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上鎮

觀上鎮

觀上鎮位於江西省樟樹市東部邊緣,鎮政府駐地觀上街距市城區15公里,總面積56.59平方公里,因處雙塘觀側得名。地形南高北低,南部有11.5平方公里的龍虎山丘陵地。主要作物為水稻,丘陵多為紅壤,宜種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松、杉、油茶、果樹等。觀上街建於明代,為樟樹市東部古老集鎮。觀上土燒酒以酒力適度、酒色清亮、香醇可口、飲後不打腦等特點馳名市內外。全鎮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91個自然村、145個村民小組,人口2.66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觀上鎮位於江西省樟樹市東部邊緣,鎮政府駐地觀上街距市城區15公里,總面積56.59平方公里,因處雙塘觀側得名。地形南高北低,南部有11.5平方公里的龍虎山丘陵地。主要作物為

(圖)保險設備產業保險設備產業
丘陵多為紅壤,宜種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松、杉、油茶、果樹等。觀上街建於明代,為樟樹市東部古老集鎮。觀上土燒酒以酒力適度、酒色清亮、香醇可口、飲後不打腦等特點馳名市內外。

觀上鎮地處樟樹市東部,距城區15公里,分別與豐城市的榮塘、麗村、拖船三鎮及本市的大橋、閣山、店下三個鄉鎮(辦事處)相鄰。全鎮轄13個行政村(居委)103個自然村。

觀上鎮被譽為“保險柜之鄉”、“保險設備重鎮”,保險設備生產一直是觀上的支柱產業,最多時38家生產企業。通過行業內部大規模的資產重組,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抵禦大市場風險產值在500-3000萬元的生產企業7家,並進一步營造“全民創業、富民興鎮”的創業氛圍,依託本地優越的地理資源,鼓勵、支持一批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的能人大膽投資,帶頭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如:經緯棉紡、蓋天靈藥業、仁翔藥業。恆盛中藥材、金虎保險、金誠包裝、卓爾保險、遠大擴建、藝霖園藝、電子商務城、藥文化街、水景廣場、慶仁藥業等16家外商投資企業為觀上鎮提供500餘萬元稅收。使觀上境內既有保險設備支柱產業的一枝獨秀,也有各項新興產業的百花齊放。

行政區劃

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91個自然村、145個村民小組,人口2.66萬。

轄:觀上居委會,覽上、鄧坊、郭峰、北堡、巷裡、定安、上埠、曹溪、下聶、夫田、陳家、橫里、下汽、張家、湖坪、松湖、溪園、龍灣、灣里等19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2015年,工農業總產值增加2億元,達15億元,增長15%;招商引資增加3億元,增長30%;財政收入增加4000萬元,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增加5億元,增長26%;農民人均增收900元,增長9%。

工業

譽為“保險柜之鄉”、“保險設備重鎮”之稱的觀上,保險設備生產一直是觀上的支柱產業,最多時達38家生產企業。現在,通過行業內部大規模的資產重組,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抵禦大市場風險產值在500-3000萬元的生產企業7家,並進一步營造“全民創業、富民興鎮”的創業氛圍,依託本地優越的地理資源,鼓勵、支持一批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的能人大膽投資,帶頭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如:經緯棉紡、蓋天靈藥業、仁翔藥業。恆盛中藥材、金虎保險、金誠包裝、卓爾保險、遠大擴建、藝霖園藝、電子商務城、藥文化街、水景廣場、慶仁藥業等16家外商投資企業也能為我鎮提供500餘萬元稅收。使觀上境內既有保險設備支柱產業的“一枝獨秀”,也有各項新興產業的“百花齊放”。

樟樹市觀上鎮保險設備業從無到有,年產值從10餘萬元到如今2億多元,從業人員由不足百人壯大到4000餘人。一群企業家孜孜以求,展現出一幅壯美的創業宏圖。整個行業由一群普通農民創辦起來的,人們自豪地稱其為“土生土長”的支柱產業——保險設備業,已成為繼藥、酒、鹽之後的第四大支柱產業。該行業10家規模企業完成工業產值1.34億元,工業增加值達321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43億元,占樟樹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13%以上。

農業

觀上鎮圍繞稻米、果瓜、魚蝦、林藥發展綜合生態農業,建設高效種植特種養殖基,擴大種養面積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實現園田化面積1000畝,發展特色農業,全鎮培育農村經濟大戶817戶,建立了10大基地。200畝美國早紅堤示範基地、6000畝優質油茶基地、麗鑫實業萬頭養豬基地、藝霖園藝2000畝苗木基地、冬瓜、銀鯽、山東麻羊、櫻桃谷鴨、工業原料林基地。種植了吳茱萸黃梔子、黃姜和厚朴為主的中藥材面積8000畝。

