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共同綱領》的制定 2兩個偉人的會面 3第一個五年計畫的編制 4毅然決策援朝鮮 5“大躍進”年代 6蘇聯撤走專家的前前後後 7我所知道的“文革”發動的內情 8回憶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經過 91977:570萬青年是怎樣走進考場的 10我所親歷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1中美建交親歷記 | 12回顧安徽的農村改革 13經濟特區的創立 14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的回顧 15中英香港問題談判親歷記 16中蘇關係的解凍 17回憶鄧小平1992年南方之行 18回顧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9“人世”談判是這樣完成的 20申辦2008年奧運會 21青藏鐵路建設的決策 後記 |
本書文摘
《共同綱領》的制定導讀:1949年秋,國民黨的軍事力量已經土崩瓦解,階級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革命即將獲得全國性勝利。革命勝利後將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如何把革命勝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並且規定建國後的大政方針,作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循的準則,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質的檔案。但要制定一部根本性質的法律還有一定的困難:當時大陸還未全部解放,戰爭尚在進行;反革命勢力還很猖獗,各項社會改革尚未開展;社會秩序還不夠安定;遭受長期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尚未恢復;人民民眾的組織程度和覺悟程度尚未達到應有的水平等等。在當時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下,還不能立即召開由普選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且制定一部完善的正式憲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國外華僑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組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且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以前,實際上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共同綱領》總結了中國人民百餘年來鬥爭的經驗,特別是近2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革命鬥爭的經驗,根據中國的國情制定了符合全國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國家大法。它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國綱領。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包括序言、7章60條,它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保障人民廣泛的民主權利,人民有思想、言論、出版、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示威遊行的自由權。《共同綱領》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建設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成分並存,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共同綱領》還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外交、民族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它保障了全國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也規定了人民必須遵守的若干義務。《共同綱領》對於團結一切力量,徹底完成民主革命和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劉少奇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指出:“我們認為這個共同綱領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端重要的文獻。它說到了我們的一般綱領。確定了我們國家的政權機構和軍事制度,決定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它是如此的堅定明確,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又哪些事是不應該做而且不允許做的。這是總結了中國人民在最近一百多年來特別是最近二十多年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的經驗,而制訂出來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國綱領。”作者簡介:胡喬木,1912年生,江蘇鹽城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起任毛澤東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1945年參與起草《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48年和1949年先後擔任新華通訊社社長和新聞總署署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新華社社長、新聞總署署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1954年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參與起草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7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顧問、名譽院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主持起草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重要檔案。1992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時為毛澤東的秘書。建立新中國準備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從開始起草到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問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變化,曾三次起稿,三次命名。至於修改的次數就很難統計清楚了。第一次起稿:《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稿》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發起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之時,就提出了制定共同綱領的問題。1948年4月27日,毛主席在給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劉仁同志的信中,即讓他明確告訴北平的民主人士,我黨準備邀請他們來解放區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代表會議,討論的事項包括:“(甲)關於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問題;(乙)關於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會議的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這裡把加強與會各黨派、各團體的合作及為加強這一合作而制定為各方認同的“綱領政策”,作為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任務之一。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勞動節”口號二十三條,其中經毛主席親自改寫的第五條,正式向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發出“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由此揭開了籌建新中國的序幕。為了促進召開新政協主張的實現,毛主席於5月1日又致信民革主席李濟深先生和民盟負責人沈鈞儒先生,徵求他們的意見。信中說:“在目前形勢下,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相互合作,並擬訂民主聯合政府的施政綱領,業已成為必要。時機亦已成熟。”“但欲實現這一步驟,必須先邀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一個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討論並決定上述問題。此項會議似宜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毛主席提議由民革、民盟和中共“於本月內發表三黨聯合聲明,以為號召”。他還親自擬了二個聯合聲明的草案,由當時中共派駐香港的負責人潘漢年一併送達。中共的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海外華僑的熱烈回響,一個規模巨大、催動新中國誕生的新政協運動在全國興起。為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1948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為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負責管理國民黨統治區工作、國內少數民族工作、政權統戰工作、華僑工作及東方兄弟黨的聯絡工作。原城工部所管的解放區城市政策的研究工作,劃歸中央政策研究室。統戰部在毛主席、恩來同志的領導和李維漢同志的主持下,為籌備新政協和擬定共同綱領,作了大量具體工作。1948年八九月份,已有部分民主黨派代表及無黨派民主人士陸續到達華北解放區河北平山縣李家莊(中央統戰部所在地)和東北解放區哈爾濱。為了更具體地同這些民主人士商談召開新政協的各項事宜,毛主席向恩來同志提出:“似宜將名單及其他各項擬成一個檔案,內容字句均須斟酌。'’恩來同志和中央統戰部在同到達李家莊的民主人士商討後,擬定了《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這個草案經毛主席審改後,於10月8日由中共中央電發東北局。中央指示高崗、李富春約集在哈的民主人士“會談數次”,告以這是中共中央提出的“書面意見”,請各民主人士“過細加以斟酌”。之後,中共中央又通過華南分局徵求了在香港的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著名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意見。11月25日,高崗、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與在哈的民主人士達成了《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定。該協定第二項第五款規定:新政協應討論和決定兩項重要問題:“一為共同綱領問題,一為如何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問題。共同綱領由籌備會起草,中共中央已在起草一個草案。”這是正式使用“共同綱領”一詞較早的文獻。其中所說“中共中央已在起草一個草案”,即指中共中央第一次起草的《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稿》。《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綱領草稿》第一稿是在李維漢主持下,1948年10月27日寫出的,然後上報周恩來同志,恩來同志又通過中央辦公廳分送劉少奇、朱德、陸定一、胡喬木、齊燕銘、李維漢籌人審閱。該稿除簡短的序言外,分總則、政治、軍事、土地改革、經濟財政、文化教育、社會政策、少數民族、華僑、外交等十部分,共46條。這個草稿的著重點是在“人民民主革命”方面,按照維漢同志給恩來同志的信的說法,稿子是“勉強湊來”,意即比較粗糙,但它還是把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應實行的最基本的綱領、政策規定了出來。
本書後記
六十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就像一條河流。它時而激越,時而平靜;時而百折千轉,時而一瀉千里。本書主要通過選取親歷者對共和國六十年歷史具有重要影響事件的回憶文章,從而認識和了解共和國歷史六十年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決策的來龍去脈,力爭讓讀者從這些關鍵的事件中理解和感受共和國六十年發展歷程的艱難和曲折、功績和榮光,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去為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孫醫、王超、高清、朱健、史穎、林祥庚、韓戰明、史習培、許文戰、余品華、丁延晶、何友良、趙艷珍、王文成、唐萍、王國新、車霽虹、高曉燕等。
用二十多篇親歷者的文章反映新中國六十年的歷史進程,難度很大。由於編者水平、精力有限,在文章的選擇、材料的取捨等方面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讀者批評指正。同時,由於編寫時間倉促及歷史原因,書中個別文章和圖片的作者,我們未能聯繫上,請原作者見到本書後,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定按規定將稿酬奉致,懇請予以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