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視覺皮層坐落於枕葉的距狀裂周圍,是一種典型的感覺型粒狀皮層(Koniocortexcortex)。它的輸入主要來自於丘腦的外側膝狀體。大腦的兩個半球各有一部分視覺皮層,左半球的視覺皮層從右視野接收信息,而右半球的視覺皮層從左視野接收信息。
組成
人類的視覺皮層包括初級視皮層(V1,亦稱紋狀皮層(striatecortex))以及紋外皮層(Extrastriatecortex,例如V2,V3,V4,V5等)。
初級視皮層位於Brodmann17區。初級視皮層(V1)的輸出信息出送到兩個渠道,分別成為背側流(Dorsalstream)和腹側流(Ventralstream)。
背側流起始於V1,通過V2,進入背內側區和中顳區(MT,亦稱V5),然後抵達頂下小葉。背側流常被稱為“空間通路”(Wherepathway),參與處理物體的空間位置信息以及相關的運動控制,例如眼跳(saccade)和伸取(Reaching)。
腹側流起始於V1,依次通過V2,V4,進入下顳葉(Inferiortemporallobe)。該通路常被稱為“內容通路”(Whatpathway),參與物體識別,例如面孔識別。該通路也於長期記憶有關。
紋外皮層包括Brodmann18區和Brodmann19區。
相關研究
新腦功能結構
2002年8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李朝義院士及其學生姚海姍在貓的視皮層中,用一種特殊的微電極記錄了幾百個神經細胞,詳細地描繪了這些細胞的大範圍整合特性以及他們對相同圖形和不同圖形的反應,確定了在初級視皮層中存在著一種與處理大範圍整合特性有關的功能結構。這種新的腦功能結構不是柱狀的,而是形成許許多多直徑約300微米的小球,分散地鑲嵌在已知的垂直功能柱中。這是在簡單特徵功能柱基礎上所形成的第二級功能結構,處理各種更複雜的圖像信息。由此推斷,人的視覺系統可能正是通過這種神經機制,以有限的信息量把目標物從各式各樣的複雜圖像中分離出來的。此次新發現的球狀結構是一種非同尋常的、全新的腦功能結構,對了解人腦處理複雜圖像信息的神經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看見聲音
科學家們研究聲音誘發的閃光幻覺,當一個閃光把隨著兩聲嗶嗶聲的時候,人們有時候也會看到兩個虛幻的連續閃光。有的人幾乎每次遇到伴隨有兩聲嗶嗶聲的閃光時都會出現幻覺,其他人幾乎從來都不會看到第二次閃光。
研究人員通過磁共振成像分析了29個志願者的大腦而且用閃光和嗶嗶聲對他們進行了測試。這些志願者平均有62%的機會能夠看到幻覺,一些人只有2%的機會看到幻覺,而其它人則100%能看到。他們發現一個人大腦中與視覺有關的視覺皮層越小,就越有可能體驗到這種幻覺。