基礎建設

觀上鎮先後修建了清豐橋、鄉村公路橋38座,完成了樟觀路拓寬改造工程,達省二級公路標準,把市區至觀上的車程縮短為十分鐘。全鎮新修25公里水泥馬路,全鎮交通狀況得到徹底改變,實現了村村通水泥馬路。

物產資源

主要作物為水稻,丘陵多為紅壤,宜種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和油茶、果樹等。觀上街建於明代,為樟樹市東部古老集鎮。觀上土燒酒以酒力適度、酒色清亮、香醇可口、飲後不打腦等特點馳名市內外。

人才培養

樟樹市觀上鎮充分發揮能人效應,帶領鄉親致富,全鎮已有100多位能人共引領民眾創辦各種農業示範點、家庭企業10多家,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該鎮因勢利導,注重發揮能人的帶頭作用,通過調查摸底,將思想素質高、遵紀守法嚴、致富能力強的各類“土專家、田秀才”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農村實用人才檔案庫。同時,充分利用農民工培訓學校、黨員夜校等陣地,舉辦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採取送科技下鄉、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對農村能人及部分農民進行培訓。該鎮實施的“金藍領”工程已培訓科技型能人500多人。該鎮還注重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富而思源,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作用,使他們認識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致富。

旅遊資源

(圖)靈山景區靈山景區

靈山:道教名山——閣皂山,又名閣山,海拔802.7米,位於市境東南隅,雄峙贛江東岸,蟠衍200公里,成為樟樹碧嶂。山名肇見於東漢。宋代以來,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館”的譽稱。東漢建安七年(202) 著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臥雲庵”,築壇立灶,修煉“九轉金丹”,尊稱樟樹藥業之祖。唐儀鳳年間(676-678) 朝廷賜閣皂山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與金陵(南京)茅山、廣信(貴溪)龍虎山並稱為天下三大名山。

紫陽書院占地約860平方米,宋時供奉太上老君釋迦牟尼、孔丘之殿宇,也稱道德宮。因朱熹(別號紫陽)幾次在此講學而被稱為“紫陽書院”。明代毀於山火,清雍正庚戍歲(1730),本地大學生黃衍出資重改建為混磚結構。院內古樹婆娑,濃蔭蔽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參天古銀杏,宋元時金桂、銀桂、四季桂,還有羅漢樹、紫玉蘭、紫荊等觀賞和藥用珍貴草木,多逾百年之物。四季和風習習,常年馥郁馨香。

一天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八稜柱、橫額、雀替、方礎組成,呈“門”字形,全為豆綠石所建造,高7.17米,寬4.3米,石坊上部面南橫書“一天門”。北面按唐高宗御賜封號,鐫“三十三福地”五字。門最早建於宋代,當年朱熹第一次登臨閤皂山講學時,路經這裡停轎歇息,見兩旁高山挺秀、溪澗清幽、林木參天、怪石崢嶸,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驚嘆曰“此乃一天門也!”嗣後捐銀修建,命名為“一天門”,後於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

九龍泉傳為崇真宮前放生池內十條錦鯉,受葛仙翁洗藥池水靈氣而化成龍,有九條飛入宮東深壑中深修,故壑稱九龍洞,泉為九龍泉。經現代科學檢測,九龍泉水中含鋅、鈣、鐵、鎂等十二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釀造水的源頭,也是福地景區民眾唯一的生活飲用水。景區內民眾年青人多俊男靚女,年老的多八旬老翁、仙姑,且村民從未發現過癌症病狀,或許與常年飲用九龍仙水有關。

歷史古蹟

鳴水橋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石砌單孔,拱高2.5米,橋長7.3米,寬6.8米,橋兩旁有石欄、望柱,柱上雕有蓮花頭座。橋為弧形,深若石洞。兩側拱壁共刻有三十四個楷書銘文,字大如盤,清晰注目。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贛州任知府時,多次遊覽閤皂山。有一次在鳴水橋台與閤皂山道德宮孫方丈品酒論詩,應孫道士之請,即席題寫了“鳴水橋”三個行楷結合、清逸飄灑的大字。橋碑上的橋名,就是文天祥的拓刻原跡。樊城堆遺址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系高出稻田1-3米的台地遺址,南北長124米,東西寬101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距今約4500年的原始村落,是贛江中下游最具有代表性的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