋明帝劉彧與晉安王劉子勛爭奪皇位,子頊支持子勛,失敗,照為亂兵所殺。
鮑照與謝靈運、顏延之並稱“元嘉三大家”,實際成就他最高。鮑照長於樂府,尤擅七言歌行,風格俊逸,對唐詩人李白、岑參等頗有影響。鮑照出身寒微,一生鬱郁不得志,詩作表現出對門閥制度的不滿,對社會不平的憤慨,有較深刻的社會意義。照亦擅賦及駢文。有《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